《嶽陽樓記》是宋代範仲淹的散文名篇。自宋代以後,一直有人把它拿來和王勃的《滕王閣序》論高低。但是無論結果如何,這兩篇文章都是公認的古典散文傑作。

不過,此前有一個叫張一一的“作家”,跳出來質疑《嶽陽樓記》。張一一懷疑這篇文章根本不是範仲淹作品,并且認為它寫得不過如此,于是自己重新撰寫了一篇《新嶽陽樓記》。
從前“巴蜀鬼才”魏明倫寫了一篇《嶽陽樓新景區記》,找人樹碑刻在景區前面,争議到現在尚未休止。這個張一一又是何方神聖?張一一自稱與韓寒、郭敬明、唐家三少齊名。四者并稱“新四大才子”,他排第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張一一的《新嶽陽樓記》是什麼水準</h1>
“作家”張一一,在前幾年曾經炮轟範仲淹,罵範仲淹是“炒作大師”。張一一說:範仲淹生平從未到過嶽陽,卻幫好友滕子京發表了一篇《嶽陽樓記》,硬生生将一個貪官“炒”成了清官。
張一一提出一個觀點:範仲淹一輩子沒有去過嶽陽樓,他怎麼可能通過二三手的材料,寫出一篇流傳千古的好文章呢?是以他斷言這一篇文章是滕子京所作,然後假托了範仲淹之名發表出來。因為範仲淹的名氣足夠大,是以《嶽陽樓記》事實上是一篇“公關文章”。
因為有了範仲淹的名氣,文章一出,到了當年的秋天,滕子京就升官了。但是,光質疑範仲淹不是作者還不過瘾,張一一後來又自己寫了一篇《新嶽陽樓記》,“通篇押‘由求韻’一韻到底”,叫闆範仲淹的千古名作。
《新嶽陽樓記》全文如下: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融記叙、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最大的成功在于叙事手法多變,張弛有度。中間184字寫江上風景,一忽而狂風驟雨,轉瞬間靜影沉璧。叙事手法之間自然、純熟地遊走,如神來之筆。
非但如此,在結尾更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提升了整篇文章的思想境界。《嶽陽樓記》千百年來得以和王勃《滕王閣序》相提并論的緣由,恰在于這種高超的叙事轉換,以及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上。
而張一一身為一千多年後的作家,寫了這一篇“叫闆”之作。開“文學的倒車”,不但沒在範仲淹的基礎上“大踏步上青雲”,居然跑去學王勃寫《滕王閣序》的方式來寫嶽陽樓,說他是東施效颦都是侮辱東施。因為人家東施隻是底子差,但是西子捧心的動作還是學對了的。
張一一學王勃,别手别腳,王勃隻怕會給他“氣活”。王勃在《滕王閣序》中雖然大量用典,但文章字字珠玑。寫出了落霞孤鹜、秋水長天一般的原創佳句。
反觀張一一,通篇“拾人牙慧”,除像人教版國小國文一年級教材上教的那樣,分“四方”、“四季”羅列了一下嶽陽樓上的景觀,别的乏善可陳。
張一一完全不懂中國古典文學發展史,且自身毫無古文修養。他對範仲淹《嶽陽樓記》的亮點,是一無所知的。怪不得臉皮這麼厚,敢與前人叫闆。
拿張一一和王勃、範仲淹比,的确是非常侮辱文豪。就拿他的文章中描寫、議論的水準和普通人比較,也隻能算“中學二年級”水準。
看完張一一大作後,我越來越懷疑這是一個假消息。像這樣的也敢自稱“作家”,難道不怕笑缺了看客的大牙!不過“作家”也不是一個正式的職稱,隻要臉皮厚,誰都可以自封。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聯考作文29分的作家</h1>
拜讀了張一一的大作之後,我特别好奇這個人的臉皮為什麼那樣厚。然後就去查了一些關于他的資料。才發現,原來這個噴範仲淹是“炒作大王”的家夥,自己也是一個“炒作大王”。
張一一1981年生于湖南嶽陽,自稱早年考了一個不太滿意的大學,學了一個不太滿意的專業。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是文秘,還當了一段時間的導遊。大約在2005年前後,張一一開始出書。曾經寫過《反紅樓》、《炒作學》等十幾本書。發表了上百萬字。
2015年張一一參加人生中第5次聯考時上了新聞,那個時候他已經把自己炒出了一定的名氣。結果身為“作家”的張一一,作文考了29分。後來有人看了他的作文,覺得29分的确沒有委屈他。後來,張一一又一鼓作氣參加了兩次聯考,最後就沒了消息。
張一一自稱小時候在農村讀書,老師們都覺得他将來一定會成為林語堂、錢鐘書那樣的大文豪。可是沒想到後來學習非常不順利。他在第五次聯考的時候曾發誓如果考不上就去跳汩羅江,結果沒有兌現。
不知道為什麼,張一一突然就紅了。盡管大多數人都沒看過他的書,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炒紅自己之後,他還去當了一部電影的編劇。
當時正趕上2012年諾獎揭曉,編劇張一一到處說莫言不能得獎,如果得獎他就裸奔。結果莫言得獎了,張一一就說莫言行賄。最後,他似乎也沒有兌現諾言去“裸奔”。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張一一的《新嶽陽樓》居然有人看了覺得寫得不錯,我看了頗有一種“語死早”的感覺。因為張一一的這篇文章通篇都是陳腔濫調,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
論修辭,他的比喻盡是老套的“鲲鵬展翅”,扯淡的“水晶宮裡霓裳曲”。他的抒情,則是“老病一孤舟”、“氣蒸雲夢”、“波撼嶽陽”這種前人詩歌裡面摘出來的句子。一會兒白話,一會兒文言,胡說八道,鬼扯一通。
隻談押韻的話,那麼他不過是寫了一大篇順口溜兒。至于四角、五梯、六号門這樣的粗淺手法。叙事分四時、四方、四季,這樣的小兒科,不過是人教版國小《國文》書的水準。
而且張一一文章最後兩句話,徹底暴露了,其實他就是一個嶽陽樓旅行社的導遊。我有心把範仲淹名篇重貼,不知道各位會不會覺得文章太長。國文課上讓大家背誦時,這一篇比《滕王閣序》容易背了許多。
另外,張一一的《新嶽陽樓記》寫得不行。但是,前面提到魏明倫那一篇《嶽陽樓新景區記》還是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