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圖檔源自網絡

周末這兩天,我在唠叨大寶的作業,總是寫得磨磨蹭蹭、磨磨唧唧,沒有養成好習慣。

大寶似乎也聽膩了,繼續寫着作業,壓根兒沒有理我。

看着他倔強的後腦勺,還有略微有些彎着的背,以及奮筆疾書的小模樣,忽然間我說不出話來,其實作為中學生的孩子哪裡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呢?

隻不過,他也有自己的煩惱,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自己無助又無從求助的困頓;是以我不應該一味苛責和無效的唠叨,應該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找到正确的方法,讓他激發自省能力,自我改善才是根本。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說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習慣究竟是什麼?</h1>

盧梭曾經總結過一句話:兒童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

杜威則指出:人們在對“習慣”的了解中有一種錯誤,把習慣等同于機械的和外部的動作模式,而忽視智力和道德的态度。事實上,習慣的重要性并不止于習慣的執行和動作的方面,習慣還在于培養理智和情感的傾向。

是以,一個孩子能夠健康自然地成長,就是在不斷地養成好習慣的一個過程,往往習慣的養成不在于他刻意做了什麼,而在于自然而然的習得,成為他身上牢不可分的一部分。

比如有的孩子習慣于每天閱讀,哪怕是僅僅去洗手間的10分鐘閱讀,這也是一種閱讀習慣,當然,并不提倡一邊如廁一邊閱讀哦!

比如有的孩子習慣于每天彈跳,哪怕是看到門框、看到高一些的地方,都要彈跳上去摸一摸,這也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為他的身高而潛移默化的助力。

……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h1>

這兩天我一直在反思,大寶的作業磨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其實,我也不是那種特别雷厲風行的人。很多時候比較懶惰,不思進取,随遇而安。做事情比較追求細節,缺乏大局觀。

我是如此,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事幹脆利落?比如作業中,他會對某一道題思考半個小時乃至更久,最終走神,導緻作業遲遲完不成;這就是因為曾經我總是在摳他作業中的細節所導緻的結果?

比如國小的時候,我總是掐着點兒送孩子上學,那麼到了中學,他們也自然而然就是掐着點兒上學,而沒有想過中學更需要提前一些入校。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比如我有次問大寶,“你為什麼上課不愛舉手回答問題?”

大寶回答我說,“我不喜歡。那些問題我基本上都會,可是我就是不願意舉手。如果我不會,我會下課問老師的。”

我繼續:“可是你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是會更優秀嗎?”

大寶不耐煩:“我不願意,我就這樣,算不上優秀,但也不落後。”難道這不是我随遇而安、不思進取的直接映射嗎?

當時我是無語的,事後我一直在想,孩子的未來究竟應該是怎樣的?

如果他走上的是我希望的路線,一路985、211的拼搏,最終學業有成、家庭幸福,我當然欣慰;但是如果他隻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員,過着普通平凡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難道我就要為此而痛苦嗎?如果他混得更慘,事事不如意,難道我隻能陪他沉淪嗎?

難道我更應該引導他,幫助他,擁有擁抱幸福的能力,能夠在順境中不忘本心、在逆境中不失希望的能力嗎?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而這些能力,僅僅靠我的唠叨就可以實作嗎?

顯然不是的,應該是我能夠在日常所展現出的能量,即便生活沒有大起大落,但總有各種不順心,面對不順心我要怎麼辦?面對人生得意我又要如何做?

我的點點滴滴,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這才是他鮮活的人生教程。

就像作業的磨叽,如果我早點兒停下唠叨,和他一起努努力,共同定時,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也許效果就會好上許多。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另外,我反複地唠叨他的磨叽,又何嘗不是在強化他的磨叽呢?

他對自己的認識度也會跟着清晰:我就是磨叽的人,是以我作業完成的時間長,是正常的。

我給了他負面的标簽,讓他受到暗示的影響,卻還在責怪他的不努力。成年人的殘忍,何嘗不是看似風輕雲淡,實則風卷雲湧呢?

隻有家長不焦慮、不蔑視,接納孩子,信任孩子,他才能夠慢慢獲得改善的能力。

盧梭:孩子應該自由成長,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習慣究竟是什麼?孩子所有的習慣背後,也許都有父母習慣的身影

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表達關愛的方式,首先應該是尊重,而不是改造。因為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