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每每到我們和女兒進行熱戰、冷戰,我們積極努力,她消極抵抗或者積極防禦,一點兒也沒有父慈子孝模樣的時候。我就不禁想到了自己。

小時候我也很頑皮,故而沒少被管教。被批評教育後,我是“怙惡不悛”的,性子就更野了。還好自己喜歡看書,後來終于涵詠體會到了大道真言吧,沒有“修習邪慧”而走上歪道。但自我感覺不是顔回那樣的被夫子循循善誘,博我以文,約之以禮。我覺得應該是子路那樣的鄙野之人慢慢服膺禮法。
這樣就有入其彀中的感覺,是以心中又有些莫名的驚悸,怕自己如子路那樣——打仗時,為了正冠而被敵人吆喝道:“An enemy has been slained。”太拘泥于禮法,太多書呆子氣息,如李白所說“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還好儒家講究禮有經也有權。如何權變呢?就創新思維而言,其中一項是從反面着手。于是自己就尋覓反面的觀點,給自己也來個創新的觀點,辯證的思維。
反面來說,首先和儒家不對付的就是道家的思想了。我特别感慨的是《莊子》中關于馬蹄的那段話: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寝,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羁馽,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說得太好了。
但是隻有中國的似乎不夠,于是我又找了西方的。是以仔細研究下盧梭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盧梭認為,人的教育的來源有三種:自然天性、事物和人為,這三種教育的良好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自然教育的最終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複到原始社會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即身心兩健、體腦并用、良心暢旺、能力強盛的新人。盧梭自然教育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改變兒童的看法。人們既不要把兒童當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孩子當做縮小的成人,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些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每逢讀到和自己觀點相同的,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于是自己崇尚對孩子放任自流,life can find it's way,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啊。
但是有天自己接觸到了《群書治要》中引用的《三國志·張纮傳》的話:
自古有國有家者,鹹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無忠臣賢佐,暗于治體也,由主不勝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憚難而趨易,好同而惡異,與治道相反。
是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心所向,教育出來一個光耀門楣的孩子不香嗎?
習主席引用過晏嬰說的:“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他也引用過《孟子·滕文公上》中的“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于是乎我想着:不能偏頗,要全面。不能隻是放任自流,要好好教育。自由放任的教育,也會妨礙孩子的成長。
《古文觀止》第三篇選的是《左傳》中的,其中有段文字,看得我是汗水涔涔流:
石碏谏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将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是以速禍也。君人者,将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總之,養不教,父之過。
但是教不好,教壞了,也是父之過。把孩子從老家接到杭州上國小一年多,現在我老爸和老媽都說我把孩子教壞了,不聰明了。納尼?難道我自己從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我是莊子口中的善于治馬的伯樂了?我終于活成了自己讨厭的模樣?
因為和孩子生活一起才發現,以前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學了很多臭毛病,現在得一一糾正,每天教育批評,孩子被束縛了,沒有活潑可愛的模樣了。
《菜根譚》有言: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看來就是自家孩子也不能太苛刻啊。
毛主席教導咱們要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現在是家人孩子關系緊張并且嚴肅了,團結和活潑倒是沒有了。
當初自己沒有雞娃的動力,現在自己卻有點打了雞血。還要感謝國家取消了校外教育訓練,實行了雙減。不然父母、妻子、孩子都會埋怨我不給孩子報教育訓練班。
九年義務教育的教育訓練,k9、k12教育,所學的都是人類已知的比較穩定易學的知識,多點時間學習這些,相對于孩子其他特長能力的開發,确實不劃算。我也相信,學校老師的教育就夠了。
故而現在給孩子報班學習藝術,但又怕耽誤玩耍。
俗話說,如果是宣傳的領地我們不占領,敵人就占領。小孩子的腦袋和行為習慣,好的不占領,壞的就占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現在孩子的一個輕微蝴蝶翅膀扇動,将來會不會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有場暴風雨呢?
怎麼辦?
或者如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說的:夫難平者,事也……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父親節的一句廣告詞說,你的前半生我無法參與,你的後半生我奉陪到底。
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就很難參與了,禍福成敗,在于我們的前期教導吧。
有網友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不夠,你死了,孩子要是覺得風水不好,可能會把你挖出來,換個地方埋下去,繼續保佑他。
like father,like son(daughter)。
作為唯物主義者,我将來不這樣對待我老爸,希望他們也不要這樣對待我。
要想安生,隻有教育孩子能自食其力,混的好,不然……嘿嘿,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