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鑒筆記》第二十一集:荀子的帝王術(上)

作者:淼森同學的讀鑒筆記

編 者 按:作為《資治通鑒》的讀書筆記,每周一會更新一篇。其中文章的時間順序及選材,是基于筆者的學習進度及個人粗淺的了解與認知。對于一名學習研究國際關系及戰略的讀書人而言,所有的國際國内問題以及治理之道,似乎在《通鑒》中都能找到答案。

秦紀一,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

荀子的帝王術(上)

荀子的帝王術,濃縮在“荀子議兵”中。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後期趙國人,時人尊稱為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當時,楚國春申君派荀況為蘭陵令。荀子曾與臨武君在趙孝成王之前辯論軍事,于是便有了著名的“荀子議兵”。

趙孝成王提出了幾個問題。

一問:用兵的要領是什麼?

荀答:要領在乎“一民”,就是使人民與自己團結一緻。仁者夫妻,仁義之師之是以無敵,核心在于得“民心”。所謂的天時地利以及什麼觀變、先發與後發啥的都是表象。“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善于使群眾歸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用兵的根本要領就在于能否使群眾歸附自己,罷了。

二問:王者之師用何道術,該怎麼做?

荀答:王者之師與諸侯之兵是有本質差別的,前者能稱王于天下,後者隻能稱霸諸侯間。王者之師關鍵在“王者”,君主的賢明比啥都重要,能否崇尚禮法,看重道義,能否親民愛民,受群眾擁戴,才是緻勝的“道”,其他都是“術”。

三問:做将領的原則是什麼?

荀答:複雜講有“六術”、“五權”和“三至”,即六種政策、五種權衡、三條最高原則。簡單說就是十二個字:“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以及“心懷敬畏”。

四問:請問王者之師的軍制是怎樣的?

荀答:應該遵循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比如:一切行動聽指揮;不傷害無辜;不踐踏莊稼;窮寇莫追,不勞師過久等等。這樣即便是敵國的群眾都會不安心于自己的君主,而企望王者之師來拯救。

趙孝成王對荀子的回答表示非常滿意,可惜滿意歸滿意,卻沒真正聽進去。幸好,荀子的學生李斯和韓非聽進去了,一個成為輔佐秦王政的宰相,一個則成為法家傑出代表,寫了本《韓非子》。

“荀子議兵”中的思想恢弘,可以凝練成為諸多《原則》,供後世參照:

比如強調“仁德”的重要性,認為:仁德之人當政,國家日益昌盛,諸侯先去歸順的就會安甯,遲去歸順的就會危險,想和他作對的就會削弱,背叛他的就會滅亡。

比如強調“安定”是國家強盛的根本,認為:國家上司人賢能,國家就安定;無能就混亂;上司人崇尚禮法,看重道義,國家就安定,反之就會混亂。安定的國家強盛,混亂的國家衰弱。看到這,我們就能了解為什麼要說“穩定壓倒一切”了。

比如将領要講“六術”,即六種政策:一是明令禁止要嚴肅有威嚴;二是要賞罰分明,行而有信;三是後勤保障有力;四是行動要安全穩妥迅速;五是要知己知彼,重視情報工作;六是與敵決戰,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避免劣勢。此“六術”同樣适用于商戰中的CEO們。

比如将領要講“五權”,即五種權衡:一是用人以才,而不以自己個人的喜惡;二是不因勝利怠惰,而忘記挫敗;三是不可對内威嚴,對外輕忽;四是不可唯利是圖,不顧危害;五是謀事要深思熟慮,花錢要恰當有度。此“五權”是否适用于一切管理者?

比如将領要講“三至”,即不唯上的三條最高原則:帶兵打仗如遇以下三種情況,不接受君主的指令:一是甯可被殺而不可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守備不完善的地方;二是甯可被殺而不可使自己的軍隊打不能取勝的仗;三是甯可被殺而不可使自己的軍隊去欺負老百姓。

凡接受君王的指令而率領三軍,三軍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那麼主上不能使他喜,敵人不能使他怒。心中有主見,非外物所能動搖,這就叫做至臣,最牛逼的将領。

比如仁義,是用來搞好國内政治的工具。政治搞好了,那麼群眾就會親近他們的君主,喜愛他們的君主,甘心為君主去犧牲。例如,秦國四代雖都有勝利,卻還是經常提心吊膽怕天下各國團結一緻來反對自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衰落時代的軍隊,還沒有抓住“仁義”這個根本。

比如必須要懷敬畏之心,凡事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要正心誠意,就能感通神明,得到神明護佑。

荀子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凡是以利欲驅動去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會得以持續而最終成功的。因為但凡遇到對自己有損害就罷手不幹了。

有許多君主喜歡使用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等手段來控制臣民。但是當強大的敵寇到來,讓那些臣民去把守危險的城邑,就一定會叛變;讓他們去抵抗敵人,一定會敗北;讓他們去幹費力艱苦繁雜的事,一定會逃跑。是以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這些手段,本質上隻是一種雇傭人出賣氣力的辦法,它不足以團結廣大群眾、使國家民風淳美,是以聖明的君王不會遵循它。

聖明的君王是通過提高道德聲譽來引導人民,彰明禮制道義來指導他們,盡力做到忠誠守信來愛護他們,根據尊崇賢人,任用能人的原則來安排他們職位,用爵位、服飾、表揚、賞賜去一再激勵他們,根據時節安排他們的勞動、減輕他們的負擔來調劑他們,撫養他們,就像保護初生的嬰兒一樣。是以便得“人心”,便會不戰而勝,戰無不勝,萬邦來朝。

寫到這,忽然想起當年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美軍還沒攻到,内部已經瓦解了。可歎老薩沒學習荀子的帝王術啊!

(未完待續)

一家言之,笑納。

《讀鑒筆記》第二十一集:荀子的帝王術(上)

繼續閱讀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

    鑷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鑷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

    鑷子

    04-12

  • 荀子·榮辱篇

    【原文】憍洩①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②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鑷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

    鑷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

    鑷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争國,内行...

    鑷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鑷子

    04-16

  • 跟着荀子學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師,第一篇學勸學,第二篇就學修身修身不僅是學習的過程,荀子還教會我們怎麼看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知人才...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馬虎。君子以禮義治國,以誠信養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極力表彰君子的種種可貴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榮辱

    "榮"即光榮、榮譽,是指社會對個人履行社會義務之後所給予的褒揚與贊許,以及個人産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裡體驗。"辱"即恥辱,...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王制

    本文是荀子對政治的看法。荀子認為王者之政是一種用賢罷廢、誅惡化民的政治,賞罰分明,可以使人人歸于禮義。處理政事要用禮和法...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儒效

    這一篇除了論述大儒的作用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衆人、鄙夫幾類人的德行,并強調了學習與法度...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說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開頭二字作為篇名,和内容并無關系。首二段是說霸者自然有其不滅亡之道,而不免會有用禮讓來裝飾自己的表現;...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相

    這是荀子對面相學的否定面相學是中國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主要從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為舉止等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進而...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十二子

    這是一篇對先秦各學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陳仲、史魚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鄧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鑷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