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鉴笔记》第二十一集:荀子的帝王术(上)

作者:淼森同学的读鉴笔记

编 者 按:作为《资治通鉴》的读书笔记,每周一会更新一篇。其中文章的时间顺序及选材,是基于笔者的学习进度及个人粗浅的理解与认知。对于一名学习研究国际关系及战略的读书人而言,所有的国际国内问题以及治理之道,似乎在《通鉴》中都能找到答案。

秦纪一,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

荀子的帝王术(上)

荀子的帝王术,浓缩在“荀子议兵”中。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当时,楚国春申君派荀况为兰陵令。荀子曾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之前辩论军事,于是便有了著名的“荀子议兵”。

赵孝成王提出了几个问题。

一问:用兵的要领是什么?

荀答:要领在乎“一民”,就是使人民与自己团结一致。仁者爱人,仁义之师之所以无敌,核心在于得“民心”。所谓的天时地利以及什么观变、先发与后发啥的都是表象。“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善于使民众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用兵的根本要领就在于能否使民众归附自己,罢了。

二问:王者之师用何道术,该怎么做?

荀答:王者之师与诸侯之兵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能称王于天下,后者只能称霸诸侯间。王者之师关键在“王者”,君主的贤明比啥都重要,能否崇尚礼法,看重道义,能否亲民爱民,受民众拥戴,才是致胜的“道”,其他都是“术”。

三问:做将领的原则是什么?

荀答:复杂讲有“六术”、“五权”和“三至”,即六种策略、五种权衡、三条最高原则。简单说就是十二个字:“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以及“心怀敬畏”。

四问:请问王者之师的军制是怎样的?

荀答:应该遵循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比如:一切行动听指挥;不伤害无辜;不践踏庄稼;穷寇莫追,不劳师过久等等。这样即便是敌国的民众都会不安心于自己的君主,而企望王者之师来拯救。

赵孝成王对荀子的回答表示非常满意,可惜满意归满意,却没真正听进去。幸好,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听进去了,一个成为辅佐秦王政的宰相,一个则成为法家杰出代表,写了本《韩非子》。

“荀子议兵”中的思想恢弘,可以凝练成为诸多《原则》,供后世参照:

比如强调“仁德”的重要性,认为:仁德之人当政,国家日益昌盛,诸侯先去归顺的就会安宁,迟去归顺的就会危险,想和他作对的就会削弱,背叛他的就会灭亡。

比如强调“安定”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认为:国家领导人贤能,国家就安定;无能就混乱;领导人崇尚礼法,看重道义,国家就安定,反之就会混乱。安定的国家强盛,混乱的国家衰弱。看到这,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要说“稳定压倒一切”了。

比如将领要讲“六术”,即六种策略:一是明令禁止要严肃有威严;二是要赏罚分明,行而有信;三是后勤保障有力;四是行动要安全稳妥迅速;五是要知己知彼,重视情报工作;六是与敌决战,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避免劣势。此“六术”同样适用于商战中的CEO们。

比如将领要讲“五权”,即五种权衡:一是用人以才,而不以自己个人的喜恶;二是不因胜利怠惰,而忘记挫败;三是不可对内威严,对外轻忽;四是不可唯利是图,不顾危害;五是谋事要深思熟虑,花钱要恰当有度。此“五权”是否适用于一切管理者?

比如将领要讲“三至”,即不唯上的三条最高原则:带兵打仗如遇以下三种情况,不接受君主的命令:一是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守备不完善的地方;二是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打不能取胜的仗;三是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去欺负老百姓。

凡接受君王的命令而率领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那么主上不能使他喜,敌人不能使他怒。心中有主见,非外物所能动摇,这就叫做至臣,最牛逼的将领。

比如仁义,是用来搞好国内政治的工具。政治搞好了,那么民众就会亲近他们的君主,喜爱他们的君主,甘心为君主去牺牲。例如,秦国四代虽都有胜利,却还是经常提心吊胆怕天下各国团结一致来反对自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衰落时代的军队,还没有抓住“仁义”这个根本。

比如必须要怀敬畏之心,凡事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要正心诚意,就能感通神明,得到神明护佑。

荀子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凡是以利欲驱动去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会得以持续而最终成功的。因为但凡遇到对自己有损害就罢手不干了。

有许多君主喜欢使用赏赐表扬、行刑处罚、权谋诡诈等手段来控制臣民。但是当强大的敌寇到来,让那些臣民去把守危险的城邑,就一定会叛变;让他们去抵抗敌人,一定会败北;让他们去干费力艰苦繁杂的事,一定会逃跑。所以赏赐表扬、行刑处罚、权谋诡诈这些手段,本质上只是一种雇佣人出卖气力的办法,它不足以团结广大民众、使国家民风淳美,所以圣明的君王不会遵循它。

圣明的君王是通过提高道德声誉来引导人民,彰明礼制道义来指导他们,尽力做到忠诚守信来爱护他们,根据尊崇贤人,任用能人的原则来安排他们职位,用爵位、服饰、表扬、赏赐去一再激励他们,根据时节安排他们的劳动、减轻他们的负担来调剂他们,抚养他们,就像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所以便得“人心”,便会不战而胜,战无不胜,万邦来朝。

写到这,忽然想起当年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美军还没攻到,内部已经瓦解了。可叹老萨没学习荀子的帝王术啊!

(未完待续)

一家言之,笑纳。

《读鉴笔记》第二十一集:荀子的帝王术(上)

继续阅读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

    镊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镊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

    镊子

    04-12

  • 荀子·荣辱篇

    【原文】憍泄①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②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镊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

    镊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

    镊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

    镊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镊子

    04-16

  • 跟着荀子学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师,第一篇学劝学,第二篇就学修身修身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荀子还教会我们怎么看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知人才...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马虎。君子以礼义治国,以诚信养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极力表彰君子的种种可贵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荣辱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里体验。"辱"即耻辱,...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王制

    本文是荀子对政治的看法。荀子认为王者之政是一种用贤罢废、诛恶化民的政治,赏罚分明,可以使人人归于礼义。处理政事要用礼和法...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儒效

    这一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说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开头二字作为篇名,和内容并无关系。首二段是说霸者自然有其不灭亡之道,而不免会有用礼让来装饰自己的表现;...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非相

    这是荀子对面相学的否定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举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非十二子

    这是一篇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镊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