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旬老兵母親向祖國緻敬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坦白地說,這句話,直到今天才真正在觸動我的神經。
1977年2月21日,蛇年的正月初四,父親與世長辭。那是全家最悲痛的一個春節。
白天,一家人傷心欲絕地辦理喪事,晚上回家還得取下青紗,強忍悲傷面對癱瘓在床的奶奶。父親生病住院一年多了,差不多十天半月會回家看看奶奶,這次有好久沒回家了。奶奶疑惑地看着我們匆忙地進進出出,嘴裡喃喃着:“你爸咋樣了?” “過幾天就出院了哈!” 我們哄着她。
後來,奶奶似乎覺察到了什麼,她癱靠在床頭上,用浮腫混濁的雙眼呆呆地望着我們,不再問了。
第二年夏天,奶奶也去世了。她至死都不知道她的倉娃子已經走了。
父親這顆大樹倒了,無疑對曾經其樂融融的幸福大家庭是緻命打擊。記憶中,母親那時候身體狀況不佳,腸胃不好,經常半夜起來嘔吐。還有婦科病,人顯得清瘦憔悴,全然沒了年輕時“趙胖”的神韻。我是老大,回城進廠工作不到一年,月薪21元。兩個妹妹在知青農場勞動,小的三個弟妹在上學,最小的弟弟不滿八歲。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追悼會上,母親帶着我們高高低低六個孩子走上商業大禮堂的主席台,面對父親的遺像三鞠躬,台下糧食系統的上千名與會者頓時哭聲一片……
父親在世時,最大的願望是讓孩子們多讀書。他的驟然離世,讓一切化為泡影。為了生計,三個妹妹頂替的頂替,到大集體的到大集體,連不滿16歲的四妹也辍學進廠當了學徒。我也隻有放棄唾手可得的上大學機會,從企業調到母親身邊,與家人風雨同舟。
生活還得繼續。四十七歲、月薪六十來元的母親,拉扯着六個孩子,從零開始,艱難啟航。
五年,十年,二十年,四十年,時光飛逝。老劉家的每個人都在逆水行舟,砥砺前行。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培養成人,在父親去世二十年後,與成都的張伯結為秦晉之好。六個兄弟姐妹沒了父親的蔭庇,變得更加堅強獨立,各自打拼出一片天地,并開花結果,讓曾經的九口之家變成了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感覺至少有二三十年,自己一直在路上。工作、結婚、生子、打拼……每天都在焦灼與緊張中度過,期盼的喘息和安定,始終遙不可及。有時忙得連兒子都忘了,更沒有去多想母親。她一個人的時候在幹什麼?她孤獨嗎?她過得還好嗎?她需要幫助嗎?真心沒功夫想。隻記得懷孩子的時候,一個人住在市委農工部後院平房裡,母親晚上送來一小碗三七蒸雞;孩子發高燒的時候,母親會第一時間趕到醫院;久了沒回家,母親會打電話來“理麻”。
說來也怪,父親在世時,母親時常病病殃殃的。父親一走,母親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除了有一年突發輸尿管結石疼痛難忍,住過幾天醫院外,就沒倒過床。小時候問母親打針疼嗎?不疼,一會兒就好了。長大了問母親生孩子疼嗎?不疼,鼓着勁兒用點力氣就生出來了。在我眼中,母親似乎“痛”點很高,沒什麼能傷着她,擊垮她。用舉重若輕形容似乎有點誇張,但拿得起放得下,或許正是母親笑對磨難一路向前的“秘籍”。
在我的潛意識裡,老劉家的家長權威在父親身上,母親隻是“媽咪”,盡管她掌管着财權。我一直敬畏父親,因為我知道他的威嚴不可抗拒。我把乖巧展示給了父親,把任性宣洩給了母親。記得上國小時,清晨往往會為了母親的一句“苛責”賭氣不吃早飯就沖出家門,然後課間會收到母親通過班主任老師傳遞過來的煮雞蛋。
直到父親去世以後,直到自己懂事以後,直到有時間冷靜回望人生以後,才開始細細地打量生我養我的親娘——一位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
與父親身上耀眼奪目的軍功章相比,母親除了當過幾年海軍航校文化教員值得稱頌外,實在沒有太多的光環。轉業後做了一輩子科員,工資不高,年輕時愛絮叨,手緊節儉,到老了還愛攢錢。可就是這麼一個平凡的女人,在長達二十年的歲月裡,獨自把幾個孩子拉扯成人,一個個立業成家結婚生子。她既能經得起周末一家老少團聚的喧鬧,又能耐得住漫漫長夜孤枕獨眠的寂寞,還能苦中作樂與一衆麻友博弈歡愉,酸甜苦辣個中滋味可想而知。可母親就是這樣走過來了!一個小小的老辦事員,一個終身俸微薄的老轉業兵,面對一群叽叽喳喳扯皮吵架的孩子,旁人看來苦不堪言的日子,就這麼悄無聲息地走過來了!這裡面該有多少故事啊!
我想到了兩個字——“信念”。一個人倘若能不畏艱辛,曆久彌堅,樂觀豁達,一定心存“信念”。
六個孩子,就是母親的信念與希冀。無論孩子是否在身邊,母親的心始終在牽挂,母親的眼始終在凝望。孩子努力了,是母親的驕傲;孩子懂事了,是母親的自豪。孩子出息了,那就是挂在母親胸前的勳章!一塊塊的沉甸甸地挂滿了母親的全身,散發着巨大的光環,飽含着全世界對母親最高的獎賞!
父母于我們,便是“傘”、“港灣”、“信仰”。 小時候,父母是一把傘,為我們遮風避雨,保駕護航,有父母罩着,無憂無慮,無所畏懼。長大了,父親不在了,母親成了唯一的港灣。倦了,進去歇歇,苦了,進去訴訴,委屈了,進去哭哭。一生中,父母是一種信仰,是你心中的天,心中的神。無論你是否承認,在你的骨子裡,最信任最忠誠最崇敬的莫過于父母。你可以防範任何人,唯獨不需要對父母設防,因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對你構成傷害的存在。
母親也是人,也會有糾結與迷茫。可到了關鍵時刻,母親内心的天平終究會倒向血脈親情,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倘若有一天,祖先不在了,“信仰”也将随之消失,隻留下孤獨。
讓我們共同托舉這份“信仰”,生生不息,直到永遠。
(2020.11)
母親佩戴海航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
海航成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
母親用手機與兒孫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