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長久以來,心髒儲存是個難題,零度以上儲存時效太短,零度以下人體組織又會被冰晶破壞。科學家一直試圖破解這個兩難的局面。而現在,他們找到了一條出路。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等容過冷用的容器示意圖 圖檔來源:Anthony Consiglio, UC Berkeley

撰文 | 栗子

心髒一旦脫離人體,通常儲存不了多久。利用現有的冷儲存技術,心髒細胞的功能會在4小時後開始衰竭。如果把這樣的心髒移植給患者,器官出現功能異常的風險便大大增加。由于時間限制,捐獻的心髒中大部分都無法及時移植給需要的患者,隻有被丢棄。

但如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能讓心髒組織儲存更久的辦法,使得心髒組織在零度以下儲存3天後,還能成功複蘇。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

溫度雖低,卻不結冰

那要把物體儲存在零度以下的環境,都有怎樣的方法?傳統的冷凍方法又叫“等壓冷凍”(isobaric freezing),就是把物體放在氣壓恒定的地方冷凍,比如一個标準大氣壓下面:當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水會開始結冰。

可是冰晶會破壞細胞結構,讓人體組織受到傷害,不利于活體器官的儲存。那麼,怎樣才能實作既讓溫度降到冰點以下,又不讓組織結冰?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冰比水的密度小 圖檔來源:Johnathon Choate

當水結成冰,體積會膨脹。但如果在一個堅硬的容器中充滿水,排盡裡面的氣泡,再将容器放進冷凍室,由于沒有多餘的空間留給水去結冰,于是,冰點以下的水也能保持液态。這樣就可以避免冰晶破壞人體組織。

這種操作叫做“等容過冷”(isochoric supercooling)。你也可以做到類似的事,比如把一瓶搖過的可樂放進冰箱的冷凍室,幾個小時後便會得到一瓶“超冷凍”可樂。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超冷凍”可樂 圖檔來源:The Sci Guys

它原本沒有結冰,但假如搖晃瓶身,就會發現裡面的可樂迅速凝固:當二氧化碳氣泡釋放出來,與液體部分充分接觸時,冰晶就在氣泡周圍形成了。

當然,伯克利的科學家們關心的不是“超冷凍”可樂能不能做成冰沙,而是“超冷凍”心髒能不能保留它原本的功能。

保留哪些功能才算成功?

于是,科學家誘導人源性的幹細胞形成心髒組織,它們能像真實的心髒那樣跳動,且跳動的節律也與人類心律接近。這樣的組織也稱作“心髒微生理系統”(MPS)。與此同時,剛性容器裡已經裝滿了器官儲存液。把跳動着的心髒微生理系統放進容器并密封好,幾乎不留氣泡,就可以開始執行“等容過冷”操作了。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心髒組織的過冷儲存,瓶中灰色為心髒組織,藍色為儲存液 圖檔來源:doi: 10.1038/s42003-021-02650-9

他們把容器放進-3°C的環境裡,等到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後,分三批将組織取出,放在接近人類體溫的37°C環境中,看有多少塊心髒組織能夠複跳。結果顯示,曾經在-3°C停跳的心髒微生理系統,大多數都恢複了跳動。具體來說,24小時後取出的心髒組織樣本中,有65%能恢複正常的自發搏動。48小時後和72小時後取出的心髒組織,分别有50%和55%恢複了正常的自發搏動。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藍色為恢複正常自發搏動的心髒組織樣本,灰色為部分恢複自發搏動的樣本,其他樣本未能恢複自發搏動 圖檔來源:doi: 10.1038/s42003-021-02650-9

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成功率在心髒複跳方面算是相當高了。考慮到心髒組織之間還有個體的差異,以及整個過冷操作都沒有使用冷凍保護劑,這樣的結果就更令人鼓舞。

不過,自發跳動隻是心髒組織功能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要測試儲存後的心髒組織對外部電刺激的反應。假如你聽說過心髒起搏器,它的原理就是用電極刺激心肌,促進心肌收縮。而這次,科學家也為過冷後的心髒組織插上電極,檢視它們的表現。

結果發現,被插入起搏電極的心髒組織中,大多數(50%-70%)作出了正常反應。此處的正常,指的是這些心髒組織和未經過冷的對照組,在接受電刺激時表現相近。

第二項測試結束,又有第三項。合格的心髒組織,應當對一些治療心髒的藥物有所反應。科學家想知道,過冷後的心髒組織能不能産生這類反應。于是,他們用1微摩爾/升的異丙腎上腺素作為考題,這是一種用來增加心率的藥物。

實驗顯示,過冷儲存後取出的心髒組織暴露在藥物之中,心率有了顯著提升。雖然心率提升的程度與對照組有些差距,但研究人員并不能确定這個差距究竟是由過冷儲存導緻的,還是與心髒組織之間的個體差異有關。

制作可樂冰沙的原理,能讓“超冷凍”的心髒複跳?

24小時後與72小時過冷後取出的心髒組織,暴露在藥物中,心率有明顯提升 圖檔來源:doi: 10.1038/s42003-021-02650-9

經過各項測試,科學家終于确認等容過冷後的心髒組織還能恢複基本功能。另外,免疫熒光染色實驗也證明,這種低溫儲存方法并沒有損失心髒組織的結構完整性。

團隊相信,這是第一次有(幹細胞誘導産生的)心髒組織在過冷儲存之後成功複蘇。雖然,複蘇的還不是真正取自人體的心髒組織,但依然給心髒移植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遠距離傳送心髒

現有的心髒儲存技術,标配是把停跳的心髒放進儲存液當中冷卻,通常隻能儲存4-6小時。是以長久以來,待移植的心髒都很難承受遠距離傳送,比如一位身在東南沿海的捐獻者,他捐獻的心髒可能無法用在西部省份的病患身上。

假如有一天,等容過冷技術能将心髒儲存24-72小時,且保證基本功能正常運作,心髒移植的時間視窗便能得到大大延展,讓更多有需要的患者獲得生的機會。

這項研究是一次關鍵的概念驗證。不過一小塊心髒組織可以複蘇,還不代表一整個心髒也能複蘇。科學家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把技術适用的範圍從組織擴大到器官,讓等容過冷心髒早日投入臨床。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1-02650-9

https://engineering.berkeley.edu/news/2021/09/cold-hearted-scie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724041/

https://www.livescience.com/how-long-can-donated-organs-last-before-transplant.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iyuT-ogzo

來源:環球科學

編輯:dogcraft、yrLewi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