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作者:曉閣書畫

書法經曆魏晉,漢唐,不管是書法的理論還是創作技法,都臻于完善,已經沒有留下可供後來者開拓的大片荒原,但是創新開拓,保守複古,兩種書法取向,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方壓倒東風。宋人書風追求對個性的宣揚,然後經曆趙孟頫,董其昌的複古風潮,講求筆筆有來曆,到清中後期,碑學大盛,多少人在這潮起潮落之間,書名揚于後世,多少人被拍在岸上,不再被後人提起。而包世臣則是那個立在潮頭的男人。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包世臣書法作品

包世臣(1775一1855),字慎伯,安徽泾縣,古稱安吳,是以自稱包吳安。自诩為 “右軍第一人”的包世臣,在科舉場上卻是屢屢折戟,四十歲中舉人,比範進稍微幸運些,雖說舉人也是萬裡挑一,但對于孤高自诩的包世臣卻是遲來的慰藉。讓包世臣傷感的是此後屢試不第,無緣進士及第。滿腔政治抱負,隻能去充當幕僚發揮一二,包世臣不僅有遠見卓識,而且執行能力超強,使他成為當時許多封疆大吏重視的“全才”幕僚。林則徐赴粵禁煙,路過江西南昌,向其問禁煙之計,包世臣提出“止濁必澄其源,行法先治其内”。扯遠了,還是回到書法上來吧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包世臣自稱:“慎伯中年書從顔、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 。包世臣出身貧苦,肯定是不能像王羲之,沈周,文征明他們那樣,生下來就不為生計憂心,生命的每一分鐘都随心所欲,其實那個時代都一樣,無數人栉風沐雨奮鬥一生,還到不了别人的起點。但包世臣實作了彎道超車,以《藝舟雙楫》一書成為了書法史上一座繞不開的高峰。《藝舟雙楫》包括《述書》《曆下筆談》《國朝書品》《答熙載久問》等幾個部分,在《曆下筆談》中大力宣揚碑學,被康有為稱贊為“以精敏之姿,當金石之盛,傳完白之法,獨得蘊奧,大啟密藏”,可以說自包世臣始,碑學之盛,魏然成勢,不可遏也。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包世臣聲名大熾,可不僅僅是對碑學熱情洋溢的歌頌,其對書法深邃的洞察力确為高妙,小編在此節選一段其關于筆法的論述,供大家賞析:

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迹象可尋,其中截之是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緻。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人共見矣。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對于筆畫的起筆和收筆,學書人都很重視,而且有很多的技法可供鑽研,例如起筆的角度,落筆前的映帶黏連,收筆的力度和蓄勢,而筆畫之中段,則往往流于疏忽。包世臣洞若觀火,指出古人雄厚恣肆,妙處藏在畫之中截。拿古帖的長橫長豎,蒙其兩端,不要被起筆與收筆的絢爛所遮蔽,玩味中截,其中通達,就人人可見了。由是以觀之,書法愛好者不應該在心中設立一個偏見,好碑學得不看帖,喜歡帖的鄙薄碑,會錯過很多精彩的書法藝術表達。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碑學名家包世臣,自诩王羲之後第一人,是張狂還是自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