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作者:郭松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h1>

《全金屬外殼》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越戰名片,1987年在美國上映。

這是一部經典的好萊塢反戰電影,揭示了美國發動的越戰的荒誕與邪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前45分鐘巴厘島新兵訓練營部分,堪稱一部英語髒話大全。

軍士長面對新兵,幾乎把所有能夠想到的髒話都罵遍了,他稱這些新兵為狗屎、雜種、同志、早産兒、下流胚,不承認他們是男人,稱他們是小姐、女士,讓他們擺出各種有辱自己人格的姿勢,甚至光着身子跑步。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為了激發鬥志,軍士長甚至還帶着他們做“手淫隊列操”:

this is my rife ! this is my gun !

這是我的步槍!這是我的家夥!

This is for fighting ! this is for fun !

作戰之用!享樂之用!

一邊跑步一邊謾罵胡志明:

Ho chi minh is a son of a bithc !

HZM是個狗娘養的!

Got the blueballs , crabs and the seven-year itch!

他染上了性病陰虱,患7年之癢!

很多好萊塢軍旅題材的影片,都有表現嚴酷的老軍士長,用侮辱謾罵等粗暴手段訓練新兵的橋段。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比如去年上映的好萊塢愛國主義主旋律大片《血戰鋼鋸嶺》,軍士長訓練新兵的方式和《全金屬外殼》一樣,甚至新兵們夜裡群毆夥伴的橋段也和《全金屬外殼》如出一轍。

美軍為什麼要如此訓練士兵?

從最後的效果看,美軍的訓練,就是要把人訓練成野獸,或者成機器。這一切都是被刻意設計出來的,并不完全是軍士長個人性格粗暴。

整個訓練過程基本特征是完全不尊重你的人格,用各種極度羞辱的手段,把你從心理上、精神上踩到泥裡,踩成狗屎,踩成垃圾,完全喪失任何主體性,這時你才會變成不會思考,盲目服從的殺人機器。

由于新兵在訓練過程中已經完全喪失了任何自尊,一個訓練完成的“成品”會認為自己根本就不配被稱作是“人”,隻有絕對服從指令,才能獲得拯救。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不僅美軍這樣訓練新兵,二戰期間的日軍也這樣訓練新兵。新兵訓練營就是地獄的代名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經放映過一部内參片日本電影《啊!海軍!》,其中日本海軍訓練飛行學員就是這樣,不僅有無窮無盡的羞辱,還有無窮無盡的耳光和體罰。

美日軍隊用羞辱+體罰的方式訓練士兵,其實反映了一切帝國主義軍隊、剝削階級軍隊的政治困境——

他們無法用政治認同方式喚起士兵的勇敢精神,不能告訴士兵戰争的真實目的。

比如在整個越南戰争(也包括此前的北韓戰争),美國的統治集團最大的困難在于,他們無法向美軍士兵們解釋,為什麼胡志明要統一越南(或金日成要統一北韓)就威脅了萬裡之遙,遠隔太平洋的美國安全?

任憑美國總統、五星上将或瑪麗蓮·夢露們如何巧舌如簧,也解釋不了為什麼要讓美國青年到一個與他們完全不相幹的地方奉獻生命和熱血。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抗美援朝中被俘的美軍

因為美國無法解決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是以把士兵訓練成沒有感情、沒有人格、沒有思想的殺人機器就成了唯一選擇,盡管這樣做要冒軍隊内部分裂、自相殘殺以及士兵失去主動性的嚴重風險。

《全金屬外殼》是一部好電影,好就好在庫布裡克用一種近乎殘忍的冷靜揭示了美軍訓練方式的荒誕。

上半部分,在新兵面前“等同于上帝”的軍士長被“傻瓜比爾”槍殺;下半部分,面對一位越南少女狙擊手,“成品”“小醜”也被吓得魂飛魄散。

真正的勇敢精神,真正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來自于對侵略者的仇恨,來自于對故鄉和祖國的熱愛。

為了資本利益而發動的戰争,無論說的多麼冠冕堂皇,都不可能激發士兵的真正鬥志,相反,隻會使他們徹底喪失人性,變成魔鬼或行屍走肉。

即使你每天早上一邊跑步一邊高喊“I WANT WORK FOR UNCLE SAM”(我要為山姆大叔做貢獻!),也是沒用。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毛主席在井岡山建軍時就成功解決了。

在毛主席上司人民軍隊長達半個世紀的曆史程序中,人民軍隊之是以能夠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無數國内外強敵,靠的就是這份比一切其他軍隊都優越的内在素質。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軍比解放軍整整落後了一個時代,和解放軍有着代際的差距。

抗美援朝時,毛主席就發現美軍“鋼多氣少”。這是美國發動非正義戰争的根本缺陷,無法解決。

美軍在硫磺島上面對用同樣方式訓練出來的日本士兵,還可以憑借技術裝備的優勢獲得勝利,但在上甘嶺面對憑借“為了祖國,為了和平”的高度政治認同而獲得勇敢精神,具有充分主動性和自覺性的志願軍戰士來說,就隻能甘拜下風了。

令人感到詭異的是,近年來在國内一些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美軍的訓練方式,似乎被作為一種先進經驗被模仿。

郭松民 |《全金屬外殼》:美軍為何“鋼多氣少”?本文摘自《電影的智慧》(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與批判)一書,原文發表于2018年5月28日。

比如《士兵突擊》中,“老A”訓練營中的兩位“教官”都頗有軍士長“範兒”,指導員不過是打醬油的;在“戰狼”系列當中,“狼性”成了戰勝一切的力量的——這真是有點“全金屬外殼”了,想想“外殼”中軍士長的命運,不僅讓人不寒而栗。

就此打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