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松民 |“司馬南胡錫進之争”與“折衷主義”

作者:郭松民

在司馬南質疑聯想引發的輿論風浪中,因為明顯袒護資方立場而陷入千夫所指境地的胡錫進,忽然開始“反對激進和極端”了,他呼籲“不要輕易那樣互相扣帽子”,并危言聳聽地說,“激進主義一旦風行……如果在某個領域和層面失去控制,就會破壞秩序,導緻那裡失去寬松和張力,一旦繼續蔓延開來,将緻環境緊繃,人人自危,最後傷害到我們所有人。”

胡錫進果然出手不凡,一方面說不要“互相扣帽子”,另一方面,反手就把“激進主義”的帽子扣在了司馬南及其支援者頭上了——盡管按照胡錫進的一貫作風,他并沒有直截了當地說“司馬南就是激進主義”,但在當下胡馬争論的語境中,任何一位關注争論的人都不會對此有任何誤解。

郭松民 |“司馬南胡錫進之争”與“折衷主義”

司馬南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一篇題為《要錫進主義,不要激進主義》的短文中,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激進主義這個詞兒有點模糊,不知道具體内涵是什麼。”

胡錫進是不會站出來為司馬南解疑釋惑的,因為對自己使用的概念準确進行定義,從來都不是胡錫進所擅長的。

一方面,胡錫進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保持概念的模糊性,就可以随意擴大其外延,這樣一來,概念(比如“激進主義”)就會變成一塊抛出去之後也能夠靈巧拐彎的磚頭,可以随意擊中任何想擊中的人。

但是,胡錫進跳出來反對激進主義,反證了他分析國内問題的方法論是折衷主義(分析國際和台海問題則分别是臣妾主義和精神勝利法)。

郭松民 |“司馬南胡錫進之争”與“折衷主義”

什麼是折衷主義?

折衷主義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基本特點是從現象到現象進行“分析”,回避揭示事物的本質。

折衷主義經常用二進制論、調和論代替和冒充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有時把沖突的兩個方面調和起來,否認對立面的鬥争和轉化;有時在原則問題上模棱兩可。

從曆史上看,折衷主義曆來是資産階級哲學和修正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慣用的詭辯手法。

那麼,為什麼說反對激進主義就是折衷主義呢?

這是因為,“激進”僅僅是一種現象,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而并非事物的本質。把自己反對的事物貼上激進主義的标簽,正是因為害怕面對事物的本質。

比如,這次司馬南質疑聯想事件,之是以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公衆對精英階層壟斷社會資源導緻巨大不公平不滿。

這一根本原因是胡錫進所無法面對的。

不能面對又要反對,怎麼辦呢?貼上“激進、極端”的标簽是最簡單的方式了。

持折衷主義觀點的人,都是有立場的,并且其立場一定是和既得利益階層站在一起的,而既得利益階層要用自身狹隘的特殊的利益冒充國家民族的利益,甚至冒充全民的利益,就一定要用折衷主義作為自己的方法論。

郭松民 |“司馬南胡錫進之争”與“折衷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寫下了這樣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共産黨人不屑于隐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

同樣我們可以說,那些用折衷主義手法蓄意隐瞞自己觀點,用各種花言巧語把自己真實立場僞裝起來,總是一副“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别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的角色,也一定是騙子!

學好唯物辯證法,增強我們識别形形色色騙子的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