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下滑超四成,廣汽埃安也“陣痛”了?

銷量下滑超四成,廣汽埃安也“陣痛”了?

車圈能見度

2024-05-24 19:16釋出于重慶汽車領域創作者

銷量下滑超四成,廣汽埃安也“陣痛”了?

圖檔來源:度哥

2023年4月攝于上海車展

正在猛攻海外市場的廣汽埃安,面臨的卻是國内“大學營”失守的尴尬。

據廣汽埃安消息,5月23日,廣汽埃安品牌上市釋出會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宣告正式進入尼泊爾市場。此前兩天,埃安亮相2024馬來西亞汽車展,旗下車型AION Y Plus正式在馬來西亞上市。更早一些,埃安相繼進軍泰國、高棉、印尼、新加坡等市場。

然而,在海外市場一片繁榮景象的背後,廣汽埃安在國内市場似乎有些偃旗息鼓。廣汽集團(601238.SH)産銷快報顯示,今年1-4月,旗下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銷量為7.02萬輛,同比下滑41.16%。這一下滑幅度比合資的廣汽本田、廣汽豐田都要高出許多。

并且根據産銷快報,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廣汽埃安便有了銷量放緩的趨勢。去年5~8月份,其月銷量一直在4.5萬輛的水準徘徊,9月份甚至直接突破了5萬輛。但10月開始有所回落,今年1月和2月突然降至1.1萬輛和1萬輛。

另外,在IPO方面,廣汽埃安也未能一鼓作氣。早在2022年10月宣布完成A輪融資後,就一直有IPO相關消息傳出,但至今未能如願。

已經有觸碰到銷量天花闆之勢的廣汽埃安,還能靠什麼來打動消費者和投資者?

1

銷量急轉直下●

廣汽埃安應該算是傳統老牌車企打造的新品牌中,突出重圍最快的一個,成立不過幾年時間,發展速度喜人。

資料顯示,廣汽埃安是原廣汽新能源旗下品牌,誕生于2017年7月28日,是廣汽集團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核心載體。2020年11月20日,廣汽集團宣布将“廣汽埃安”獨立營運,全面打造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

由于背靠廣汽集團,且充分受益于“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浪潮,廣汽埃安起步就在奔跑。資料顯示,自2019年首款車型上市以來,其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超120%。

2019年-2021年,廣汽埃安分别實作年銷量4.2萬輛、5.95萬輛和12.02萬輛;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7.12萬輛,同比增長126%,創曆年最快增速,大幅超出當年原定的銷量目标。

去年,廣汽埃安繼續向前沖刺,最終實作了累計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77.02%,穩居頭部陣營。在乘聯會去年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中,廣汽埃安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以6.3%的份額排在了第三位。

然而,在這些漂亮的數字背後,廣汽埃安也不是沒有隐憂。《車圈能見度》注意到,廣汽集團産銷快報顯示,去年9月,廣汽埃安的銷售資料曾達到頂峰的5.16萬輛,同比增長71.89%。但是10月份開始增速便有所放緩,第四季度的月銷量都在4萬多輛。

到了今年,廣汽埃安的表現讓人更加意外。1-4月銷量分别為1.1萬輛、1萬輛、2.79萬輛和2.14萬輛,已和去年月銷四五萬輛的成績沒法比。尤其在其中的2月、3月和4月,其銷量還分别同比下滑了66.74%、30.4%和47.94%,最終導緻今年前4個月整體銷量下滑41.16%。

乘聯會最新排行榜顯示,今年1-4月新能源廠商零售TOP10中,廣汽埃安不僅排名已經降至第八位,而且還是榜單中唯二出現同比下滑的,吉利汽車、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賽力斯、理想汽車在新能源銷售方面,都對其形成了超越。

廣汽埃安原本計劃在2023年實作“全年保50萬輛,沖擊60萬輛”目标,最後實際銷量48萬輛,沒能完成保量成績。根據公開報道,今年其銷量目标是80萬輛,也有媒體報道,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采訪時給出的目标是:“今年争取能夠保70萬輛。”

但無論是80萬輛,還是70萬輛,對于正走在下滑通道的廣汽埃安來說,要實作都沒那麼容易。

2

網約車标簽難撕●

廣汽埃安的下滑,與其所在市場變化有一定關系。從銷量結構可以看出,廣汽埃安所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AION S和AION Y兩款網約車走量車型,但由于目前網約車動力過剩,已經難以再提供多少增量市場。

一提到廣汽埃安,很多人心中給它貼上的标簽都是“電動小車”“便宜低端”“網約車品牌”等。與北汽新能源、哪吒汽車的打法類似,一開始廣汽埃安為了迅速起量,選擇了發力B端市場。

《車圈能見度》認為,這種政策放在當時看來,并沒有什麼問題。畢竟那會雖然已經有不少新勢力蜂擁出現,但傳遞的數量并不多,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認可度也不高,通過B端先搶占市場無可厚非。

事實也證明,發力B端确實能讓銷量迅速得到提升。憑借具有競争力的價格,2019年-2021年,廣汽埃安的銷量實作了質的飛躍。其中,銷量擔當AION S一度支撐起廣汽埃安大部分的銷量。即使是去年,AION S在2-9月份的月銷量也一直超過2萬輛。

不過,這款車的銷量去向就是以計程車企業為主。據中信證券統計,2020年-2021年上半年,AION S租賃市場銷量占比約為60%~70%。

2021年,定價在10萬元左右的AION Y面世,同樣銷量增長迅猛,去年下半年的月銷量逐漸達到了2.7萬輛的水準。但問題也類似,相比C端市場,其在B端市場似乎更受歡迎。

去年7月,第三方研究咨詢機構傑蘭路釋出的新能源市場解讀報告中提到,該月廣汽埃安銷量中有41%為個人所有。據此推算,還有近六成銷量是去往B端市場的。

如果長期對網約車市場有依賴,那麼就有一定的風險:一方面很容易拉垮産品定位,不利于後期放量;另一方面也會面臨市場變化的危機。去年,重慶、上海、長沙、濟南等多個城市就陸續釋出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甚至部分城市已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

這一市場變化也的确影響到了廣汽埃安的銷量。根據懂車帝資料,去年10月,AION S的銷量從9月份的2.15萬輛下滑至1.17萬輛,今年4月是1.19萬輛,沒能實作反彈;AION Y在今年4月的銷量為1.15萬輛,比起去年10月的2.71萬輛腰斬都不止。

當然,也不全是跟網約車有關,如今汽車行業白熱化的“價格戰”也讓廣汽埃安失去了優勢。就拿比亞迪來對比,今年2月,比亞迪宣布旗下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上市,起售價為7.98萬元。這一出招,廣汽埃安好像很難再靠成本效益來争奪市場。

3

上市程序緩慢●

讓廣汽埃安管理層焦慮的恐怕還不止這些,一個是雖然其規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但也正是由于價格漂亮,還沒能賺上多少錢。

就拿去年來說,廣汽集團的歸母淨利潤是44.29億元,其中,對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為83.49億元。由此可推,廣汽集團自主機闆塊的虧損大約為39.2億元,2022年和2021年同樣如此。這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廣汽埃安是否是集團盈利路上的“包袱”。

另一個是,依靠B端起量的廣汽埃安,似乎與網約車牢牢綁定在了一起,導緻後面在沖擊高端時,也面臨了不少的困難。

早在2020年,廣汽埃安就釋出了定價在17.26萬-23.96萬元的AION V,但是月銷量長時間在1000-2000輛的水準徘徊,即便後來進行降價,銷量依舊不見起色,今年4月的最新銷量僅為1666輛。

為了迎戰高端市場,廣汽埃安于2022年年底又正式釋出旗下高端品牌——昊鉑,并亮相了首款量産車型昊鉑GT,最初定價為21.99萬-33.99萬元。随後還釋出了昊鉑SSR和昊鉑HT兩款車型,其中昊鉑SSR為定價在百萬級别的超跑。

從現實成績看,昊鉑銷量慘淡。按照懂車帝資料,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内,昊鉑的三款車加起來累計銷量才1.2萬輛。

低端銷量放緩,高端又沖不上去,盈利還備受考驗,這讓廣汽埃安原本一片光明的IPO也變得不确定起來。

要知道2022年10月,廣汽埃安就因A輪融資引起關注,在新能源行業融資步入“冷靜期”的階段,逆勢超募單輪融資約183億元,投後估值超1000億元。彼時,有關廣汽埃安将沖刺“科創闆新能源汽車第一股”的聲音此起彼伏。

後來在2022年底的廣州車展上,古惠南又透露,廣汽埃安正在向證券監管機構上報首次公開募股申請的相關材料,拟沖刺新能源汽車科創闆第一股,預計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實作上市。

接着去年4月上海車展時,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再次提到IPO一事,表示廣汽埃安力争年内實作IPO;7月,古惠南表示,埃安IPO正按計劃走,最快要到2024年。

時間一晃來到2024年,年初市場有傳言,廣汽埃安将赴港上市,拟募資10億美元。該消息傳出後,不少業内人士認為,對于A輪融資時估值就已超千億的廣汽埃安來說,多少有點“委屈”。

可即便IPO消息源源不斷,始終沒有一個準數。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内卷加劇,廣汽埃安又呈現腳步放慢的情況下,其還能等來理想的上市時間和滿意的估值嗎?

作者 | 李李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檢視原圖 104K

  • 銷量下滑超四成,廣汽埃安也“陣痛”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