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松民 | 從《張之洞》“票房慘案”看人物傳記電影

作者:郭松民

01

新年伊始,就有“票房慘案”發生。

人物傳記電影《張之洞》1月7日首日上映時,僅僅賣出了兩張票,累計票房90元。此後幾天,雖然上座人數有所增加,但六天累計票房隻有2018元,不得不黯然下檔。

這一“慘案”傳遞的資訊是耐人尋味的。

無論如何,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重要代表人物,一生經曆許多重大事件,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興實業、辦教育,在推動中國近代轉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事,但為什麼以這樣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為主角的電影,會基本無人問津?

郭松民 | 從《張之洞》“票房慘案”看人物傳記電影

人物傳記電影,是幫助後人了解曆史人物、貼近曆史的很好方式,但在當下中國的電影市場上,卻處于一種非常尴尬的狀态。

中國人記錄曆史的重要傳統是“紀傳體”。《史記》中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等,其實就是沒有電影時代的“人物傳記電影”。《項羽本紀》中的“鴻門宴”一節,每個人物的形象不都是栩栩如生嗎?

《史記》已經構成了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其對後人的影響力,無論怎樣形容都不為過。

據記載,新中國成立伊始,毛主席通路蘇聯。在和斯大林談判的間隙,他密集調看蘇聯的人物傳記電影,斯大林聞聽後若有所思,歎道,“這是了解曆史最簡捷的辦法。”

郭松民 | 從《張之洞》“票房慘案”看人物傳記電影

新中國成立後,人物傳記電影也曾經有過輝煌時期。

1959年,為了向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有“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稱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同名傳記電影,著名演員趙丹飾演林則徐。

《林則徐》上映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時至今日,很多人一提到“林則徐”,首先想到就是這部電影塑造的形象。

郭松民 | 從《張之洞》“票房慘案”看人物傳記電影

《林則徐》是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是因為這樣兩個因素:

一是按照曆史唯物主義的原則表現曆史人物,努力貼近林則徐作為一個愛國者的本質;

二是正确總結近代以來的曆史經驗,通過林則徐的黯然離場和“平英團”旗幟的升起,表明隻有通過人民革命,動員人民的力量,才能找到救國的道路。

此外,《董存瑞》《雷鋒》《白求恩大夫》《回民支隊》(馬本齋)等人物傳記電影,在當年也都很受觀衆歡迎,今天看來,仍然堪稱經典。

02

人物傳記電影遭到冷遇,是近幾十年出現的新現象。

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主創人員開始用曆史唯心主義的觀點片面地解讀曆史人物。

很多時候,傳記電影的主創人員并不能了解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他們鏡頭中的人物是以顯得似是而非,甚至面目全非。

郭松民 | 從《張之洞》“票房慘案”看人物傳記電影

比如,2012年,有關方面拍攝了大陸著名科學家,堪稱當代民族英雄的錢學森的同名傳記電影。

但是,這部電影的主創人員根本不了解錢學森的精神境界,讓他們表現錢學森,簡直就是夏蟲語冰一樣不着邊際。

在影片的結尾,編導讓已進入暮年的錢學森仍然和夫人讨論“回國後不後悔”的問題,似乎錢學森一生都對回國與否感到糾結。

錢老真的這樣嗎?當然不是。

真實的曆史是,回國對錢學森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他從一開始出國就是為了回國的,隻有那些把美國和西方視為天堂的人,才會把回國看成是一種“巨大的犧牲”。

最近幾年的人物傳記電影《音樂家》(冼星海)、《柳青》等也都不同程度地有編導與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存在隔膜的問題。

在人物傳記電影序列中,去年上映并獲得金雞獎最佳劇情片的《守島人》(王繼才)是一個難得一見的亮點。

《守島人》共斬獲了1.1億以上的票房,這和動辄幾十億元的商業大片票房固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卻令其他人物傳記電影難以望其項背。

更何況,《守島人》的票房主要來自觀衆口碑,完全沒有泡沫。

《守島人》的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用曆史唯物主義的态度對待曆史和人物,抓住了人物的本質,同時也能夠通過主人公的故事,回應當下的時代焦慮。【點選閱讀】

郭松民 | 從《張之洞》“票房慘案”看人物傳記電影

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從不世出的偉人毛澤東到普通一兵雷鋒,從傑出的愛國者、科學家錢學森到一心為了山村教育的教師張桂梅,各個時代、各個領域的優秀人物燦若星辰,他們為人物傳記電影的創作提供了無限豐富的寶庫,如果不能把他們的精神風貌與業績在銀幕上很好地表現出來,這是電影人的恥辱。

惟願中國電影人知恥後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