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聽說一則逸聞:說幾位到重慶遊玩的遊客在某餐廳用餐,因點的魚香肉絲裡沒放木耳,質疑店家做的魚香肉絲不正宗,并拒絕支付該菜的餐費。
店家與客人解釋道:魚香肉絲不放木耳很正常,正宗的做法不放那些配菜,而客人堅持己見,雙方争執不下,最後店家報警,請來民警協調處理......
一盤十幾、二十塊的菜,
不是客人付不起,也不是店家賠不起,
倒覺得他們雙方對于美食
都是同樣地執拗,堅持着各自心中的味道。
如果螢幕前正在閱讀的你們
對于烹饪調味有些興趣
不妨接着看一看下面的内容,都是幹貨!
覺得有用,可以先收藏,
再順便給個點贊、關注、轉發什麼的[偷笑]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8">魚香味如何調?</h1>
傳統魚香味的基礎定味比例——
冷調魚香味:泡紅辣椒:糖:醋=5:4:3
··········蔥:姜:蒜=4:3:3
熱制魚香味:泡紅辣椒:糖:醋=5:3:4
··········蔥:姜:蒜=4:2:3
對比可見,熱制相對冷調,
少一份糖,
多一份醋,
少一份姜,
倒不是非以這一份之差的比例
分出兩者的口味差別。
隻是由于醋受熱揮發的特性,為了達到酸甜
口感的平衡點作出的比例調整,
魚香味的冷菜和熱菜,除了不同溫度
對于味蕾的刺激感受不同,
口味上始終保持整體味型,并無過大差異。
【小貼士】泡紅辣椒首選用二荊條辣椒腌制的
豆瓣醬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60">到底放不放豆瓣?</h1>
上面我們看到的魚香味調制比例,
冷熱兩種都沒有豆瓣,
這麼說吧,傳統的魚香味确實不放豆瓣,
這裡說的是傳統做法,
但傳統不完全等于正宗,
傳統“不放豆瓣”,正宗“可放可不放”,
正宗是遵循傳統,根據具體食材靈巧變通,
将傳統做法發揮至極,
并是以聲名鵲起,四海揚名,
外面的人就以其為正宗。
正宗是相對外地而言的,
本地人自己不會說要去吃某某本地正宗美食,
好比重慶本地人自己
不會說今天去吃一家正宗重慶火鍋。
隻在向外地的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美食的時候
或自己在外地發現家鄉美食的時候,
才會提到正宗,有點扯遠了,接回魚香味。
比如制作魚香腰花,豬肝這一類
原味粗、腥味重的食材
加一些剁碎的豆瓣與泡紅辣椒混合使用,
可增加調料的味感,中和食材的異味。
沒有配菜的魚香肉絲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8">魚香肉絲到底放不放配菜?</h1>
最後說說本文開頭的魚香肉絲,
到底要不要加木耳?
這麼說吧我不會把加了配菜的魚香肉絲
介紹給外地朋友的,
我實在不太喜歡魚香肉絲裡
加些雜七雜八的配菜。
你們愛吃的魚香肉絲,
或者見過哪些奇葩的魚香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