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之前和家裡兩頭神獸的約定,今天下午的減肥餐我給他們做豆腐稀飯。這是一道比較普通的老榆林小吃,但是在家裡會做的并不多。十幾年前我剛剛來榆林的時候第一次吃就深深的喜歡上了這道粥,濃濃的豆腐獨特的香味混合着各色米香,配上腌韭菜和老鹹菜,一口下去濃香滑口、鹹甜味美,頭一天喝多了,第二天來一碗,好喝暖胃,絕對比羊雜碎更算得上“回魂湯”。
據說現在做這道粥最正宗的榆林菜大廚要數紫陽飯莊的老闆,我曾經專門吃過,确實和其它專營老榆林菜門店的味道是有差別的。雖然每次去味道都有些許變化,大概是不同廚師的結果,但至少在做這道粥的時候态度和其它店或許不同,味道自然就有了差別。
今天我就把做這道粥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做法簡單,自然和專業的無法相比,不為别的,就為了以後有人問起我做法,我直接給個連結,省事[呲牙]!

早上出去買了一些榆林豆腐、韭菜和玫瑰鹹菜,韭菜選稍微肥一點的,回來洗淨、去根,切碎如圖。之是以選擇葉子肥一些的韭菜是因為太嫩了讓鹽一腌就“死掉了”,吃的時候味蕾裡就沒有了韭菜的層次。撒鹽,不能用手揉,用筷子輕輕攪拌均勻,然後上保鮮膜靜置,等下午吃。
玫瑰鹹菜切小丁,老榆林吃法都是買回來直接切丁使用的,我買回來以後仔細清洗了一遍,因為鹹味淡了,又用少許油炒了一下,提味,其實不是啥彩蛋,就是個人習慣,強迫症晚期,覺得不清洗幹淨下不了口。 然後裝碗備用。
下午提前一個小時開始準備熬粥,首先把豆腐捏碎,也可以剁碎,也可以放攪拌機裡攪碎,越碎越好,一直到泥。
準備三等份的三樣米,小米、大米、糯米,也就是咱們說的軟大米,洗淨備用。糯米一定要有,這是熬好粥的關鍵。
将捏碎的豆腐涼水下鍋,大火燒開,再轉中火開蓋慢熬,因為豆腐泥特别容易溢鍋,是以得人在旁邊不斷揚湯降溫,等豆腐熬好了,就把洗好的三色米給下鍋。開蓋是為了能讓豆腥味更好的散發,熬好的概念我也不好講,大概開鍋後得十來分鐘,聞起來沒有那麼大的豆腥氣就好了。等自己家裡做上幾次,看鍋裡的狀态就能判定是否好了。
然後打去浮末,這也是唯一一次打浮沫,剛開鍋的時候沫子特别多,但是不用打,否則做出來一是少了豆腐味,二是豆腐泥還沒煮透,你打就把一半豆腐泥打沒了。
三色米下鍋後等開鍋了就轉小火蓋蓋,慢炖,大概得半個小時以上,等米爛湯稠就可以盛上一碗,拌上老鹹菜,到點腌韭菜,大快朵頤了。
純屬個人愛好,也非專業,純屬圖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