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承受多少壓力才能過好這一生?

作者:水洗船沙

“美淑,别這樣,你在那花一般的年華,為了供哥哥們讀書,在清溪川踩縫紉機,臉熬得越來越憔悴,每月拿工資回來的時候,媽媽的心都碎了!我女兒太善良了,你被縫紉機割傷手指回來的時候,媽媽的心不知有多痛,那時候,都沒能敞開胸懷抱抱你,也沒能對你說聲謝謝!美淑,對不起!智英就算再辛苦,也會自己看着辦的,你不是把她教得很有責任感嗎?”

這是《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最讓人淚崩的場景,金智英作為出生于1982年4月1日的普通南韓女性,現年34歲,和先生鄭大賢三年前結婚,女兒雅英兩歲左右,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大賢發現智英有時候會突然變成另一個人,以另一個人的口吻說話,有時候是智英媽媽,有時候是很多年前暗戀大賢的車勝妍,這一次,智英在面對急匆匆趕來看望自己的媽媽時,以外婆的口吻說了上面那一番話,智英媽媽又是驚訝又是心疼,抱着智英痛哭失聲。螢幕外的我們一邊陪着母女兩個淚落如雨,一邊忍不住思忖:為什麼女性生活得如此艱難?女性要承受多少壓力才能過好這一生?

《82年生的金智英》是南韓女作家趙南柱的著作,被南韓書店聯合會評選為“2017年最佳小說”,作者趙南柱也憑借此書被授予“年度作家”殊榮,這本書在南韓銷量突破100萬冊,電影由鄭裕美、孔劉主演,這樣的現象級暢銷書和改編的電影卻備受質疑,兩極分化:女性覺得說出了女性的困境,男性群起而攻之,讨伐者有之,诋毀者有之,抵制者有之,進而掀起了一陣轟轟烈烈的“金智英”熱,作者在書的扉頁上寫到: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作者自述是因為看到社會上對于全職媽媽冠以“媽蟲”這樣充滿侮辱的稱呼,和心理醫生聊天時發現女性承受了難以想象的壓力,結合自身經曆才有了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那麼,讓我們走進金智英們,看看作為一名普通的女性,究竟承受了來自于哪些方面的壓力?

(一)來自家庭的壓力

金智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接受的就是男孩子千尊萬貴,女孩子賤如豬狗的觀念,這種尊卑觀念成為一種共識,沒有人質疑它的不合理之處。電影裡用了一隻鋼筆作為象征物,爸爸去英國出差,回來時給兩個女兒的禮物隻是普通的筆記本,給兒子的禮物卻是一隻昂貴的鋼筆,男女不同的差别化對待真是讓人寒心,是以恩錫開玩笑說金智英纏着他想要那隻鋼筆纏了十幾年,其實智英在乎的哪裡是那隻鋼筆呀,她在意的是那隻鋼筆上所寄托的爸爸的愛,是應該得到卻偏偏得不到的關愛;智英生病被媽媽發現後,媽媽心痛如絞,爸爸在此時恰好給恩錫包了韓藥回來,讓他滋補身體,那一瞬間,媽媽終于爆發了,她把韓藥擲了一地,指責爸爸隻知道關心身體健康的兒子,女兒智英因為育兒的負擔不能去做想做的事快要被掏空了,卻得不到爸爸的關愛,媽媽癱在地上哭着說:“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不生病呢?”有人說: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很多的心理問題追本溯源都可以看到童年的陰影和傷害。

相比智英,智英媽媽更是這種重男輕女思想的犧牲品,雖然學習成績最好,但為了供兄弟們讀書,她被迫放棄了當老師的夢想,早早辍學出來打工,辛苦地踩縫紉機掙錢,而把一生的美好葬送。當智英的姐姐因為爸爸下崗家庭經濟壓力太大而改填了大學志願時,書中寫到:“母親勸她三思,因為母親自己就曾為家人和手足放棄過夢想,比誰都明白那些委屈。不知從何時起,母親和舅舅幾乎不再往來,當初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後悔與埋怨日漸加深,最終,那份心理傷痛也搞砸了家人之間的關系。”智英姐姐去上大學後,媽媽難過地大哭了一場,舊日的傷口再次被揭開,她一定在想:為什麼被犧牲的永遠都是女兒呢?嫁給大賢的智英每逢節日回婆婆家都會累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在劇中我們看到智英一回到婆家就開始忙碌,包餃子、洗菠菜、拌涼菜、切水果,天不亮就起來幹活,而大賢心疼妻子想要幫忙刷碗,婆婆都會陰陽怪氣地說:“我家大賢是新式老公哎!”好不容易忙得差不多了,大姑子又回來了,婆婆指使智英做這做那,大姑子過意不去說自己去廚房時,婆婆說:“你難道是在婆家玩完來的嗎?”為什麼婆婆知道心疼自己的女兒,卻忘記了媳婦也是别人媽媽的寶貝呢?

(二)來自職場的壓力

電影中最喜歡的角色是金恩實組長,英姿飒爽,面對理事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她的家庭和未來——“本來不是媽媽帶大的孩子,就特别叛逆嘛”、“外婆和媽媽哪能一樣,孩子就得跟在媽媽身邊,不然往後一個弄不好,都會闖大禍”、“事業成功又怎樣,孩子毀了就全完了”,聽到任何人這樣評論自己的人生都會上火吧?金組長卻表現淡定,建議把這作為宣傳語推廣,理事笑稱會挨職場媽媽的拳頭,金組長冷靜地說:“那也得挨我一拳吧!”看到這個地方非常解氣,為什麼職場中總有些人,打着關心你的旗号給你添堵,我們卻沒有金組長這樣的魄力和口才能夠怼回去,隻能自己默默地忍氣吞聲。我們公司的男主管會在茶歇時無意中說起:“你看人家小李一胎得男,你就是太強勢了,是以才會生閨女”、“小王為什麼這麼拼命工作,還不是因為找了個老公沒本事嘛”,聽到這些話,真是恨不能翻十萬八千個白眼——你憑什麼以你的價值觀來評判我的生活?誰給你的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除此之外,還有女性在職場中常常面臨的性别歧視,和智英的遭遇如出一轍:雖然工作表現優異,獲得了上司的肯定,公司籌建精英企劃組時卻會自動排除女性;明明同時入職公司,開會時女性需要端茶倒水,男性從來不用;職位升遷時男士總是升遷得更快,女性會出現“職場天花闆”,越往高層女性所占的比例越小;家庭需要有人承擔育兒重擔時都是女性辭職等等,就像書中所言“每到關鍵時刻,女性的标簽就會默默地遮住人們的雙眼,轉移人們的腳步,使人走回頭路,這總是令人感到驚訝、困惑。”

(三)來自社會的壓力

“媽蟲”是一個侮辱性稱呼,是以智英聽到有人這樣議論她會很難過,這個稱呼不但否定了媽媽在撫育嬰兒方面所做出的艱苦努力,也否定了作為人的社會價值,就像中國的孩子所描述的“我的媽媽是一個無用的家庭婦女”,因為照顧家庭、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是沒有人付薪水的,是“沒有價值的”、“無用的”,智英因為手腕疼去看醫生,醫生是怎麼說的呢?“飯是電鍋做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你的手腕為什麼疼?”多麼沒有生活常識的話呀!飯不會自己走到電鍋裡,菜需要買、洗、切、炒才能上桌,吃完需要洗碗;衣服不會自動走到洗衣機裡,洗完需要晾曬、收好,下次穿時才會平整合身,我們不能因為窗明幾淨、三餐可口就忽略背後的辛勞,是因為“無用的家庭婦女”做了瑣碎繁忙的家務,我們才能舒适的生活。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們的辛苦,不要在繁重的勞動之餘再否定他們的價值,傷害他們的感情!這樣毫無價值的話,這樣侮辱性的稱呼,說到底,彰顯出你作為一個社會精英的價值了嗎?彰顯出你的崇高地位了嗎?其實隻暴露了你的無知罷了!

社會的壓力還來自于奇葩的觀點,如智英晚上去補習班回來遇到尾随的男生,幸虧好心的大嬸相幫,智英爸爸是怎麼評判這件事的呢:“幹嘛上那麼遠的補習班?馬上換地方!出門衣着端莊點,看吧,裙子多短!還有,絕對不能見人就笑!要時刻小心觀察,要保持警惕躲着走,石頭滾過來了,還原地不動嗎?沒躲開,錯的就是沒躲開的人!”這和每次一出強奸案總有一些人指責女性裙子太短一樣無恥,應該譴責的是犯罪的人或者有犯罪企圖的人好嗎?為什麼指責無辜的女性?難不成女性出門需要全身裹成粽子,隻留兩隻眼睛?還是穿上一身铠甲,背後背上弓箭,随時保護自己?正是這些莫名其妙的奇葩觀點給女性帶來了雙重的壓力和傷害。

(四)來自育兒的壓力

記得有人說過,再也沒有比新手媽媽和新生嬰兒更不協調的組合了,一個沒經驗一個不會表達,完全是摸着石頭過河,而在哺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感覺最累的就是劇中雅英這麼大的時候,剛開始弄不清楚孩子為什麼而哭,愛如珍寶又心急如焚,頻繁的哺乳、夜間不能好好休息、焦慮孩子體重增長不理想、繁重的家務勞動等,好像世界突然變成了壓下來的千斤重擔,你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手足無措。如果在這種忙亂中孩子生病了,那更是煎熬,除了看醫生、喂藥、打針,安撫生病的孩子,你還恨不能替他受苦,所有的媽媽都是這樣在痛苦中煎熬,可是當你身處其中的時候,每一秒都度日如年!我們看到智英育兒生活的忙碌、勞累、容顔憔悴,她用了“兵荒馬亂”來形容這一地雞毛的生活,如果你經曆過那一切,你隻覺得形容得不夠狠不夠貼切!看到過很多報導産後抑郁症的新聞,可是每一次新聞熱度過後,新手媽媽依舊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苦苦地在産後抑郁症的泥潭裡掙紮,《坡道上的家》裡,患有産後抑郁症的媽媽在精神恍惚中溺死了八個月大的女兒,當你陪着她走完這地獄一般的育兒曆程,你會想:為什麼會有這種折磨和懲罰?

(五)自我實作的壓力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最進階别的需求是自我實作,我們需要做事展現自我的價值,進而獲得認可和成就感。智英在孩子入托後想找一份工作,剛開始想在面包店做收銀員,大賢反對;後來得知金組長出來創業,便想加入金組長的隊伍,可是育兒保姆一直沒有着落,大賢提出可以向公司申請育兒休假,婆婆得知這件事後堅決反對:“我那前途無量的兒子,居然斷了他的前程!”智英媽媽據理力争:“我家智英念了足夠的書,工作也很努力,懷胎十月生孩子的是智英,獨自帶孩子的也是智英,應該互相幫襯着過日子啊!”是啊,為什麼犧牲的永遠都是女人呢?懷孕、哺乳是上天賦予女人的責任,無可替代,可是卻不能因為這樣一份責任就把女性困在家中,抹煞了他們實作自我的需求呀?

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送孩子入托後,幾位媽媽在一起小聚,談起原來所學的專業,英浩媽媽畢業于首爾大學工科,自己感歎當初為什麼那麼努力讀書,難道就為了教英浩九九乘法表嗎?聽得人頓感心酸,這樣的高知女性,無處釋放的壓力隻好解數學題來纾解,多麼可悲的處境!她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一樣在職場上打拼,絲毫不比男人遜色!可是面對育兒的處境,隻好放棄自己的夢想,放棄實作自我價值的機會,轉而被困在“某個人的妻子,某個人的媽媽”這樣的角色定位裡。

故事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智英重新進入職場,大賢回家帶孩子,智英拿起了心愛的筆開始寫文章,看自己的文字刊印在雜志上,她的自信、她的笑容和喜悅就像春風一樣溫暖。作者寫道:“一個女孩要經曆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長大成人。”智英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就像我們身邊每一個女性一樣,承受了多少壓力,受過了多少委屈,在暗夜裡哭泣了多少次,在困境中咬牙走過了多長的路,才漸漸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勇敢,學會了笑對一切。願每一位女性都能夠被家人珍愛,被這個社會溫暖以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