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要承受多少压力才能过好这一生?

作者:水洗船沙

“美淑,别这样,你在那花一般的年华,为了供哥哥们读书,在清溪川踩缝纫机,脸熬得越来越憔悴,每月拿工资回来的时候,妈妈的心都碎了!我女儿太善良了,你被缝纫机割伤手指回来的时候,妈妈的心不知有多痛,那时候,都没能敞开胸怀抱抱你,也没能对你说声谢谢!美淑,对不起!智英就算再辛苦,也会自己看着办的,你不是把她教得很有责任感吗?”

这是《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最让人泪崩的场景,金智英作为出生于1982年4月1日的普通韩国女性,现年34岁,和先生郑大贤三年前结婚,女儿雅英两岁左右,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大贤发现智英有时候会突然变成另一个人,以另一个人的口吻说话,有时候是智英妈妈,有时候是很多年前暗恋大贤的车胜妍,这一次,智英在面对急匆匆赶来看望自己的妈妈时,以姥姥的口吻说了上面那一番话,智英妈妈又是惊讶又是心疼,抱着智英痛哭失声。屏幕外的我们一边陪着母女两个泪落如雨,一边忍不住思忖:为什么女性生活得如此艰难?女性要承受多少压力才能过好这一生?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女作家赵南柱的著作,被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为“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也凭借此书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这本书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电影由郑裕美、孔刘主演,这样的现象级畅销书和改编的电影却备受质疑,两极分化:女性觉得说出了女性的困境,男性群起而攻之,讨伐者有之,诋毁者有之,抵制者有之,从而掀起了一阵轰轰烈烈的“金智英”热,作者在书的扉页上写到: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作者自述是因为看到社会上对于全职妈妈冠以“妈虫”这样充满侮辱的称呼,和心理医生聊天时发现女性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结合自身经历才有了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那么,让我们走进金智英们,看看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究竟承受了来自于哪些方面的压力?

(一)来自家庭的压力

金智英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接受的就是男孩子千尊万贵,女孩子贱如猪狗的观念,这种尊卑观念成为一种共识,没有人质疑它的不合理之处。电影里用了一只钢笔作为象征物,爸爸去英国出差,回来时给两个女儿的礼物只是普通的笔记本,给儿子的礼物却是一只昂贵的钢笔,男女不同的差别化对待真是让人寒心,所以恩锡开玩笑说金智英缠着他想要那只钢笔缠了十几年,其实智英在乎的哪里是那只钢笔呀,她在意的是那只钢笔上所寄托的爸爸的爱,是应该得到却偏偏得不到的关爱;智英生病被妈妈发现后,妈妈心痛如绞,爸爸在此时恰好给恩锡包了韩药回来,让他滋补身体,那一瞬间,妈妈终于爆发了,她把韩药掷了一地,指责爸爸只知道关心身体健康的儿子,女儿智英因为育儿的负担不能去做想做的事快要被掏空了,却得不到爸爸的关爱,妈妈瘫在地上哭着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生病呢?”有人说: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很多的心理问题追本溯源都可以看到童年的阴影和伤害。

相比智英,智英妈妈更是这种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虽然学习成绩最好,但为了供兄弟们读书,她被迫放弃了当老师的梦想,早早辍学出来打工,辛苦地踩缝纫机挣钱,而把一生的美好葬送。当智英的姐姐因为爸爸下岗家庭经济压力太大而改填了大学志愿时,书中写到:“母亲劝她三思,因为母亲自己就曾为家人和手足放弃过梦想,比谁都明白那些委屈。不知从何时起,母亲和舅舅几乎不再往来,当初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后悔与埋怨日渐加深,最终,那份心理伤痛也搞砸了家人之间的关系。”智英姐姐去上大学后,妈妈难过地大哭了一场,旧日的伤口再次被揭开,她一定在想:为什么被牺牲的永远都是女儿呢?嫁给大贤的智英每逢节日回婆婆家都会累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在剧中我们看到智英一回到婆家就开始忙碌,包饺子、洗菠菜、拌凉菜、切水果,天不亮就起来干活,而大贤心疼妻子想要帮忙刷碗,婆婆都会阴阳怪气地说:“我家大贤是新式老公哎!”好不容易忙得差不多了,大姑子又回来了,婆婆指使智英做这做那,大姑子过意不去说自己去厨房时,婆婆说:“你难道是在婆家玩完来的吗?”为什么婆婆知道心疼自己的女儿,却忘记了媳妇也是别人妈妈的宝贝呢?

(二)来自职场的压力

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是金恩实组长,英姿飒爽,面对理事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她的家庭和未来——“本来不是妈妈带大的孩子,就特别叛逆嘛”、“外婆和妈妈哪能一样,孩子就得跟在妈妈身边,不然往后一个弄不好,都会闯大祸”、“事业成功又怎样,孩子毁了就全完了”,听到任何人这样评论自己的人生都会上火吧?金组长却表现淡定,建议把这作为宣传语推广,理事笑称会挨职场妈妈的拳头,金组长冷静地说:“那也得挨我一拳吧!”看到这个地方非常解气,为什么职场中总有些人,打着关心你的旗号给你添堵,我们却没有金组长这样的魄力和口才能够怼回去,只能自己默默地忍气吞声。我们公司的男主管会在茶歇时无意中说起:“你看人家小李一胎得男,你就是太强势了,所以才会生闺女”、“小王为什么这么拼命工作,还不是因为找了个老公没本事嘛”,听到这些话,真是恨不能翻十万八千个白眼——你凭什么以你的价值观来评判我的生活?谁给你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除此之外,还有女性在职场中常常面临的性别歧视,和智英的遭遇如出一辙:虽然工作表现优异,获得了上司的肯定,公司筹建精英企划组时却会自动排除女性;明明同时入职公司,开会时女性需要端茶倒水,男性从来不用;职位升迁时男士总是升迁得更快,女性会出现“职场天花板”,越往高层女性所占的比例越小;家庭需要有人承担育儿重担时都是女性辞职等等,就像书中所言“每到关键时刻,女性的标签就会默默地遮住人们的双眼,转移人们的脚步,使人走回头路,这总是令人感到惊讶、困惑。”

(三)来自社会的压力

“妈虫”是一个侮辱性称呼,所以智英听到有人这样议论她会很难过,这个称呼不但否定了妈妈在抚育婴儿方面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也否定了作为人的社会价值,就像中国的孩子所描述的“我的妈妈是一个无用的家庭妇女”,因为照顾家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是没有人付薪水的,是“没有价值的”、“无用的”,智英因为手腕疼去看医生,医生是怎么说的呢?“饭是电饭煲做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你的手腕为什么疼?”多么没有生活常识的话呀!饭不会自己走到电饭煲里,菜需要买、洗、切、炒才能上桌,吃完需要洗碗;衣服不会自动走到洗衣机里,洗完需要晾晒、收好,下次穿时才会平整合身,我们不能因为窗明几净、三餐可口就忽略背后的辛劳,是因为“无用的家庭妇女”做了琐碎繁忙的家务,我们才能舒适的生活。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的辛苦,不要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再否定他们的价值,伤害他们的感情!这样毫无价值的话,这样侮辱性的称呼,说到底,彰显出你作为一个社会精英的价值了吗?彰显出你的崇高地位了吗?其实只暴露了你的无知罢了!

社会的压力还来自于奇葩的观点,如智英晚上去补习班回来遇到尾随的男生,幸亏好心的大婶相帮,智英爸爸是怎么评判这件事的呢:“干嘛上那么远的补习班?马上换地方!出门衣着端庄点,看吧,裙子多短!还有,绝对不能见人就笑!要时刻小心观察,要保持警惕躲着走,石头滚过来了,还原地不动吗?没躲开,错的就是没躲开的人!”这和每次一出强奸案总有一些人指责女性裙子太短一样无耻,应该谴责的是犯罪的人或者有犯罪企图的人好吗?为什么指责无辜的女性?难不成女性出门需要全身裹成粽子,只留两只眼睛?还是穿上一身铠甲,背后背上弓箭,随时保护自己?正是这些莫名其妙的奇葩观点给女性带来了双重的压力和伤害。

(四)来自育儿的压力

记得有人说过,再也没有比新手妈妈和新生婴儿更不协调的组合了,一个没经验一个不会表达,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累的就是剧中雅英这么大的时候,刚开始弄不清楚孩子为什么而哭,爱如珍宝又心急如焚,频繁的哺乳、夜间不能好好休息、焦虑孩子体重增长不理想、繁重的家务劳动等,好像世界突然变成了压下来的千斤重担,你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手足无措。如果在这种忙乱中孩子生病了,那更是煎熬,除了看医生、喂药、打针,安抚生病的孩子,你还恨不能替他受苦,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在痛苦中煎熬,可是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每一秒都度日如年!我们看到智英育儿生活的忙碌、劳累、容颜憔悴,她用了“兵荒马乱”来形容这一地鸡毛的生活,如果你经历过那一切,你只觉得形容得不够狠不够贴切!看到过很多报导产后抑郁症的新闻,可是每一次新闻热度过后,新手妈妈依旧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苦苦地在产后抑郁症的泥潭里挣扎,《坡道上的家》里,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在精神恍惚中溺死了八个月大的女儿,当你陪着她走完这地狱一般的育儿历程,你会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折磨和惩罚?

(五)自我实现的压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级别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我们需要做事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获得认可和成就感。智英在孩子入托后想找一份工作,刚开始想在面包店做收银员,大贤反对;后来得知金组长出来创业,便想加入金组长的队伍,可是育儿保姆一直没有着落,大贤提出可以向公司申请育儿休假,婆婆得知这件事后坚决反对:“我那前途无量的儿子,居然断了他的前程!”智英妈妈据理力争:“我家智英念了足够的书,工作也很努力,怀胎十月生孩子的是智英,独自带孩子的也是智英,应该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啊!”是啊,为什么牺牲的永远都是女人呢?怀孕、哺乳是上天赋予女人的责任,无可替代,可是却不能因为这样一份责任就把女性困在家中,抹煞了他们实现自我的需求呀?

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送孩子入托后,几位妈妈在一起小聚,谈起原来所学的专业,英浩妈妈毕业于首尔大学工科,自己感叹当初为什么那么努力读书,难道就为了教英浩九九乘法表吗?听得人顿感心酸,这样的高知女性,无处释放的压力只好解数学题来纾解,多么可悲的处境!她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样在职场上打拼,丝毫不比男人逊色!可是面对育儿的处境,只好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转而被困在“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妈妈”这样的角色定位里。

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智英重新进入职场,大贤回家带孩子,智英拿起了心爱的笔开始写文章,看自己的文字刊印在杂志上,她的自信、她的笑容和喜悦就像春风一样温暖。作者写道:“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智英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女性一样,承受了多少压力,受过了多少委屈,在暗夜里哭泣了多少次,在困境中咬牙走过了多长的路,才渐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笑对一切。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够被家人珍爱,被这个社会温暖以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