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中國作家當中,陝西籍作家賈平凹的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他也位列“陝西三傑”行列其中,《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白鹿原》作者陳忠實,還有就是一手創作了《廢都》的他。

可能因為賈平凹文學作品風格獨具特色,他也曾一度被絕大多數人稱之為是中國文壇上的“流氓作家”,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稱号和他獨具一格的文學特色,在一次複旦大學的演講會上,當賈平凹激昂熱情地向同學們講述有關文學知識的時候,一位女大學生迎面而來的提問,頓時讓全場鴉雀無聲。
那位女大學生突然站起來,言辭犀利的詢問着賈平凹:
“都知道您是著名的文學作家,您的作品我也看了,要不然我也沒有資格站起來向您提問,在我看來,您的所有作品的主題幾乎都脫離不開男歡女愛,難道您隻會寫這些事嗎?”
本來當所有人都認為,賈平凹會被這位女大學生的提問問得啞口無言,畢竟當時全場都保持緘默,大家都在等着賈平凹如何回複這個女生。大家的等待是值得的,但願并沒有等待多長時間,賈平凹的回複很直接,也就是女生發出提問完的下一秒。
賈平凹随和地回答說:
“你太年輕不懂,我并不是刻意這樣寫的,我寫的都是當時的現狀,上一輩條件艱苦,男人壓力很大,生活不如意,是以就往女人身上靠,放空自己。”
正所謂,每一部經典作品自然有其獨有的社會背景,而賈平凹那一代中國作家,他們所立足的社會背景和從小經曆的社會人情世故,絕對是我們這代人很難想象到的。就拿陳忠實老先生的《白鹿原》而言,大家覺得和賈平凹的《廢都》、同這位發問的複旦女大學生口中的“男歡女愛味道”又相差幾分幾毫呢?
我們不能是以而否認賈平凹先生,畢竟一些經典作品所流露出來的味道和感情,很大程度上隻是折射出了作品立足的社會背景現實,而賈平凹先生之是以會這樣來寫,無非就是以自己的文筆和口吻,來向這代人和之後的無數代人講述作品紮根下的社會現實。
我從國小就開始看賈平凹(的作品),幾遍書看下來,真的是深受文章質樸且接地氣的風格影響,喜歡這種看似普通俗氣但卻富有大智慧的文章。當然不少人也會附議那位複旦女大學生,可不同人以不同視覺角度來閱讀賈平凹的文學作品,自然在讀後感受上也有不同。
“男歡女愛的味道”在賈平凹系列文學作品當中,可能真的是别有風味,畢竟賈平凹先生用長篇幅對之進行了叙述。可畢竟“食色,性也”!不管是賈平凹還是其他作家,不管他們寫不寫,它(這種現實)都客觀存在。
隻不過文明社會必須有它自己的規則,面對着男歡女愛的文字,大多數人的态度是隐晦羞澀掩飾,你說它是虛僞也好,是封建也好,卻是道德藩籬,不容踐踏。再說了,把這種現實真正早擺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話,難道你不覺得,它反倒跟索然無味、食之無趣了嗎?
看書不是看故事,要從文學的角度去分析,中國文壇上一些所謂的禁書,被禁不是寫的不好,是因為對于中國大衆而言,着實有些大尺度了。簡而言之,可能平常人很難了解、甚至了解不了書中的深度。
我可以簡單列舉幾個例子:
老舍的《龍須溝》想反映的社會現實,真的是可以從質譜文字表面來探索到的嗎?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大家應該有所了解,在此系列書本中,你又認為王小波想借此來表達什麼?
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真的就是那種童真視角,如果真的隻是用童真視覺來閱讀的話,那你可真的就是太過于幼稚了,不能說讀不出作者想表達的主題吧,總之不能完全地讀懂這本書。如果讀懂都困難的話,那又怎麼能夠實作閱讀的價值?
是以說嘛,書和電影一樣,有些書生來不是給大衆看的,它隻是用于記錄時代的工具和載體。
大衆對于賈平凹先生的争議向來不斷,絕大多數因素都會直接歸結到賈平凹的人品。
賈平凹先生的感情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但是最受大衆争議的,也就是大衆最不理睬的一點,所謂的一波三折,都隻是賈平凹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作祟。
因為去了一遭醫院,賈平凹在醫院康複期間遇到了一名護士,這名護士是他的忠實書粉。這位女護士将賈平凹照顧得無微不至,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之女護士長相秀美,故一度讓賈平凹深陷其“美色之中”。
日久天長的陪伴和交流,賈平凹終于從夢幻觸摸到了現實,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他的原配妻子不得已接受了一紙離婚協定,取而代之的便是這位小他17歲的女護士。
如果說賈平凹此舉是追求自由戀愛的社會風氣導向,那随後接踵而至的“茶館十二美人”又該如何評論?當時的賈平凹居住在西安,居住的樓下便是一家小有名氣的茶館。
可能因為茶館的人文氛圍比較和諧,賈平凹時常便會獨自一人端坐在這家茶館之中,這家茶館的老闆是位女性,絕對算得上是一位知性淑美之人。賈平凹當時留在西安的時間長達十年,而他在這茶館之中,一座也便是十年。
因何而坐?不少人說是因為那間茶館有十二位美女,而且在這十年之間,賈平凹先生和一衆美女相處十分得當,但是這二者之間并沒有結果産生。随後,一本名為《暫坐》的文學作品橫空出世,書中所講述的故事便來自于這家茶館。
不過,賈平凹先生也是以再次陷入了大衆口中的“感情漩渦”,說他的現實生活很不純粹,而且這種不純粹直接便展現在了他的一衆文學作品當中。是以啊,直到現在都有不少人覺得:賈平凹先生的作品,可能真的受到了他的人品的影響。
可是論理性客觀來看的話,評價一部文學作品,我們當真要以作者人品來論好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