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隻超短保存期限八寶鴨,折射年貨健康消費新趨勢

一隻超短儲存期限八寶鴨,折射年貨健康消費新趨勢

位于松江區南樂路上的第一食品生産基地,今年春節假期依然在快速運轉着。這裡出品的上海大紅腸、麻鴨八寶鴨、白切羊肉以及年貨禮盒,每天都會被送往盒馬鮮生長三角區域以及盒馬X會員店,是很多消費者青睐的年味熟食,供不應求是這兩年春節期間的常态。

“今年春節,我們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提升近25%。”第一食品生産基地副總經理謝志海用“很忙”來形容最近的工作狀态。忙碌背後,折射出市民對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過去,很多春節禮包内的年貨,保存期限大多為9個月,工廠可以提前加工備貨,而如今,很多消費者更傾向超短保存期限的年味熟食,健康消費趨勢明顯,為生産基地帶來年貨新機遇。

健康消費唱主角,為市場需求而忙碌

一大清早,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就開始準備生産麻鴨八寶鴨。麻鴨先腌制入味、上油起色、入蒸烤箱去除水分,其間還要準備輔料,火腿、幹貝、鴨胗、闆栗、香菇等食材在半熟狀态下切成一厘米丁狀,與七成熟糯米混合,塞入鴨腔,然後要把整隻鴨用荷葉包緊,裹上鋁箔,再入蒸烤箱烹制5小時才完工……從投料到成品出爐,需要經過30道工序、經曆48小時。

謝志海說,早年這道菜隻有在上海老飯店等餐廳裡才能吃得到。近年來,伴随消費更新,保存期限15天甚至7天的年味越來越受追捧,“我們工廠春節期間趕制年味熟食,都是為當下市場需求而忙碌”。

今年,更多人選擇留滬過年。從1月起,這隻超短保存期限麻鴨八寶鴨的生産壓力就不斷上升。“盒馬鮮生以居家型消費為主,消費熱情高漲,每天催着要貨,我們都是當天生産、配送,沒庫存也沒備貨。”謝志海指着手機上的生産報表說,“我們正常的供應量是每天400份,而昨天僅向盒馬就供應了500份,此外還有一批貨是為第一食品商店準備的”。

相比去年,今年廠裡更加忙碌。“春節一向是旺季,去年90%的勞工留在崗位,今年我們不僅全員留崗,還臨時增加一些人手進行後期打包等工作。”他預計,工廠要忙到元宵節之後才能緩一口氣。

不僅要保供應,更要拓展新需求

今年春節前後,工廠出貨量同比去年大幅提升,謝志海認為有幾個原因,一方面是留滬過年人員增多,他們更願意嘗試上海本地的年味特色;另一方面,也與工廠這些年來的研發創新加速有關。

每到過年,南京東路第一食品商店銷售的上海大紅腸是很多申城家庭的必備年貨。近兩年,傳統上海大紅腸持續熱賣,它的口味卻已“裂變”。比如:藤椒味紅腸、玉米味紅腸都是去年上市的“網紅”品種,也是生産基地與盒馬工坊共同研發出來的。半個月前,盒馬鮮生上新口紅香腸,添加亞麻籽作為原料,既增加香氣,也符合健康消費趨勢,在上架無推廣的情況下,每天銷量已高達幾千份。

年貨的變化,本身就反映消費者的口味喜好與衍化。無論是一隻工藝層層精進、保存期限超短的麻鴨八寶鴨,還是一根上海大紅腸的創新與“裂變”,都折射出人們對于品質消費、個性化消費、健康消費的爆發式需求,這就需要供給端有足夠多的創新和産品疊代。在謝志海看來,未來,“不打烊”将是生産基地裡的春節常态,“我們不僅僅要做到保供應,也在拓展新需求”。

作者:徐晶卉

攝影:張伊辰

編輯:蘇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