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了一篇關于西瓜的農業科普文章,翻評論時偶然看到了一個問題:
西瓜就這麼一個種類嗎?
我大概能了解這個問題問的并非是目前西瓜不同的栽培品種,畢竟果個大小不一、果皮、果肉顔色不同、果肉口感、質感有别、吃籽還是吃瓤的西瓜在市場上都很常見。
是以這個問題問的應該是西瓜種屬層面上是否有别的“親戚”?
西瓜是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植物,而從種屬層面上看,我國大規模栽培的西瓜确實均屬于“普通西瓜”,這一個植物種(西瓜的亞種)。
如此“西瓜就這麼一個種類嗎?”就成了一個好問題,至少它讓我有東西可寫了。

理論上講“葫蘆科”内所有的植物都和西瓜能攀上“親戚”,但是它們之間的“親戚”關系有點遠,植物種間的差別也比較大,是以算不得和西瓜是一個種類。
能和西瓜算得上一個種類的植物得在“西瓜屬”。
别嫌依農啰嗦,前面我們提到了,國内确實就“普通西瓜”這麼一個種(這句話不嚴謹,寫到後面大家就知道不嚴謹在哪了)。
不過這不代表西瓜屬沒有西瓜(這裡的西瓜指我們普遍認知的西瓜)的“親戚”,不但有還有不少,而“西瓜屬”内西瓜的“親戚們”之是以不被我們所識,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大多分布在國外,我們很難見到;其二是大多不能食用,我們沒有引種。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西瓜的“親戚”,一起來了解下西瓜的“父母、長輩”和“兄弟姐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西瓜屬的家族成員</h1>
我先把西瓜屬的家族成員給大家擺出來,至于它們之間的親戚關系我就不給大家論了,是叔、是大爺、還是兄弟姐妹?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給它們排一排。
西瓜屬共有5個植物種,分别是“西瓜”、“藥西瓜”、“缺須西瓜”、“諾丹西瓜”和“熱迷西瓜”。
其中“西瓜”和“藥西瓜”還有亞種。
“西瓜”有3個亞種,分别是“毛西瓜”、“普通西瓜”和“粘籽西瓜”。
“藥西瓜”有2個亞種,分别是“野生藥西瓜”和“淡味藥西瓜”
亞種中“毛西瓜”、“普通西瓜”、“粘籽西瓜”還有變種
“毛西瓜”有2個變種,分别是“毛西瓜變種”和“飼用西瓜”
“普通西瓜”有3個變種,分别是“普通西瓜”、“科爾多凡西瓜”和“籽瓜”。其中“科爾多凡西瓜”值得抽出來提一下,最新研究表明,我們目前的栽培種西瓜,就起源于它。
“粘籽西瓜”有2個變種,分别是“粘籽西瓜”和“塞内加爾西瓜”。
以上就是目前已知(嚴謹點說是我已知)西瓜屬所有的家庭成員,家族雖不大,但成員也不少,一一介紹太多了,我摘幾個有特點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科爾多凡西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科爾多凡西瓜</h1>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栽培西瓜到底起源于哪一個野生西瓜種,存在較大的争議,直到近期,德國慕尼黑大學植物學家蘇珊妮·倫納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各種野生西瓜和栽培西瓜的遺傳資訊的近似研究。
發現目前的栽培西瓜和非洲蘇丹的科爾多凡西瓜最為接近,總算是确定了栽培西瓜的“父輩”。
盡管科爾多凡西瓜不像目前其它大多數野生西瓜一樣味道苦澀(味道不苦,可能是人類選擇馴化它的主要原因),但科爾多凡西瓜于目前的栽培西瓜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科爾多凡西瓜果實内分布着大量的白色或淡黃色種子,比目前的栽培種西瓜要多很多,其果肉也為白色或淡黃色,含糖量遠低于目前的栽培西瓜。
籽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粘籽西瓜和籽瓜</h1>
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籽瓜”的文章,講了“籽瓜”(即打瓜)是我國特有的西瓜品種,有不少朋友并不認可。
依據是在西瓜的起源中心非洲,也有大量的籽用西瓜。
但“籽瓜”确實是起源于我國,在非洲分布的多是“粘籽西瓜”,它倆論輩分的話,粘籽西瓜得算是籽瓜的“大爺”。
為何這麼說呢?目前已知西瓜傳入我國的時間約在1000多年前,引入後才出現了籽瓜這一變種,而粘籽西瓜的起源時間則要早上太多,它和科爾多凡西瓜得算“平輩”。
粘籽西瓜和籽瓜也有不小的差別,首先分布上粘籽西瓜主要分布在西非的奈及利亞和加納等國(野生或半栽培)近幾年我國引種了粘籽西瓜,籽瓜主要分布在我國(栽培);
然後雖然都是籽用西瓜,但粘籽西瓜的種子主要用于榨油,籽瓜的種子主要用途是“瓜子”;再者粘子西瓜成熟後果肉中含有較高葫蘆素味苦不易食用,而籽瓜雖也不甜,但成熟後不含葫蘆素,可以食用。
藥西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藥西瓜</h1>
藥西瓜應該是除普通栽培西瓜外,各種科普文章中最常見的一個野生西瓜種。
此類科普文章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在沙漠中遇到西瓜,千萬不要吃,有劇毒!
其實說藥西瓜“有毒”,主要是因為藥西瓜中含有大量的葫蘆素,但是藥西瓜中也有無毒的品種,就是依農前文提到的“淡味藥西瓜”,“有毒”是“野生藥西瓜”。
它倆在特征上有差別嗎?
有差別,但我不教給大家分辨,以防有好奇的朋友看了真去嘗試,萬一吃了野生藥西瓜咋辦?
其實早年間我們就已少量引種了藥西瓜,因為藥西瓜具有一定的藥性,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經濟價值會有所展現。
諾丹西瓜和缺須西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3">諾丹西瓜和缺須西瓜</h1>
諾丹西瓜和缺須西瓜算是目前栽培西瓜“老祖”輩的存在,由于味苦不易食用,顯得很“孤獨”,沒有亞種也沒有變種,也沒有人為栽培,孤獨的野生分布在非洲大陸上。
為何要提它倆呢?有兩個原因。
其一,諾丹西瓜比較特立獨行,首先它是西瓜屬中唯一的雌雄異株植物;其次諾丹西瓜的果實很有特點,其果實果皮不像其它西瓜那樣光滑,而是有諸多的凸起,特别像一個大個、綠色的火參果。
其二,研究發現諾丹西瓜和缺須西瓜對現階段西瓜種植生産過程中的多種病害有着較高的抗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寫在最後</h1>
文章寫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依農你介紹的這些栽培西瓜的“親戚”,大多分布在國外,我們很難見到,它們絕大多數還都不能吃,看個樂呵,沒啥意義。
非也,意義很多也很大。
不提藥西瓜、飼用西瓜的經濟價值開發,如果我們深入研究這些野生西瓜種,那麼對接下來的西瓜育種工作意義非凡。
目前我國西瓜種植生産最大困難之一,就是生産過程種病害發生情況嚴重,若我們能将這些野生種西瓜的抗病性引入到栽培西瓜中,那我國西瓜産業定能再上一個台階。
最後說一句:有興趣的朋友莫要忘了給各種西瓜論資排輩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h1>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