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男輕女”究竟是對還是錯:看清重男輕女的本質

“重男輕女”究竟是對還是錯:看清重男輕女的本質

看清重男輕女的本質

你身邊有重男輕女的長輩嗎?

我87歲的爺爺現在天天抱着我5個月的侄子去散步遛彎。

弟媳說:“簡直愛不釋手。姐姐小時候他碰都不碰一下。”

爺爺重男輕女,衆所周知,要不然我媽也不可能在生了3個女兒後,求各種土方子千方百計要生個兒子,最後如願以償生下了我弟,才終于覺得揚眉吐氣。

我記得我曾問過我爸:“我們姐弟四個你最愛誰?”

我爸說:“個個都愛,都一樣。”

我爸不愧是端水大師。

但其實我知道,在他和我媽心裡,弟弟的位置始終更重要,因為我媽說過,等她不在的一天,如果弟弟能在旁邊看她閉眼,她就能瞑目了。

家裡所有的長輩都預設了,以後的家産都是我弟的。

這是不是重男輕女?是不是錯的呢?

“重男輕女”是一種血脈延續的文化傳承,無關對錯

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城市裡,“重男輕女”接近于“封建守舊”“迂腐愚昧”的代名詞,是罵人的貶義詞。但在農村,尤其是偏僻的農村,重男輕女還是那麼理所當然,生了男孩與有榮焉、滿月酒轟轟烈烈大擺宴席,生了女孩悶聲不響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重男輕女究竟是對還是錯?

作為延續血脈的一種方式,“重男輕女”是一種傳承文化,無關對錯。

在這樣古老的血脈延續和傳承文化面前,對錯根本不重要,除非我們能重回母系社會。

這從清明節掃墓可以管窺一豹。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是告慰思念故人的儀式,也是樹高千尺葉落歸根理念的傳承,祭祖掃墓不僅是簡單的儀式,而是生者對生命的感恩與敬畏,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一年年輪回,一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這個傳統節日和“重男輕女”息息相關,因為它是由一代代的男丁來接力完成的。

作為女性,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麼一個事實。

我們可以想想,我們作為女兒,在我們還活着的時候,可以帶着兒女一起去祭拜他們的外公外婆,而當我們離開人世,沒人再帶他們的時候,他們去給我們爸媽掃墓的幾率還有多少?而當我們的兒女也不在人世的時候,他們的兒女還會來祭拜他們媽媽的爸爸媽媽嗎?

應該是少之又少了(除非外家出了名人),傳承也就斷了。

女性作為所嫁入家庭的姓氏,以接受這個姓氏後代的祭拜,而不是自己姓氏後代的祭拜在延續着。

就連一代女皇武則天,都不得不屈從于這樣的傳承文化。

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本想傳位給武家人,狄仁傑的一句話讓她打消了念頭。

狄仁傑勸武則天說:“陛下如若傳位于兒子,您仙去後自然而然太廟享受後代子孫們的香火,如若您傳位給自己侄子,可是從古至今也沒聽說侄子會常去拜祭姑姑的,陛下英主,怎可如此糊塗。”

狄仁傑的這一番話,仿佛驚醒了武則天,最後她還是将皇位還給了李家,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還是選擇做回李家媳婦、唐朝皇後,死後合葬在唐高宗乾陵墓。

香火傳承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除非我們能找到可以替代的更好的傳承方式,否則,我們沒有理由去譴責它、鄙視它。

“重男輕女”引發的“血案”本質上是人性之惡引發的

我們要譴責、鄙視的是那些披着“重男輕女”外衣,行人性之惡的人;是那些持有“重男輕女”觀念,并以此限制女性的選擇和發展空間、壓榨女性的付出和價值、傷害女性的身體和感情的個人和群體。

比如,被父母“榨幹”的女孩洛洛。2021年10月17日,女孩洛洛在錢塘江邊散步溺水身亡,公司出于人道主義給6萬給她父母,她父母卻索要41萬,理由是要給她弟弟買房,由此揭開洛洛父母貪婪“吸血”的遮羞布,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熱議。

《安家》裡的房似錦。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盼子心切的母親潘貴雨剛生下她,就準備扔進井裡,從小忍饑挨餓,自己半工半讀考上985大學,在某知名地産公司成為十大金牌銷售之一,家裡的人都把她當作提款機,是以房似錦隻能拼命賺錢,一次次的給家裡人錢。但家裡人就像個無底洞,貪得無厭,無休無止,母親甚至還跟她索要100萬去給弟弟買房;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也是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在媽媽的眼中,兩個兒子遠比女兒重要得多,兩個兒子的心願母親砸鍋賣鐵都會滿足,而女兒想讀書,媽媽卻不肯出錢。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十分嚴重的家庭當中,不僅在童年時候缺失了愛,在後來隻身到外地城市闖蕩後還是脫離不了家庭,不僅幫哥哥買了房,連侄子都需要自己來養活。

這些案例,本質上是父母貪婪和偏心的人性引發的,跟“重男輕女”其實關系不大。

因為這樣的父母,如果隻生兒子沒有女兒,那麼不被偏愛的那個應該也會被要求為受寵的那個付出和犧牲。

遇到重男輕女的長輩時,要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分辨,長輩的“重男輕女”到底是一種刻在基因裡的傳統觀念,還是一種寫在骨子裡的感情涼薄、人性醜惡。

怎麼分辨?

最簡單的方法是,有沒有對女兒付出感情、付出“愛”。

就算是古代依然有不少把女兒視若“掌上明珠”的家庭,因為愛孩子是每一對父母的天性。

如果有人違背了這個天性,隻是把女兒當做工具人,本質上并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本性涼薄甚至貪得無厭,這個時候就要勇敢說“不”,防止自己被“榨幹”。

而如果你的父母在行動上、語言上是愛你的,其他的就不要跟他們太較真。

我們改變不了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沒有必要去改變。

就像這麼多年來,我和我的姐姐妹妹從來沒有埋怨過我爸媽所謂的“重男輕女”,因為他們的行動表現出來的讓我們作為女兒的有滿滿的安全感:

在那個上學很貴的八九十年代,很多人供不起那麼多孩子讀書,基本都選擇讓女兒辍學隻供兒子。我爸媽不僅每個都要供上學,有哪個女兒考得差點他們還舍得砸高價送去讀重點中學;

平時做家務,也并不因為我弟是“手心裡的寶”就可以免除,四姐弟輪流來誰也别想躲;

甚至因為弟弟從小調皮搗蛋,挨揍成了家常便飯,反而我們三姐妹從來沒有挨過揍;

……

正如我爸說的那樣,他們“個個都愛”。

作為女兒,我們并不嫉妒弟弟,因為我們經曆了弟弟到來前家裡人那種熱切的期盼後,竟然也一起強烈期盼起來;弟弟出生後,也自然而然愛他(雖然他拒絕洗碗的時候也揍過他武力鎮壓他)。

是以,我們對他們那種“兒子養老送終”、“家産留給兒子”傳統守舊的觀念并沒有抵觸和不滿。

我們都大學畢業了工作了,我們有手有腳,我們可以養活自己,我們不需要家産,甚至還有餘力幫助弟弟。

他們拼盡全力送我們讀到大學畢業,給我們滿滿的、足夠的愛,就是給我們最大的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