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古往今來,不論東西,不乏奇術、秘術、神通術,雖有怪力亂神之嫌,但也不能一概否定。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兒,盡管看上去與現代科學背道而馳,但也并未完全無可取之處。故不可一概視為糟粕。

據民國元年的《吳興縣志》記載,光緒年間,吳興的孝廉吳仁源,曾在蜀中為官。一日,與書僮在成都的街市上閑遊之時,偶見一個破衣爛衫的中年漢子抱着一個髒兮兮的油布包,一見到身穿長衫的讀書人,就趕緊上前問人家買不買“寶書”。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讀書人愛書不假,但當那中年漢子小心翼翼地打開油紙包,将所謂的“寶書”亮相之後,讀書人隻随手翻閱幾下,便擺手離開。顯然,他賣的那本書不合讀書人的胃口,為讀書人所不屑。

吳仁源心有好奇,于是與書僮湊到跟前,讓賣書的漢子把“寶書”給他看看。

賣書的漢子一面哆哆嗦嗦地打開油布包,一面嘟囔:“要不是家裡斷了糧,我哪敢把祖宗留下的寶貝賣了……”

打開一瞧,興緻全無。還當是什麼了不起的寶貝,原來隻是一本古舊的符篆書而已,也難怪被讀書人所不屑。這種東西既不能匡扶社稷,也不能有助仕途,讀書人要讀就讀聖賢書,要作就作八股文,似這種不值一文的破書,隻能被那些欺世盜名的江湖術士所中意。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吳仁源并沒有買書的心思,隻是出于好奇,随口問了一句:“你這本書從哪裡得來的?”

“是祖宗留下的。”賣書的漢子緊着說:“ 聽老一輩說,這書最早是從吐蕃國傳過來的,奇驗無比。”

“既然奇驗無比,你又何必把它賣掉,”吳仁源笑着問他,“何必不留着自己用?”

“唉——”賣書的漢子苦笑一聲,“我一個莊稼人,鬥大的字不識一個,哪看得懂啊。”

“你不識字,但可以讓識字的人講給你聽啊?”吳仁源追問着說。

“使不得,使不得啊。”賣書的漢子擺了擺手,“這位先生有所不知,我的祖父曾對我說,沒有慧根之人學不得這書中的門道。倘若讓别人說給我聽,萬一他故意說錯,又或是我哪一句沒有聽清,那時候我可就要大禍臨頭了。看您的穿裝打扮,您是有學問的人,一定聽說過什麼叫‘走火入魔’吧?我的祖輩們也正是因為害怕走火入魔,是以才老實巴交地種地,可不敢從這本書中打主意。”

“——哦,”吳仁源點一點頭,“原來如此啊。”

此刻,他已經改變了心思,準備将這本古舊的符篆書買回去慢慢研讀。遂問賣價幾何?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賣書的漢子反倒躊躇起來了,好半天才伸出五根手指,他想要五個鷹洋。(注:鷹洋為墨西哥銀币,因為正面有鷹形花紋,故稱鷹洋。在清末時期作為南北兩地的流通貨币使用。”

一本舊書敢要五個鷹洋,簡直荒天下之大謬,看來這人是窮瘋了,一套康熙木刻版的《奇門遁甲》也才不過一個鷹洋,區區一本連名字都沒有的破書,哪值這個價錢。吳仁源認為賣書的漢子不實在,故而打消了購買的念頭。

轉身剛要走,賣書的漢子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哭喪着臉求他一定要把書買下,并堅稱自己這本書是世間少有的“寶書”。

吳仁源不禁又動起了心思,但實在不想用五個鷹洋購買,于是讓書僮還價,最終以三個鷹洋的價碼成交。盡管如此,吳仁源仍舊覺着自己吃了虧,為用高價買低價貨而感到不值。

書僮抱着油布包随主人回到家中,規規矩矩地将書拿出來擺在主人的書桌上。吳仁源腹中饑餓,哪還有心情讀書。吃飽了飯,喝夠了茶,小憩了一覺,醒來之後,才想起那本書來。于是信手抄起,随意翻閱。不看則可,看了幾眼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拾,為書中深奧的記述所吸引,以至瞠目結舌,方知奇貨可居。不禁暢然:此書漫說三個鷹洋,就算三百個鷹洋也值得!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當看到書中記載有“送魂歸陰符”時,突然有了想要一試的沖動。于是把書僮喊過來,讓書僮配合他一試究竟。

主人的吩咐,小小的一個書僮怎敢不遵從。遵照主人的意思,平躺在胡床上,一動也不敢動。吳仁源取來一碗清水,擺在床頭的案幾上。然後依照書中所授,照葫蘆畫瓢,畫出一張符。将符紙小心翼翼地浮在水面上,而後捧起書來,按照書中所寫,叽裡咕噜地誦動起了咒語。

您猜怎麼着?随着他的誦動,書僮竟直挺挺地立了起來,兩眼發直,雙臂平端,一言不發地從床上跳到地上,先是原地蹦跳了幾圈,突然奪門欲出。

吳仁源一見事情不妙,慌忙丢下古書,忙不疊地撲了過去,用力抱緊書僮的腰,說什麼也不準他蹦出去。吳仁源的擔心不無道理,後院有口深井,萬一書僮跳了進去,豈不是無端端害了一條生命?

怎料那書僮的勁兒出奇得大,吳仁源一個成年的漢子,居然制不住他。一個趔趄摔翻在地,眼看着書僮蹦到了院子裡。

吳仁源畢竟見過世面,急中生智,趕緊把古書抓起來,翻找出解咒的方法。一面高聲念咒,一面追趕書僮。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此法果然有效,隻見書僮身子一軟,仰面倒在地上。過了一個時辰,才終于蘇醒過來。吳仁源問他都見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感覺?書僮一臉茫然地說:“我記得我迷迷糊糊地去了一個地方,見到一個像祠堂那樣的大房子。裡面有幾個好似衙役的漢子,不由分說,扭住我的胳膊往大房子裡面推搡。我正掙紮的時候,突然眼前一黑,然後就什麼也不記得了。”

吳仁源聽罷此言,沉吟半晌,似是無奈地歎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到書桌前,将用三個鷹洋買來的古書重新放回油布包。包好之後,鎖了起來。

回到吳興老家後,吳仁源将此事對族中的長輩說起,并把那本古書拿出來給大家品鑒。族中幾位有見識的老者認為此書實為“不吉之物”,留在世上必生禍端,勸吳仁源将此書毀掉,以免落在心術不正之人的手中。吳仁源也正有此意,于是當着族中父老的面,将那本古書化為灰燼。

此事傳開後,多數人認為吳仁源糊塗,不該将那本古書焚毀,要知道這可是天下難得之物,毀掉之後也許永遠也不可能再遇到了。萬物皆有兩面,有陰就有陽,有壞就有好。在壞人手中,也許會用來害人,但在好人的手中,不正好可以造福一方嗎?奈何“寶書”已毀,說什麼也沒用了。

清末吳仁源,偶得一本絕世奇書,族中長輩卻說:此書還是毀掉為妙

此文參考自民國版《吳興縣志》,至于真假,無從稽考。至于天下是否真有“奇書”、“寶書”、“神書”?以筆者(大獅)個人的見識來看,我想是有的。譬如我的一位大爺爺,就有一部清康熙年的古本《奇門遁甲》。老人家在世之時,靠着替人蔔卦看相為業,人稱“小神仙”。某天,在與家人吃飯時,突然說自己将于某月某日作别人世,讓家人替他準備大葬用的物什。并交待,他生前所有的書籍全部随葬,一本也不準留在塵世。究其原因,隻為不讓悟性不高的兒孫們招災惹禍。兒孫們遵照其遺願,将所有的古書以及算卦用的器物全部随葬。

事後想起來,雖然有些耿耿于懷,免不了要嗔怪老人家固執。但如果往好處想的話,也許老人家的安排是對的。一個悟性不高的人,是沒有能力把控高于自己悟性的事物的。是以,為人還需掂量好了自己的分量,超出能力範圍的東西,還是少碰為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