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寶鴨、淨素食蔬菜袋、蘇式湯面...上海首批老式菜"變身"手禮,"米道在哪裡能"?

作者:新民晚報
八寶鴨、淨素食蔬菜袋、蘇式湯面...上海首批老式菜"變身"手禮,"米道在哪裡能"?

圖稱:老名推出第一批手捧禮品新民晚報記者劉偉(下同)

新民晚報(記者楊玉紅)廚房"小白"輕松更新,幾分鐘就可以"煮"出老名菜。10月18日,綠浪畫廊、上海老飯店、春風松月樓、松和大廈等老牌推出首批手禮,讓在家的市民也能品嘗到老經典美食。

近年來,90年代以後的年輕消費者數量逐年增加,人均消費增速最快。同時,"居家"生活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些市民習慣了"動手指就能送到門口"的新消費模式。"我們對近20,000名消費者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成熟母親希望為家人提供健康,美味的菜肴,但正在努力在廚房裡成為'白人',不想花很多時間在廚房裡。豫園文化食品集團總裁趙承甯表示,豫園老款聯裝真品家居推出舊式聯歡産品,根據消費者消費的新需求,将老經典食品變成一份手把手送禮,隻需幾分鐘就上桌,讓更多的老牌實作"逆齡"增長。

八寶鴨、淨素食蔬菜袋、蘇式湯面...上海首批老式菜"變身"手禮,"米道在哪裡能"?

圖為:巴寶鴨

首批推出的新産品包括上海老餐廳的"鎮店菜"、八寶鴨、松雨樓的流行菜、網素料理袋和松河塔的特色美食等,在創新和優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這些老款的"拳頭"産品不僅每年賣出數萬美元,而且先後獲得了"上海名菜"等行業獎項,在人氣評價中也赢得了不少食客口碑的口碑推薦,是口碑銷售的兩者"網上"好産品。

"上海老飯店傳統的八寶鴨可以稱為'上海是最好的',除了米飯餡,還必須有時令筍,雞肉,豬肉,鴨肉,白果,栗子,火腿,蘑菇等。上海幫第五代繼承人羅玉林表示,僅豫園單店的年銷售額就已經超過1萬家。早期,真品家的産品研發團隊通過對線上線下消費者的廣泛調研,發現大多數顧客對于傳統印象的八寶鴨是實惠的,特定季節的消費,線下隻賣到食品,"這為我們指明了八寶鴨産品的優化方向。"

八寶鴨、淨素食蔬菜袋、蘇式湯面...上海首批老式菜"變身"手禮,"米道在哪裡能"?

圖為:蘇式湯面

産品研發團隊更新了八寶鴨的消費場景設計,通過工藝改進推出常溫包裝,友善烹饪和儲存,滿足現代消費者對即食的需求。同時,原有的規格也減少了近三分之一,讓八寶鴨更适合1-3人吃,不僅解決了原來隻能冷凍這麼難儲存的痛點,而且擴大了其吃法場景,打破了傳統的"食"時鐘: 将年度産品打造成日常消費品,朝着"讓上海名菜,成上海手禮"的目标邁出了一大步。

另一個主要産品是蘇州松河塔的蘇式湯面系列。早年成立的清千隆松河塔已有260多年的曆史,現已形成松鶴樓、松鶴樓兩大成熟業務類型,其中面館業務已落地上海、北京、蘇州、深圳、南京、無錫等地的核心商圈,預計今年連鎖店将突破50家。快鍊的背後是産品高度标準化帶來的供應鍊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松河塔的蘇式表面也具有創新疊代的"基因"。

八寶鴨、淨素食蔬菜袋、蘇式湯面...上海首批老式菜"變身"手禮,"米道在哪裡能"?

圖為:綠波畫廊新鮮肉湯袋

豫園文化食品集團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張穎告訴記者,真品家和松鶴樓的聯合産品從研發到上市不到六個月的時間,但快速回溯意味着對産品品質、生産工藝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真正口味的面條隻選擇占小麥芯産量的30%,利用真空和表面技術使其充分混合均勻,然後通過七次粉碎技術使表面多出面筋,最後在50-60°C的環境中烘烤約40分鐘, 制作直徑約1毫米的短炖半幹面條,達到"鎖鮮"效果的同時可以使味道更接近教堂的味道。

一包蘇式半幹面條,一大塊肉,一包湯和蔬菜,大約5分鐘的時間,一碗蘇式肉面可以很容易地在家裡重新雕刻。此外,還有廣受歡迎的上海人牌八寶辣醬、香菇醬等不同面條配料可供選擇,價格從15-3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品味老名的聯名系列還将與南翔汕頭店、綠門廊、松鶴樓等老牌一起,在即将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在上海市政府100年曆史的華章區首次亮相,為賓客呈現一站式體驗上海舊式美食的新選擇。據悉,真品家除了老城廟天貓旗艦店、小程式等線上平台銷售外,還同步駐紮在箱馬、OLE、亞品佳等線下超商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