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寶桢為何敢殺安德海?除了手握重兵,他還擁有這2項大權

作者:小縣手表體育

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鹹豐皇帝去世時,他給兒子安排了8個輔政大臣。同時,為了防止輔政大臣擅權,鹹豐又給了慈安、慈禧兩枚印章,讓她們牽制8位顧命大臣。鹹豐去世後,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勸說慈安、慈禧兩位太後,就安心待在後宮,由他們替皇帝處理國家事務。

慈禧不甘心權力落在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之手,于是她派安德海,來往于熱河、北京兩地,幫她暗中聯絡恭親王奕欣等人。有了奕欣的幫助,慈禧果斷發動政變,除掉顧命八大臣,奪了權力。

丁寶桢為何敢殺安德海?除了手握重兵,他還擁有這2項大權

慈禧大權在握後,安德海順利升任總管大太監,成了朝中的顯赫人物。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寵信,經常幹涉朝政,權勢滔天,朝中的很多官員都怕他,即便是恭親王奕欣,安德海也敢怠慢。

同治八年,慈禧準備給兒子同治娶親。安德海為了逞威風。同時,也想乘機斂财,是以向慈禧讨了去江南采辦服飾任務,帶着一行人風風光光出京了。安德海一行人,打着欽差大臣的旗号,耀武揚威,招搖納賄,沿途官員無人敢怠慢他們。到了泰安府後,山東巡撫丁寶桢發現安德海此行無正規手續,便以太監私自出宮四十裡違清廷祖制為由,将安德海捉拿關押了起來。

丁寶桢将此事上報給了朝廷。

安德海經常在慈禧面前說同治壞話,導緻同治經常挨慈禧的訓斥,這讓同治對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想殺了他。接到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上書後,在慈安的主持下,同治批複讓丁寶桢依法處理。

丁寶桢為何敢殺安德海?除了手握重兵,他還擁有這2項大權

丁寶桢得到朝廷的批複後,早就看不慣張揚跋扈的安德海的丁寶桢,直接下令将安德海給處死了。

安德海被殺後,朝野上下震動。恭親王奕欣等朝中重臣,對丁寶桢除掉安德海贊譽有加,慈禧氣憤不已,召見奕欣詢問此事。奕欣以安德海違背祖制,以及犯下諸多罪行,将慈禧頂了回去。

雖然丁寶桢殺安德海,得到了慈安和同治的批複,但是朝中掌權的是慈禧,丁寶桢殺掉安德海,不論安德海是否有過錯,都會得罪慈禧,隻不過丁寶桢手握這3項大權,讓他不懼怕慈禧。

一是丁寶桢手握兵權。丁寶桢是山東巡撫,是一省的軍政長官,負責一省的軍政事務。巡撫的職權側重于民政,但是他手下也有自己的直屬軍隊,大約在1000人左右,這部分軍隊,巡撫可以直接調動,省内的其他軍隊,需要請示朝廷之後,才能調動,巡撫還不能直接指揮他們。

丁寶桢為何敢殺安德海?除了手握重兵,他還擁有這2項大權

天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朝廷的綠營和八旗軍,腐敗不堪,接連敗于了太平軍之手,朝廷隻能重用地方的漢人武裝,讓地方組織兵馬來征剿太平軍等起義軍,這讓地方的兵權落入了總督、巡撫等地方大員之手。丁寶桢是山東巡撫,掌管一省之兵,還和曾國藩、李鴻章等封疆大吏關系匪淺,朝中的恭親王奕欣等重臣,以及慈安、同治都支援他,是以慈禧不敢輕易動他。

丁寶桢殺掉安德海後,慈禧不但沒懲罰他,還誇贊丁寶桢殺着好,盡最大可能地淡化了此事。後來,丁寶桢因為出色的政績,被提拔為四川總督,慈禧贈送丁寶桢“國之寶祯”四字,公開稱贊他。

二是丁寶桢手握财政權。地方總督、巡撫等大員手中的财政權,原本十分有限,每年征收的田賦、鹽稅等,都要上繳國庫,然後朝廷按照各省的用度,撥付給地方,但是天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朝廷朝政緊張,拿不出足夠的錢财來支付軍饷,于是救讓各省督撫自己解決糧饷問題。

丁寶桢為何敢殺安德海?除了手握重兵,他還擁有這2項大權

逐漸地,地方财政權就控制在了總督、巡撫之手,他們後來還索性将上繳朝廷的正稅,都截留下來自己用,隻給朝廷很少的一部分。朝廷收人減少後,為了維持龐大的開支,還需要低聲下氣地去向地方總督、巡撫要,這讓朝廷的威望得到了削弱,地方總督、巡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丁寶桢等地方總督、巡撫、控制着兵權和财政權,遇事朝廷也需要讓他們三分,不敢輕易懲罰他們。

三是丁寶桢掌握着人事任免權。原本地方總督和巡撫,手中都沒有人事任免權,即便是七品知縣,他的任免權都在朝廷手中,總督、巡撫無權任免官員,但到了鹹豐年間,由于剿滅太平軍、撚軍等農民軍起義的需要,地方的人事任免權,逐漸落入到了曾國藩等地方總督、巡撫之手。

同治時期,大清的總督、巡撫大多由漢人擔任,而且大多出自湘軍、淮軍,他們之間關系密切,這讓慈禧對他們有所忌憚。在大清内憂外患的時候,慈禧需要各省督撫幫她穩定局勢,即便丁寶桢的權勢雖然無法和曾國藩等人相提并論,對朝廷構不成威脅,慈禧也不敢随便懲罰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