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晚清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一生,官方正史這樣說

作者:齊魯壹點
關于晚清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一生,官方正史這樣說

丁寶桢是晚清政壇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一生政績突出、名聲遠播,官修正史《清史稿》給丁寶桢立傳,時人将其視作官員的榜樣,有“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桢并稱,尤勵清操”的評價。

關于晚清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一生,官方正史這樣說

丁寶桢,字稚璜,是貴州平遠人。鹹豐三年(1853年)考中進士,被選作庶吉士。因母親去世在鄉間居住,恰逢遵義的楊隆喜造反,丁寶桢傾盡家财招募了八百壯士捍保衛家鄉。

服喪終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亂蜂擁而起,巡撫蔣霨遠上奏朝廷,申請讓丁寶桢部留在平亂軍中,皇帝特别下令授予他編修一職。丁寶桢又增加招募,士兵總數到了四千人,收複了平越、獨山等諸多城池,鹹豐十年(1860年),被授予嶽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軍隊。虧欠的饷銀非常之多,就把五百兩銀子放在桌案上,對大家說:“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現在府庫的錢糧短缺,你們空着手回家,怎麼辦?”大家流着淚說:您不惜捐獻所有家産,解救國難,我們還怎麼敢有另外的請求,于是紛紛離開。

關于晚清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一生,官方正史這樣說

同治二年(1863年),擢升山東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魯、豫兩地統帥軍隊,指令丁寶桢攻擊河北宋景詩,不久丁寶桢被彈劾擅自倡議招撫,兵部審議決定将其降職三級,又到了第二年升遷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戰死,因犯了幹預朝議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職,于是谏官們又搜集羅織了其他的罪名來彈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國藩處,曾國藩向皇帝禀告說他無罪。

山東巡撫閻敬銘向來推崇丁寶桢的才能,到這時就請求退休,舉薦丁寶桢來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東巡撫。當時撚軍(注: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民起義軍)逼近了海澨,李鴻章建議在膠萊河修築長牆防禦,丁寶桢會合軍隊迫近警戒,同治六年(1867年),東路撚軍逃到濰河,東路軍王心安剛剛築成營壘,但是堤牆尚未完成,撚軍長驅直入渡過了濰河,丁寶桢把這件事禀告給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鴻章傳遞兵部審議,丁寶桢也革去職務暫時留任,這之前東路軍鎮守濰河,本是安徽将領潘鼎新駐防地段,安徽軍剛剛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皇帝下令将王心安斬首,丁寶桢上書直言辯駁,皇帝就寬宥了王心安而斥責李鴻章,寶桢又屢次上書揭發,皇帝于是越發斥責李鴻章為人刻薄善妒、放縱寇敵,第二年,西路撚軍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為震動,丁寶桢聽到軍情示警,立即快馬奔馳到東昌,率領一千騎兵,三千精銳步兵,帶着五天糧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撚軍于是向南潰逃,這場戰役,朝廷派遣禁軍到京城外防備撚軍,統領士兵的各位将領都受到責備,而皇上隻因為丁寶桢這一支軍隊突然出現在敵人之前,轉戰雄雄、任、深、祁、高、肅各州間,收複饒陽,功勞最大,多次降下聖旨褒揚嘉獎,加太子太保一職。

關于晚清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一生,官方正史這樣說

而他殺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群眾稱道,安德海,以太監身份侍奉慈禧太後多年,頗為擅權,同治八年(1869年)秋天,安德海乘坐樓船沿着運河南下,旗幟與衆不同,自稱有秘密的派遣,所過之處,結交權貴,收取賄賂,沒有人敢告發,到了泰安,寶桢已經先入朝告發,派遣騎兵逮捕安德海并看押起來。安德海還說大話,說道:“你們這些人是自己招來禍端罷了!”傳遞解送到濟南,丁寶桢說:“太監私自出京,是不符合祖制的。況且大臣們沒有聽說有這樣秘密派遣的指令,一定有詐沒确定無疑。”禀明皇帝,于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光緒二年(1876年),他代替吳棠擔任四川總督。成都将軍恒訓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鹽運禍害商賈群眾,流弊很大,拒絕責難,進行争辯。皇帝擔心丁寶桢被流言困惑,親自下令告訴丁寶桢不要改變當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實職,丁寶桢也更加的自我警惕勉勵,更加注重儲存糧食,嚴厲進行督責搜捕。丁寶桢治理四川共十年,剛剛到任履職時,城内每月都有盜竊搶劫的案件,到這時幾乎把匪徒誅殺幹淨,宣稱為路不拾遺,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任上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谥号文誠,給予山東四川貴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榮。

關于晚清山東巡撫丁寶桢的一生,官方正史這樣說

丁寶桢性情剛正嚴明有威嚴,他剛到山東時,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圍剿撚軍,自覺地位高貴,十分倨傲,見省級以下官員不設座位,丁寶桢投遞名帖求見,說低級武官丁某投書王爺,給予座位就觐見,不給座位就不見,身邊的侍從人員都大驚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強硬不屈,為丁寶桢改變儀容禮敬有加。敬銘聽說這件事後,大為稱奇,丁寶桢到任的那一天,親自在郊外迎接,從此後無論大小事務,都先咨詢丁寶桢之後才實行,到今天說起官吏的作風和治績,常和沈葆桢一齊被稱道。尤其磨砺清高節操,死後靈柩歸鄉,身邊的随從随員們聚集在一起拿出錢幫助辦理喪事,扶柩回鄉才能夠成行。他有五個兒子,丁體常尤其著名,官至廣東布政使。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