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寶桢為什麼敢殺安德海?背後有三個大人物支援他

作者:海峽網絡

1869年,山東巡撫丁寶桢幹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情:殺掉了慈禧太後跟前的大紅人安德海。

安德海被誅殺,自然咎由自取。丁寶桢敢殺他,也并非頭腦發熱,一時沖動。丁寶桢從1853年考中進士後,在官場沉浮了16年之久,也算是一個“老油子”了,他如何不曉得誅殺安德海所蘊含的巨大風險?這件事稍微搞不好,自己的身家性命難保,搞不好還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丁寶桢為什麼敢殺安德海?背後有三個大人物支援他

丁寶桢之是以敢殺安德海,是因為有三個大人物的支援。

第一個是慈安太後。

慈安太後與慈禧太後共同垂簾聽政,是這個國家的掌舵人。慈安太後由于性格、見識等原因,沒有緊緊将權力抓在手中,是以實權是掌握在慈禧太後手裡。不然而,慈安太後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老實無用的窩囊太後,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慈禧太後必須向慈安太後征詢意見,不能擅作主張。

丁寶桢為什麼敢殺安德海?背後有三個大人物支援他

安德海得到慈禧太後寵信後,在内廷裡胡作非為,仗勢欺人,甚至在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之間添油加醋,搬弄是非。這一切,慈安太後看在眼裡,忍而不發,等待着安德海自尋死路。

第二個是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長大後比較貪玩,有時候甚至偷偷溜出宮。安德海為了讨好慈禧太後,在慈禧太後面前打起了小報告,讓同治皇帝受罰,顔面掃地。同治皇帝對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動了殺他的念頭,隻是安德海過于得意忘形,沒有察覺而已。

丁寶桢為什麼敢殺安德海?背後有三個大人物支援他

第三個是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是道光皇帝的親生兒子,鹹豐皇帝的同父異母弟弟,在朝廷内外威望極高。可是,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後的重新,不把恭親王放在眼裡。

有一次,安德海甚至挑撥翰林蔡壽祺,對恭親王進行彈劾。慈禧太後借題發揮,除了保持親王爵位外,其餘一切職務都全部撤銷,一撸到底,“着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幹預公事”。雖然很快恭親王又得以官複原職,但這次打擊對他來說永生難忘。

丁寶桢為什麼敢殺安德海?背後有三個大人物支援他

丁寶桢殺安德海,也正是慈安太後、同治皇帝、恭親王等人合力的結果。

安德海離京後,慈安太後立即進行了第一項安排。她知道丁寶桢抓獲了安德海後,一定會奏報朝廷請旨。丁寶桢的奏折,一定不能讓慈禧太後看到,否則就會前功盡棄。為此,她利用慈禧太後那段時間經常生病,提議由同治皇帝在翊坤宮看奏折,學習政事。慈禧太後同意了。

當安德海來到丁寶桢的地盤後,丁寶桢立即派人将他抓獲,随即奏報朝廷。奏折火速送到京城,進入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恭親王連夜送給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心領神會,頒發上谕:

“該太監擅離遠出,并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桢迅速派委幹員于所屬地方将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随從人等指證确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饬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随從人等有迹近匪類者,并著嚴拿分别懲辦,毋庸再行請旨。”

丁寶桢為什麼敢殺安德海?背後有三個大人物支援他

“就地正法”四個字,讓安德海死定了。

1869年8月7日,丁寶桢親自驗明正身後,将安德海處決于山東濟南。這時候,離安德海被抓才5天。

慈禧太後聞訊後,安德海已經被處死,她就算有心救援,也無能為力。當然,聰明的慈禧太後也不會為了一個太監,與慈安太後、同治皇帝、恭親王、丁寶桢等人撕破臉。是以,丁寶桢沒有受到懲罰。多年以後,還升任四川總督。

一場轟動一時的“誅殺安德海”事件告一段落。

【參考資料:《清史稿》《玉座珠簾》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