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酥裡嫩的油炸糕

作者:長老哈
外酥裡嫩的油炸糕

“大紅黍子軟油糕,看見妹妹哪都好……”我的家鄉武川爬山調中的“炸油糕”,是男女老少喜食的佳肴,逢年過節、蓋房壓棧,紅白喜事,都離不開吃糕。辦事宴坐席的頭一道菜就是現炸糕,武川人把它稱作襯席糕,故武川人有“娶媳婦吃油糕,恩恩愛愛過到老”之說;佳節生日吃糕,把“糕”和步步登高、高升旺長聯系起來;哪戶人家喬遷新居,大夥就會慫恿:“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您看,吃糕多重要。

現炸糕好吃,也不難做。它用黍子做原料。首先要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隻有這種黍子做出的糕才又軟又筋。把黍子脫去皮,即變成黃米,再加工成面,當然越細越好,就是黃米面。第二要先把黃米面用水和,水要适量,和起的面能擦成團即可,這面團必須反複搓擦,然後撒在籠上蒸,先撒一層,待這一層糕的顔色深黃熟了,再撒一層,直到撒完。最後蓋上鍋蓋,蒸幾分鐘後,倒在盆内或面案上揉成一塊,即素糕。素糕最講究軟、筋,村裡人開個玩笑,說是用鐵匙鏟一塊糕,從屋裡拽到門外也拽不斷。這雖然是誇張,确也道出武川油糕的軟筋。最後要把素糕握成雞蛋大的個,揉一揉,包上點豆餡,拍成狀如月餅的圓片,然後放入燒開素油的鍋裡炸,炸到皮深黃時撈出來,就是現炸油糕。這油炸糕黃燦燦、筋溜溜、香噴噴,而且脆皮軟瓢,真叫人讒涎欲滴。

過去,農民過得清苦,一年到頭難得吃上幾頓油炸糕。但家鄉人素以熱情待客、憨厚誠實聞名四方。隻要家裡來了客人,總是想方設法要給吃一頓油炸糕,有時不得不走東家串西家四處借油和糕面。吃飯時,主人讓客人先吃,實際上,他們是怕糕不夠吃,即使是這樣,他們也不會忘記,在炸出糕後,先為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送上幾個熱騰騰的油炸糕和一碗山藥繪粉條。在家鄉人們口中,至今還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語:“間壁送糕,一遞一遭。”也就是禮尚往來的意思。

正因為如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編出許多有關糕的故事。據說兩位老漢閑談,一個說:“不知過去的皇帝一天吃啥飯哩?”另一位答道:“無非是頓頓吃油炸糕繪粉條。”可見他們把油炸糕看成是世界上最好的飯食了。現在,家鄉武川發生了巨大變化,鄉親們的日子也過的舒展了,想什麼時候吃油炸糕都行,盡管他們也知道,大千世界,好吃的東西太多了,但仍對油炸糕情有獨鐘。正如家鄉人們編的順口溜:“早上油炸糕,中午溜油糕,晚上烙油糕,一天三頓糕,日子步步高。”吃糕已成了家常飯。吃法也多種多樣,蒸、煮、煎、炒、喂、烤、炸,各具特色。配菜也講究,冬天繪菜,豆腐、粉條、豬肉繪在一起;夏天涼菜,豆芽、山藥絲調涼粉。吃糕時,老年人還常常抿一口酒,坐在桌前品嘗生活的芳香,談論世事的變遷,而油糕的往昔也往往是他們談論的熱門話題。炸上一盆糕,繪上一鍋菜,天高氣爽,心情舒暢,用一句時髦話講,這就是所謂的“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