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樂遊
看完大結局再往回回憶,忽然想起一個細節十分有意思。
劇中在中後期其實就已經在暗示薛汝成是昌王了,他時不時在自家穿起黃袍,又把玩魚缸裡的錦鯉,暗示蕭瑾瑜一直在他的把控中。
而他真正剛開始有苗頭的時候是他當上兵部尚書時。那天他剛接完聖上賜給他的寶劍回到家中,仆人就告訴他黔州刺史送禮來了。

然後鏡頭一轉就晃到了其他大人的家裡,景閣老和另一位大人的禮單是一樣的,刺梨幹二十斤,玫瑰糖五斤,雀舌茶三斤,皆是黔州特産。禮物送的實用又不貴,然而這位黔州刺史和這幾位長安的大人并無交集。
鏡頭借着另一位大人的嘴解答了我們的疑惑。
他說這位黔州刺史名叫李璋,出身微寒,父母早逝,自幼在寺院讀書長大,是以圓滑世故懂分寸,日後必定大有前程。
是以我們也被鏡頭帶着走了,認為理應如此。
不過景閣老就謹慎多了,他讓仆人去查查他還給長安的哪些大人送禮了。
但是我們卻忘記了,薛汝成聽到李璋又來送禮時是一臉淡定,且鏡頭并沒有記錄薛汝成的禮單。
而實際上,李璋給長安大臣送東西巴結是假,借機給薛汝成送情報是真。這樣既不會惹人懷疑兩人的關系,還可以魚目混珠将消息送來,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李璋送來的禮物倒也的确是好東西。
刺梨幹,是刺梨鮮果曬幹而成,雲貴高原及攀西高原特有的野生資源。
相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率十萬大軍七擒孟獲,以聰明才智征服了孟獲,保障了蜀國的安全。但是,其中有一段故事卻為人民鮮知,一直在民間流傳着......
當時孟獲起兵造反在雲貴邊界新儀、安順一帶,那裡經常瘴氣彌漫,瘟疫流行。且說諸葛大軍到達時正逢當地雨季,大軍撿高地紮寨,埋鍋做飯,并派人四處打探軍情。
正欲點兵,突然,中軍來報:大營内許多軍士不知怎麼回事,腹痛惡心,病倒了許多。諸葛亮聞報大驚。指令随軍醫師前往治療。然而軍士服藥後一點起色都沒有,反倒更加沉重。
在這危難之時,突然有人前來求見,說有良策告知。諸葛亮急忙招其來大營。
那人問清衆軍士的病情,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個葫蘆,拔開塞子,喝了一口,這時,一股奇香沖進大家的鼻孔。當場的軍官試喝後好了許多。
不一會,衆軍士用馬匹帶回十幾個大壇子,全部是幽香無比的好酒,凡生病者每人一杯,衆軍士喝下此酒,病體痊愈,并且功力大增。三軍無不歡欣鼓舞。以為逢上仙人搭救。士氣大震,為奪取關隘,七擒孟獲打下了基礎。
事後,諸葛亮問那人這酒為什麼有如此神力,他說:雲貴邊界新儀、安順一帶的瘴氣彌漫和瘟疫,唯一治療的辦法就是用雲果(刺梨)。于是諸葛亮急忙讓随軍醫師記下,并讓軍士采集樣品,使其成為了軍中聖品。
玫瑰糖是雲南大理地區一種傳統食品,在這裡世代居住的白族人在每年的4-5月份采摘自己房前屋後的食用玫瑰花瓣,制作成玫瑰糖,然後做成各種點心的餡料,或者添加到各種冷飲中食用。又名糖玫瑰,玫瑰醬。
雀舌茶又名“白毛尖”、"都勻細毛尖"、"白毛尖"和"魚鈎茶"。其茶牙尖細如條,色澤綠中帶黃,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
産于貴州南部的都勻市。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就列為上貢之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所喜愛,曾賜名為"魚鈎茶"。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暢銷各地,遠近争購,惜産少耳。
據1925年《都勻縣志稿》載:"茶,四鄉多産之,産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護也。輸銷邊粵各縣,遠近争購,惜産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細者曰毛尖茶。"
可見,史籍對毛尖茶的産地,采摘時間、産品品質以及産銷情況均作了簡明的記述。
如此看來,李璋這工作做得還是很到位的,挑選的禮物也很周到,既不過分貴重,卻又不顯廉價,果然圓滑。
END
本期看點:刺梨幹 玫瑰糖 雀舌茶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