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乐游
看完大结局再往回回忆,忽然想起一个细节十分有意思。
剧中在中后期其实就已经在暗示薛汝成是昌王了,他时不时在自家穿起黄袍,又把玩鱼缸里的锦鲤,暗示萧瑾瑜一直在他的把控中。
而他真正刚开始有苗头的时候是他当上兵部尚书时。那天他刚接完圣上赐给他的宝剑回到家中,仆人就告诉他黔州刺史送礼来了。

然后镜头一转就晃到了其他大人的家里,景阁老和另一位大人的礼单是一样的,刺梨幹二十斤,玫瑰糖五斤,雀舌茶三斤,皆是黔州特产。礼物送的实用又不贵,然而这位黔州刺史和这几位长安的大人并无交集。
镜头借着另一位大人的嘴解答了我们的疑惑。
他说这位黔州刺史名叫李璋,出身微寒,父母早逝,自幼在寺院读书长大,所以圆滑世故懂分寸,日后必定大有前程。
所以我们也被镜头带着走了,认为理应如此。
不过景阁老就谨慎多了,他让仆人去查查他还给长安的哪些大人送礼了。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薛汝成听到李璋又来送礼时是一脸淡定,且镜头并没有记录薛汝成的礼单。
而实际上,李璋给长安大臣送东西巴结是假,借机给薛汝成送情报是真。这样既不会惹人怀疑两人的关系,还可以鱼目混珠将消息送来,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李璋送来的礼物倒也的确是好东西。
刺梨干,是刺梨鲜果晒干而成,云贵高原及攀西高原特有的野生资源。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十万大军七擒孟获,以聪明才智征服了孟获,保障了蜀国的安全。但是,其中有一段故事却为人民鲜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当时孟获起兵造反在云贵边界新仪、安顺一带,那里经常瘴气弥漫,瘟疫流行。且说诸葛大军到达时正逢当地雨季,大军捡高地扎寨,埋锅做饭,并派人四处打探军情。
正欲点兵,突然,中军来报:大营内许多军士不知怎么回事,腹痛恶心,病倒了许多。诸葛亮闻报大惊。命令随军医师前往治疗。然而军士服药后一点起色都没有,反倒更加沉重。
在这危难之时,突然有人前来求见,说有良策告知。诸葛亮急忙招其来大营。
那人问清众军士的病情,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葫芦,拔开塞子,喝了一口,这时,一股奇香冲进大家的鼻孔。当场的军官试喝后好了许多。
不一会,众军士用马匹带回十几个大坛子,全部是幽香无比的好酒,凡生病者每人一杯,众军士喝下此酒,病体痊愈,并且功力大增。三军无不欢欣鼓舞。以为逢上仙人搭救。士气大震,为夺取关隘,七擒孟获打下了基础。
事后,诸葛亮问那人这酒为什么有如此神力,他说:云贵边界新仪、安顺一带的瘴气弥漫和瘟疫,唯一治疗的办法就是用云果(刺梨)。于是诸葛亮急忙让随军医师记下,并让军士采集样品,使其成为了军中圣品。
玫瑰糖是云南大理地区一种传统食品,在这里世代居住的白族人在每年的4-5月份采摘自己房前屋后的食用玫瑰花瓣,制作成玫瑰糖,然后做成各种点心的馅料,或者添加到各种冷饮中食用。又名糖玫瑰,玫瑰酱。
雀舌茶又名“白毛尖”、"都匀细毛尖"、"白毛尖"和"鱼钩茶"。其茶牙尖细如条,色泽绿中带黄,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
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就列为上贡之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所喜爱,曾赐名为"鱼钩茶"。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惜产少耳。
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
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
如此看来,李璋这工作做得还是很到位的,挑选的礼物也很周到,既不过分贵重,却又不显廉价,果然圆滑。
END
本期看点:刺梨干 玫瑰糖 雀舌茶
欢迎关注我@少年常乐游,从影视入手,讲些有趣的文化。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