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選國潮美食榜,全網銷售額超6億背後,武漢熱幹面企業負責人:手握30餘專利,我們其實是高新技術企業

作者:長江日報
入選國潮美食榜,全網銷售額超6億背後,武漢熱幹面企業負責人:手握30餘專利,我們其實是高新技術企業

"媽吧吧"的幹熱面館,武漢方言做了一面牆的展覽,顧客往往分辨不出自己家的幹熱面是好吃還是好玩。長江日報記者 金振強

今年9月1日,一個時髦的幹熱面品牌"Mat It"在武漢開設了第一家店,走進店裡就像走進了一場時裝秀。

"熱幹面在時尚圈,"十月中旬的一個早晨,武漢妍妍,一邊攪拌熱幹面條一邊在碗裡,一邊在電話裡對自己說這個消息。這源于近期釋出的"2021中國時裝節",武漢幹熱面進入全國潮流食品小吃TOP榜單。與熱幹面一起入榜單的還有柳州蝸牛粉、重慶小面條、南京鴨血扇湯、蘭州拉面。

長期以來,與炎熱幹燥表面相關的氣質一直是煙火。許多武漢人,像嚴岩一樣,對熱幹面條入選全國食品小吃榜首感到驚喜和驚訝。幹熱面條并沒有過時,緊跟潮流,打開淘寶和小紅書看各種口味的幹熱面條可選。

通過"實體俱樂部"擁抱年輕人

入選國潮美食榜,全網銷售額超6億背後,武漢熱幹面企業負責人:手握30餘專利,我們其實是高新技術企業

線上銷售熱面和幹面條。攝影:《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微網誌和小紅書上的一群視訊部落客也開始選擇給幹熱面打分。他們花1分鐘煮面條,然後倒在賣家的一包芝麻醬和調味料上,最後,在鏡頭前迅速混合,同時深呼吸,"太香了,幫不上忙。"濃郁的芝麻醬包裹着每根面條,部落客口吃,導緻網友在評論中"吐槽"。

有部落客會在熱幹面條上加點一些"玩",在幹熱的面上蓋上一個"太陽蛋"蓋,雞蛋破碎,蛋黃液在面流動,夾雜着濃郁的芝麻醬香氣。有武漢網友留言點:這個蛋應該拿去洗蛋酒。有外國網友感歎,部落客把熱辣幹的面條吃成了意大利面。

淘寶上熱幹面條的外包裝不再是大紅統一的連衣裙,風格變化有趣,也更加精緻和文藝。

2015年全網幹熱面銷售數字約為200萬元,去年全網銷售的幹熱面銷售額超過6億元,增長了約300倍。

蔡臨濟電子商務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陳佳告訴記者,2016年幹熱地面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湖北省,這是多年來的第一個。去年,湖北網購的蔡林芝幹熱面在全國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江蘇、浙江和上海。

消費資料變化的背後是自己做出改變的熱幹企業。蔡臨濟于2015年成立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開始接觸網擁抱年輕人,意圖通過網際網路讓幹熱面走遍全國。

電商公司成立後,蔡臨濟先後連續召開了五次"打磚會議",邀請年輕人免費吃面條,吃完飯後還想給出建議,寫評價。蔡臨濟合夥人兼總經理張淑明回憶起幾年前實體會議的細節,至今仍記憶猶新。

63歲的張淑萍為蔡的曆史感到驕傲,但年輕人卻不買賬:"蔡臨濟太老了,太年輕了,不夠好玩";

每一次"磚比一的會",都讓張淑明坐以待斃。"為了擴大市場,我們需要擁抱年輕人并與他們交談,"他認為。

蔡臨濟2015年網上銷售的幹熱面條或風幹面配醬汁小菜,主要是為了友善起見,開水直接沖泡7~8分鐘即可食用。缺點是味道稍差。

此後,蔡臨濟開始研究第二代産品,在改善口感的同時豐富了口感,從原來的單一傳統口味到6種口味,包括年輕人愛吃藤椒味、小龍蝦味、鴨頸味等。

似乎意味着真正快速的東西是第三代真空包裝的新鮮面條。本産品将幹熱面條的沖泡時間縮短至1分鐘,使其更适合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

使用武東面條生産線制作熱幹表面濕潤表面

入選國潮美食榜,全網銷售額超6億背後,武漢熱幹面企業負責人:手握30餘專利,我們其實是高新技術企業

幹熱面條很受武漢居民的歡迎。攝影:《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工業化、标準化的熱幹面銷往全網和全國,55歲的童偉金是最感動的。二十二年前,童偉金從一名煉鋼勞工加入武漢大漢口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漢口公司"),成為一名除塵工。他和另外三人組成了一個"山面隊",一個負責攪拌油,另一個拿着鋼叉,一天能撣3噸面條。

當時,童偉金33歲,身體強壯,幹了一天都扛不住,"胳膊疼得擡不起來"。童偉金記得,當時,"山面小隊"經常換人,很多人做了一天就離開,20歲出頭的年輕人不想留下來。他花了一個星期才習慣了一天除塵的強度。

大漢口第一條全自動化生産線于2009年投入使用。佟偉金的除塵工作被機器取代,從面條到壓制表面,再到煮面條,排水,全部由機器完成。童偉金也從一名山面勞工變成了公司的生産部長。

今年9月底,肯德基開始在全國各地的商店銷售幹熱面,供應商是大漢口。為了趕上"11"期間的訂單,佟偉金等同僚隻休息了兩天,四條生産線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50噸熱幹表面。

這是22年前佟偉金不敢想的事情:"人可以加班的時候,機器加不了,煮面條那鍋一天隻能煮3噸面條,我們想除粉面條,但機器跟不上。"

為了實作幹熱表面生産的産業化和标準化,武漢幹熱表面企業付出了很多努力。

大漢口公司解決幹熱面的自動化生産,如何在湖北長青小麥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常青小麥園")面前實作濕面自動化。

與快餐熱幹面生産的大漢口公司不同,常青小麥香園主攻線店。這家成立于2011年的幹熱面品牌迅速開拓了市場。

常青小麥園成立兩年後在武漢擁有30多家門店。每年春節,無論創始人李亞軒的薪水有多高,單面師傅回家過年,都不能留下來。

2013年春節過後,李亞璇帶着團隊到河南尋找一條可以生産幹熱表面濕表面的自動化生産線,并跑了好幾條。他們無奈地從河南帶回了一條武東面條生産線。

李亞軒和研發團隊在工廠工作改造生産線,每次測試都會消耗一兩噸面粉。經過反複試驗,半年後用武東面條生産線做了一個濕潤的表面。

目前,長青小麥園已建成4條現代化的自動化面條生産線,每條生産線每小時産能4500公斤,為常青小麥香源1600多家門店供貨。

儲存一年以保持最初的味道

入選國潮美食榜,全網銷售額超6億背後,武漢熱幹面企業負責人:手握30餘專利,我們其實是高新技術企業

各種幹燥的熱表面。攝影:《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在一家幹熱面條淘寶店裡,一則消費者留言:2016年他從武漢大學畢業時買了一袋幹熱面做紀念品,說實話并不好吃;

熱幹面條的共同目标是制作與新鮮食品幾乎相同味道的熱幹面條。

大漢口公司接待室有一面專利牆,上面有30個專利證書,每個專利都是為了讓熱幹面條更美味一點。

大漢口公司自2001年開始開發自己友善的幹熱面。同時,由于公司的虧損,員工已經幾個月無力支付,創始人劉海元擔心被送進醫院。之後,他賣掉房子籌集資金,投資500多萬元,購買裝置和原材料,開辟了一條艱難的研發之路。經過多次失敗,劉海元帶領團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非油炸幹面終于試得成功。

對味道的追求不會停止。

由于長期占領市場,消費者養成了3-5分鐘泡面的習慣,而不是油炸熱幹面條補水時間較長,消費者往往等不及了。再澆水的時間是糕點浸泡在沸水中并軟化到可食用的程度的時間。回水時間也成為非油炸幹熱表面行業發展的瓶頸。

大漢口的研發團隊後來發現,在幹熱的表面加入鹹鴨蛋清,不僅縮短了水的回收時間,也增加了面條的柔韌性。經過反複試驗,鹹鴨蛋清将非油炸熱幹面條的水分恢複時間從6分鐘縮短到5分鐘。這意味着消費者可以等待不到一分鐘。

縮短是補水的時間,延長是儲存的時間。

大漢口公司于2015年開始開發保鮮表面保鮮技術。面條冷凍1年很容易實作,但要保持味道不變并不容易。從2015年到2017年,大漢口20多人的技術團隊負責一件事,"一碗新鮮面條儲存一年,還能保持最初的味道。

先後斥資1500萬元,投入整整兩年時間,公司已實作新鮮表面冷凍保鮮技術。如今,肯德基、中白羅森、美佳、海底釣魚、五方齋等新鮮食品友善的幹熱面條都是由大漢口公司提供的,背後依附的是這項技術。

大漢口公司總經理劉曉軒經常這樣介紹公司:"我們是農産品生産龍頭企業,也是高新技術企業。"

位于漢南大漢口的公司擺放了十幾台智能自動售貨機,隻需點選螢幕上頂部的"立即購買",等待90秒,就可以從自動售貨機中拿出一碗幹熱混合面條。這款智能自動售貨機已經全面安裝,将投入武漢商圈、寫字樓、醫院等集中區。

武漢幹熱面企業不斷創新。

上個月,設計師劉琳将年輕人最喜歡的幹熱面條與武漢第一家名為"Horse It"的熱幹面館開業相結合。店門口,"幹什麼""挺固""過一點細""驅魔"等武漢方言做成牆,顧客往往分辨不出自己家的幹熱面是好吃還是好玩。

下個月,老式的蔡臨濟将登陸武漢,為年輕消費者打造子品牌。當時,在這家店裡,不僅可以吃傳統的幹熱面條,還可以吃奶酪味、咖喱味的幹熱面和意大利面,除了提供咖啡、甜品等。

也許屬于炎熱幹燥一面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長江日報總記者張偉納)

編輯:何方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