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作者:氣靜崇蘭

前不久,有一位中國通日本老爺子在網上發文大談他走遍中國大江南北,總結發現的十五碗中華名面,此文在朋友圈大火,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出人意料的是入選其中的湖北名面不是大家熟悉的武漢熱幹面,而是來自江漢平原荊州市的沙市(沙市區)早堂面!

其實,早堂面在品相、口味、典故和健康方面都勝過熱幹面,隻是制作需要慢熬精炖的高湯比較麻煩不易推廣。都知道熱幹面的油脂含量非常高,還要加上芝麻醬也是高熱量,天天吃對健康不利,而早堂面則是集清淡、鮮美、香爽、健康于一身。想了解請看以下早堂面的奧秘。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傳統早點,中華名面,已有近兩百年曆史。據記載,早堂面創始人是“漢劇大王”餘洪元的父親餘四方,清道光十年(1830年),餘四方來到沙市在劉大巷口開辦“餘四方面館”,該面館上半夜熬湯,制碼,天未亮就開始經營,上早班的小二叫早班為早堂,故名早堂面。另一說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一面館老闆根據碼頭勞工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制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面條。由于碼頭勞工多在淩晨時分到面館吃面後上工,故得此名。此面湯鮮至極的秘訣在于出湯的那口直徑超過1米的大鍋,師傅半夜就将豬大骨、老母雞、五花肉、鮮活的鳝魚和用布包包裹的鲫魚(防魚刺混入湯中)放到大鍋裡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經過一夜熬煮的頭湯是最鮮的,被最勤勞早起的人享用。

打面師傅将高湯放入煮熟的堿水面,再放入用肉皮加七分肥的五花肉炖成的小碼子(經常放在架在大鍋上的小鍋中),然後是手撕的雞脯肉絲、切成薄片的精瘦豬肉、炸的酥香松脆的鳝魚絲等大碼子(這是大碼子的傳統三項,有的還添加了魚糕片、鹌鹑蛋、木耳、玉蘭片等),再撒上一把蔥花,這樣早堂面才能送到食客手上。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早堂面按分量分為一兩、二兩和三兩,根據所加碼子的種類多少分為隻加湯的素面、一般的早堂面、中連面、大連面、全家福、全家福雙料,價格可從四元至三十元不等。師傅可根據顧客偏好調整湯、料,現在為求清淡,一般會瓢去湯和小碼子表面的浮油。早堂面制碼嚴格精緻;湯色乳白鮮美,酽而不膩,人賜名“美人湯”;面條根長有勁,裝碗排齊如梳,因而聞名荊沙。在沙市賣早堂面的店子蠻多,江漢南路、工農路、鳳台坊等地的早堂面較為正宗。

湖北名面一哥易主,沙市早堂面勝過武漢熱幹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