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弗洛伊德: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作者:由心品
弗洛伊德: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我們看到許多人在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前敬拜,他解釋說,這表明摩西用壞習慣和在偶像周圍跳舞來激怒他的人民。但是我們應該放棄這個解釋,因為根據它,我們會期望他跳起來打破十誡,并在下一刻進行報複。然而,這種觀點與雕像設計的現實完全相反,雕像與其他三五座雕像一起構成了朱利葉斯二世陵墓的一部分。

在我們的摩西複制品中,摩西既不跳起來,也不扔掉十誡。我們看到的摩西的形象不是他一個激烈行動的開始,而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延續。起初摩西發脾氣,想采取行動,跳起來複仇,忘記了自己手裡有十誡,但他克服了自己的沖動,繼續靜靜地坐着,結果卻是憤怒、痛苦、蔑視衆人。

他絕不會把十誡扔到地上去打破它們。正是考慮到這本聖書,他壓抑了自己的憤怒。正是為了儲存它,他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在發洩憤怒時,他一定是忘了把十誡握在手裡,于是他移開了那隻手,十誡開始滑動,準備斷裂。然後他醒了過來,想起了自己的使命,為了這本書,他壓抑了自己的感情。他的手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在十誡即将登陸時保護着那本未被支援的聖書。他保持了立場不變。米開朗基羅采取了這一立場,将摩西描繪成陵墓的守護者。

弗洛伊德: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如果我們從上到下看雕像,就會發現它顯示了三個情感次元。臉上的線條反映了強烈的情緒;雕像的中間在行動中表現出克制;腳仍然保持運動的姿勢,好像控制着所有力從上到下的擴散。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提到雕像的左臂,但我們應該解釋一下。雕像的左手輕輕地放在腿上,撫摸着胡須飄動的末端,仿佛是為了抵消右手對胡須的"虐待"。

這裡應該指出的是,這不是聖經中的摩西。摩西确實發脾氣,把十誡撕成碎片。與摩西不同,摩西是藝術家的思想。是以,我們可以猜測,米開朗基羅一定打算通過檢查聖經的文本來重寫聖徒的性格。反映了主人公對這次痛苦事故的反應,他出于自己的内在需要偏離了聖經文本。

根據我們的猜測,這座雕像的意義不在于修改聖經,而在于改變摩西的性格。摩西的傳說是如此的脾氣暴躁,以至于他不動就生氣了。在一陣憤怒中,他殺死了一名虐待以色列人的埃及人,不得不逃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傳說摩西的性格是在沒有偏見的情況下記錄下來的,保留了一個活着的偉人的形象。

弗洛伊德: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另一方面,米開朗基羅在教皇的陵墓上放置了一個不同的摩西,一個超越曆史或傳統形象的陵墓。他沒有讓摩西在極大的憤怒中打破十誡,而是讓摩西認為他有被打破的危險,進而壓抑憤怒,而不是把它變成行動。就這樣,米開朗基羅賦予了摩西雕像一個新的超人内容,這個巨大的形象擁有了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一個人為了他願意奉獻自己的事業,去争取和赢得自己的内心感受。

現在我們已經對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但問題仍然存在,是什麼促使他選擇摩西作為人物,以及尤利烏斯二世陵墓的修飾修飾是什麼?許多人認為,答案可以在教皇的性格和他與米開朗基羅的關系中找到。他們都有相似之處:他們都希望通過大規模設計實作一個偉大的目标。

朱利葉斯二世堅定而大膽,他的目标是将整個意大利置于教皇的統治之下。他本來想獨自努力實作這一幾個世紀以來從未實作的奇迹,而正是聯合國以外的武裝部隊實作了他們的願望。在他擔任教皇的短暫時間裡,他一心要專橫行事,使用過度的暴力。他欽佩米開朗基羅,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當他不能動的時候,他很生氣,完全無視别人的意見,是以米開朗基羅對他很小心。

米開朗基羅也感受到了自己強大的意志力,作為一個反思性的思想家,也許他已經預見到了他們兩人的失敗。是以,他在教皇的陵墓上刻上了自己的摩西,以表達他對已故教皇的批評,并作為對自己的警告。通過自我批評,米開朗基羅的人性得到了升華。

-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

本文摘自弗洛伊德自傳(黃忠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弗洛伊德:夢想的價值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