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米開朗基羅的好友、文藝複興時期藝術理論家喬爾喬·瓦薩裡(Giorgio Vasari)編撰了首個基于曆史邏輯的素描圖冊——Libro de ' disegni(圖畫書),這本圖冊在1568年出版的《藝苑名人傳》(原書名《最優秀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的生活》)第二版中被廣泛提及,也成為識别藝術家風格的一種手段。

1574年6月29日,瓦薩裡去世兩天後,這本素描圖冊被交給了托斯卡納大公弗朗西斯科一世,據信已包含大約526幅畫作。在此之後,這本圖冊便神秘消失。

近日,“喬治·瓦薩裡,素描圖冊的傳奇”在法國盧浮宮舉行,展覽開篇寫道:“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歸于達芬奇, 《施洗聖約翰的兒時研究》

據悉,此次展覽由盧浮宮和瑞典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目前“素描圖冊”中有162幅現藏于盧浮宮,83幅藏于瑞典國立博物館。在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大英博物館、維也納阿爾貝蒂娜美術館等也藏有部分來自“素描圖冊”中的作品。

緣何《素描圖冊》會散落各地?其實在瓦薩裡去世後,這本《素描圖冊》神秘失蹤了,這也是盧浮宮展覽的開始。“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展牆上的文字第一條寫道,“它沒有出現的佛羅倫薩庫房中,甚至一度不再被談論。”然而,到了1630年代,其中部分作品在英格蘭重新現世。

17、18世紀偉大的收藏家和鑒賞家都夢想着能目睹和擁有這本“藝術聖經”中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皮埃爾-讓·馬裡埃特(Pierre-Jean Mariette,1694-1774),他認為瓦薩裡的素描圖冊激發了一種傳統,每一件作品附有某種類型的裝飾。以表明曾經屬于瓦薩裡的傳奇收藏。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馬可·德爾·莫羅,《戴安娜和恩底彌翁》

幾個世紀以來,瓦薩裡的素描圖冊一直吸引着學者們的目光,但這是一項西西弗斯式的任務,因為瓦薩裡的素描圖冊并沒有一份具體的圖錄清單,是以許多研究隻是集中在對博物館藏品的鑒賞、歸屬、重建等領域。

1950年兩位學者——阿瑟·波普姆(Arthur Popham)和菲利普·龐西(Philip Pouncey),注意到圖紙上的神秘标志,盧浮宮的展覽聚焦于半個多世紀前的這一發現所帶來的後續。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展覽現場

瓦薩裡和素描圖冊

瓦薩裡出生在托斯卡納阿雷佐的一個普通家庭,早年由表兄盧卡·西諾萊利推薦,師從花窗玻璃畫家古格利爾莫·達馬西利亞學藝。在16歲時來到佛羅倫薩,加入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和他的學生羅索·菲奧倫蒂諾和蓬托莫的圈子,在那裡他受到人文教育。他與米開朗基羅結為朋友,受到他繪畫風格的影響。1529年,他通路羅馬,學習拉斐爾和文藝複興全盛期羅馬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他終身服務于美第奇家族。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瓦薩裡

瓦薩裡首先是一個畫家,他崇拜米開朗琪羅,但追求風格主義,藝術風格蕪雜,存世作品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在佛羅倫薩舊宮(Palazzo Vecchio,市政廳)弗朗切斯科一世房間(Studiolo of Francesco I)的牆壁和天花闆上的系列濕壁畫。不過他的作品通常構圖擠密,氣氛緊張,更符合當時人的審美。

除了畫家的身份外,他還是一個成功的建築師。佛羅倫薩烏菲齊宮便由瓦薩裡主持設計;他還設計了連接配接烏菲齊宮與阿諾河對岸的彼提宮(Palazzo Pitti)的通道,如今這條通道被稱為“瓦薩裡走廊”。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瓦薩裡作品

但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卻在藝術史層面。《藝苑名人傳》被認為是藝術史作品的出版先驅。書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文藝複興”一詞,并提出可按14、15、16世紀劃分美術發展的階段,對後來的藝術理論研究影響很大。

《藝苑名人傳》講述了從13世紀開始至他所生活時代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的生平,寫作涉及之人除了他的朋友米開朗基羅外,其他均已故去。瓦薩裡依靠點滴的資訊考證、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采訪他人梳理線索,完成了這部鴻篇巨制。盡管有部分内容在後世的研究中被證明不太準确,但在沒有照片、電話的時代,它傳遞了驚人的資訊量。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朱利奧·克洛維奧,《聖約翰舉起的死去的基督》

對于“素描圖冊”,一些藝術曆史學家認為,它們被收集起來作為瓦薩裡《藝苑名人傳》中藝術家作品的視覺索引,也有人認為它本身是一個單獨的畫冊。序言中,瓦薩裡描述了他寫作的原因:

當我承擔起撰寫關于偉大藝術家生平的任務時……我做了一個篩選,分析了“好”“更好”“完美”之間的差別。我仔細列出了畫家、雕塑家的技巧、風格、特點。我也盡力揭示不同風格的成因和起源,以及不同時代、不同藝術家的上升或下降曲線。

沒有文字能說明瓦薩裡為何要收集編纂素描圖冊,也許是為了說明所列藝術家的不同風格,其中最早的作品是由奇馬布埃(Cimabue,1240 -1302)繪制的,最近的來自瓦薩裡的同時代。在1550年和1568年版的《藝苑名人傳》中,瓦薩裡堅持将素描作為依據,讓觀衆感覺那個繪畫的盛世。他也會提及自己所擁有的藝術家作品,比如,在波提切利的部分, 瓦薩裡寫道:“波提切利的畫作具有獨特的卓越性;他死後,越來越多人熱衷于收藏他的作品,而我關于波提切利的收藏,也是經過仔細比對和判斷完成的。”

瓦薩裡也是1563年科西莫一世在佛羅倫薩設立的藝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們希望以學院來提升藝術家的地位,他的繪畫收藏,也成為了藝術學院的教學文本。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Felice Pinariccio,《聖凱瑟琳的婚禮》

《素描圖冊》的謎團

瓦薩裡也是最早收藏素描的藏家之一,他認為素描是一種值得儲存和展覽的藝術形式。《素描圖冊》始于瓦薩裡得到的佛羅倫薩雕塑家洛倫佐·吉貝爾蒂(1378-1455)收藏的素描。瓦薩裡豐富和拓展了這批收藏,他利用多卷的空白書,将包括契馬布埃和米開朗琪羅等藝術家的素描貼進書頁。他會在這些真迹的頁邊勾勒自己的素描。他的素描的靈感來自這些真迹,是向它們的風格緻敬。

但瓦薩裡去世後,這本《素描圖冊》便失蹤了,直至1630年代,其中部分作品在英格蘭重新現世。消失的半個世紀中,發生了什麼?

迄今為止,博物館和收藏家的研究都陷入了僵局。也有研究認為,瓦薩裡的《素描圖冊》最初由佛羅倫薩收藏家尼科洛·加迪(Nicolò Gaddi ,1537-1591) 收藏,又在1638年5月18日,被加迪家族的後人出售,幾經離合,如今分散歐洲和美國各地的博物館中。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粉紅色背景的老人肖像》,被認為出自瓦薩裡的“素描圖冊”。

此次展覽中,盧浮宮和瑞典國立博物館所藏的162幅和83幅作品被重新打開。其中盧浮宮的藏品主要是1671年路易十四取得了銀行家雅巴赫(Jabach)的收藏、1755年的拍賣所購和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沒收自聖莫裡(Saint-Morys)的收藏所得。瑞典國立博物館的收藏來自皮埃爾·克羅紮特(Pierre Crozat)和卡爾·古斯塔夫·泰森(Carl Gustaf Tessin)的集合。

展覽認為其中部分作品可能來自尼科洛·加迪(Nicolò Gaddi ,1537-1591) 對瓦薩裡素描圖冊的模仿。這一猜測來自1950年,英國人阿瑟·波普姆和菲利普·龐西的在大英博物館儲存的圖紙上發現。畫中鳳凰栖息在燃燒的枝頭的圖像,并認為非常接近于加迪(Gaddi)家族的家徽。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典型的尼科洛·加迪收藏。

在展覽中,如果仔細觀察,所謂瓦薩裡的“素描圖冊”有兩種排列方式。有些頁面排布華麗考究,有些則很簡單。由此有學者判斷有一些手繪邊框出自瓦薩裡或他的助手之筆,這些可以對應到《藝苑名人傳》中的描述;而有一些來自加迪。但加迪部分收錄的素描作品也并不遜色,其中包括有菲利皮諾·利皮(Filippino Lippi) 、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Andrea del Sarto)和多梅尼科·貝卡夫米 (Domenico Beccafumi)等。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典型的尼科洛·加迪收藏。

此次展覽中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 1449-1494)《粉紅色背景老人肖像》、維羅納利·貝拉勒達(Liberale da Verona,1445 - 1527/9)《對哺乳婦女的研究》、嘉寶(Raffaellino del Garbo,1479-1527)《基督複活》等作品的展出,讓書本上的繪畫研究在此躍然眼前,觀衆還可以思考瓦薩裡和加迪收藏的相關性,但學界對于素描冊的研究仍在繼續。

盧浮宮展瓦薩裡,“然後,《素描圖冊》就消失了……”

展覽作品

注:展覽将展出至7月22日,2023年将移師瑞典國立博物館展出。本文部分編譯自盧浮宮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