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巴黎瘋人院的人都是
新一代留學人!
嘿喲瘋人院的寶子們周二好呀!
生活在巴黎,平時除了上學,
想必大家會經常去各大博物館吧?
巴黎的博物館,那可是真多!
而且學生還有福利,
小編上學那會兒幾乎沒事兒就泡在博物館裡!
而流連各大博物館,除了欣賞藝術作品和古迹曆史,
這些博物館的建築,也都各有特點!各有味道!

有沒有跟小編一樣,不禁會想:
在寸土寸金的巴黎,這些建築在成為博物館之前,原本是什麼呢?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巴黎博物館們的前世今生!
奧賽博物館
很多人都知道,奧賽博物館曾是一個火車站,博物館裡的時鐘、大廳和刻在外牆上幾個法國城鎮的名字就是證明。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成為車站之前,奧賽博物館還有很多别的身份:
它曾是17世紀瑪格麗特王後居住的宅邸,後來又先後成為國務委員會和審計院的舊址。
直到1900年世博會,這裡才成為了火車站,但是!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火車站哦!當時設計的就是一個豪華火車站,是以裝潢啊空間啊都非常的“豪華”,還專門做了玻璃天棚,甚至旁邊還連着一個豪華酒店,一整個都是高端路線!
1945年,奧賽火車站又被用作從集中營傳回囚犯的接待中心。1970年,奧賽火車站被獲準拆除,差點就沒了!好在當時的文化部長,及時提出改造計劃,讓奧賽火車站“下崗再就業”,在1986年,它終于被改造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奧賽博物館!
羅丹博物館
說起羅丹博物館,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每年在這裡舉行的迪奧大秀,但這座建築在成為博物館之前,也是赫赫有名哦!
這座建于18世紀的私人宅邸H tel Biron,曾經住過不少名人:
為這裡命名并設計了華麗花園的Biron元帥、作家Jean Cocteau(創作了《美女與野獸》哦!)、畫家亨利.馬蒂斯、現代舞創始人Isadora Duncan……
1908年,雕塑家羅丹将這裡變成了他的工作室。他愛這裡超過了一切,當政府要收回這座建築時,1916年,羅丹不惜捐出自己的全部作品和收藏,隻求能留在這裡,正如他自己所說:
“我把我所有的一切都捐給國家,隻希望國家可以把所有的藏品都儲存在這裡,這将是羅丹博物館,這裡将保留我的一生。”
一年以後,羅丹去世,他也最終如願:
1919年,羅丹博物館正式開放。現在的我們也得以欣賞到,這位雕塑大家的“鬼斧神工”。
盧浮宮博物館
去過盧浮宮的大家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
盧浮宮,可真大啊!
大家也都或多或少知道,盧浮宮曾經是皇家宮殿。
但其實,現在的盧浮宮博物館建築群,可真不是一天建成的:
最早的盧浮宮,始建于1190年,是當時的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下令修建的軍事防禦城堡,大概是現在盧浮宮最東邊院落四分之一的大小。畢竟是個防禦城堡,平時都是放武器和關押囚犯,當時的小盧浮宮可不華麗,跟現在可不太一樣。
但是後來呢,到了14世紀,查理五世突然發現:
盧浮宮這個位置,比西岱島住着舒服啊!
于是,皇室就搬了過來。
以為盧浮宮到這裡就翻身變皇宮了?
并沒有…
還沒等好好裝修裝修,後面的法國國王又嫌這兒不好,又都搬走了…
直到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注意:請記住這個名字),是他,再次決定搬回盧浮宮,并且!大手一揮,從意大利買下了包括《蒙娜麗莎》在内的大量藝術品,又把中世紀土土憨憨的建築夷為平地,按照當時文藝複興的風格改造,于是就有了現在盧浮宮東邊的Cour carrée。
接下來,傳奇王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修建了杜樂麗花園(其實她也建了杜樂麗宮,但後來被巴黎公社給毀了…),後面陸陸續續的國王也都不斷地擴建盧浮宮,700年間,盧浮宮皇家宮殿群也基本形成,大氣,奢華,上檔次!
但到了路易十四的時候,凡爾賽宮出現了,盧浮宮“不再受寵”,甚至到了路易十五的時候還正式提出要拆了盧浮宮,但那時候的法國皇室已經揮霍得差不多了,沒錢雇人來拆(想不到吧,竟然是因為沒錢雇人拆…),是以盧浮宮才幸存下來。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之後,1793年,盧浮宮正式成為博物館,當時叫做“中央藝術博物館”,普通群眾每周可以免費進去參觀三天。
後來拿破侖時代,又再次對盧浮宮大規模擴建,有了現在的Arc de Triumph du Carrousel凱旋門,也有了現在的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
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将盧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并對盧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了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盧浮宮于1989年重新開放。到這裡,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盧浮宮完整形态啦!
橘園博物館
橘園博物館位于杜樂麗花園,建于1852年,正如它的名字,這個建築最早真的是用于在冬季安置花園的橘子樹哎!
是以整個設計其實是一個溫室,南立面,俯瞰河流,是玻璃的,以接收陽光,而北立面是背風不透光的,以保護橘子樹免受北風的影響。
(是以大家進去參觀的時候,有沒有覺得橘園特别溫暖?)
從1871年起,橘園所有權歸于國家,這裡也成為了組織各種各樣活動的場所:宴會、比賽、音樂、藝術和園藝活動。
1921年,莫奈相中了橘園,點名要将自己剛剛捐贈給國家的《睡蓮》放在這裡儲存。1927年,這裡正式成為博物館。
旋轉木馬博物館
Le Musée des Arts Forains
但當時沒跟大家盤它的前世今生,其實這裡和整個Bercy Village的建築都很特别,去過波爾多或者法國酒莊的小夥伴估計就認出來了:
是的,這裡原來其實是酒窖!
1878年,巴黎12區一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市場,整個地區完完全全都“貢獻”給了葡萄酒和相關節慶活動。
而旋轉木馬博物館,或者說遊樂場博物館,最早是在巴黎别的地區,1996年才最終搬到了曾經的酒窖建築裡。
怎麼樣?
是不是沒想到,原來現在的博物館,曾經還有這樣的用途?
下次再去博物館的時候,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前世今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