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蘇州園林享譽天下,獅子林更是位列四大名園,是今天蘇州旅遊的必備打卡之地。

有這樣一個人,他從小便生活在獅子林——童年時,那正是他的家。

或許,正因為從小生長在這樣精美的園林建築當中,這個孩子對建築設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成為了一個世界聞名的建築設計師。

他,就是貝聿銘。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貝聿銘

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蘇州的名門望族貝家。貝家“望”到什麼程度呢?

它自清朝中期就是蘇州四大富商家族之一,而且這種家庭興旺始終得到延續。到了民國,顔料大王貝潤生是他的叔祖,而貝聿銘的祖父貝理泰更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貝家被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貝聿銘家庭照(左一)

這樣的家庭背景給了貝聿銘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各種各樣的優秀建築。

民國初年,貝聿銘的祖父購買了獅子林,小貝聿銘在那裡度過了童年的時光。

十歲那年,貝聿銘回到上海讀中學。在高樓林立的上海,貝聿銘見到了和中式園林截然不同的建築景觀。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獅子林(左)上海街頭(右)

這種中西對比讓他對建築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是以,盡管他的父親強烈要求他去牛津讀傳統學科,他自己卻最終考取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奔赴美國學習建築,并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以優異的成績從這裡畢業。

畢業後,貝聿銘來到紐約,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哈佛時期的貝聿銘(左二)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一點在貝聿銘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貝聿銘來到紐約沒多久,就獲得了許多建築師一生都沒有的寶貴機會。

紐約的一個房地産開發富商打破了種族歧視的偏見,也打破了美國建築界的慣例,首次聘用中國人貝聿銘為建築師,并擔任建築研究部主任。

不得不說,這位富商真的很有眼光。

入職這家公司僅僅九年後,1964年,貝聿銘就獲得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權。

要知道,肯尼迪可是受到美國人愛戴的一位總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圖書館項目,更是當年度美國重要的公共建築項目!一位華人設計師能拿到設計權,努力與優秀,二者缺一不可。

這座圖書館選址在多爾切斯特海灣,建造時間長達十五年。由黑白兩色構成的圖書館俯瞰着不遠處的海岸,如同在陸地和海洋之間放置了一本優美的書籍,白色的紙張與墨色的印記點綴其中。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肯尼迪圖書館

由于設計新穎、造型大膽,肯尼迪圖書館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

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貝聿銘

除了對這種知名項目的設計外,貝聿銘還完成了許多“接地氣”的項目。

如,為紐約大學的教職工設計的住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既具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受到工薪階層的廣泛歡迎,引領了當時工薪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設計潮流。

1963年,費城萊斯大學頒贈他“人民建築師”的光榮稱号。同年,美國建築學會向他頒發了紐約榮譽獎。《華盛頓郵報》還稱他的建築設計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都市計劃。

“人民建築師”的稱号讓貝聿銘想起了大洋彼岸的祖國。在那裡,有更多養育自己、同根共生的人民。

1979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一個開放、起飛的中國和一位已經知名世界的設計師,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發生在首都北京:中國政府邀請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這裡是中國招待重要外賓的場所,可以說是整個中國的“門面”。這是何等深厚的信任!

貝聿銘同樣被這種信任所打動,他用盡所學,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尋找靈感,搜集素材。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香山飯店

他始終認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以,香山飯店應該展現出中國最傳統的建築美學。最終,他采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飯店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成為具有濃郁中國風格的建築。

盡管香山飯店的規模不算大,但“展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在這之後,貝聿銘又為中國設計了香港中銀大廈和北京中國銀行總行大廈等場所。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香山飯店

晚年,貝聿銘仍未停下自己的腳步。

1980年,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貝聿銘翻修盧浮宮。

這對于貝聿銘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不論是“中國人”負責法國最尊貴的建築項目導緻的排外情緒,還是法國官僚體系帶來的阻礙,又或是盧浮宮七個部門負責人“各自為政”、互相牽制的複雜情況,都導緻這個項目困難重重。

面對這些棘手問題,貝聿銘用專業、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對法國文化的尊重,獲得了各界的信任和支援。

曆時15年,透明的金字塔矗立在了拿破侖庭院上。陽光照亮金字塔下的地下廳堂,光影成為美妙的裝飾,透過金字塔的玻璃,遊人還可以仰視盧浮宮曆史建築的豐姿。

如今,貝聿銘的這一設計不但獲得了法國人民的贊同,而且還成為了法國最著名的标志之一,他用最佳的方式将曆史近千年的盧浮宮帶入20世紀!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盧浮宮

進入21世紀後,已經90歲高齡的貝聿銘再次回到中國。

這一次,他接下了蘇州博物館的項目,他将自己多年積累的建築智慧以及對家鄉的情感全部融會其中。

為了充分表達蘇州園林給人的那種詩意感受,貝聿銘在博物館的空間中塑造了一處山水園。他将中國古典的山水畫融入到設計理念中,“以壁為紙,以石為繪”,模仿宋代畫家米芾的“米氏雲山”,用多個石片和水的倒影效果呈現出一幅立體山水圖。水墨山水仿佛從畫卷中來到現實。

這一設計理念既結合了蘇州園林的特色,也為古典注入現代元素,将蘇州博物館建成了這個城市最具靈氣的地方。

從“獅子林”出發,抵達世界建築巅峰

▲ 蘇州博物館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

作為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為建築界留下了許多發人深思的句子,如:

“讓光線來做設計”

“建築是對陽光下的各種體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處理。”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

這些對建築的信念,與貝聿銘的作品一起,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财富。

走近博雅雲課堂

人類教育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博雅雲課堂一直在路上

2021年最受關注的十大博雅課程

誠邀 | 博雅雲課堂邀您陪孩子一起探尋世界

安靜地啟航,在不确定的時代向着可确知的未來

博雅雲課堂:打開孩子夢想的天空

中國小博雅(通識)教育整體解決方案

獲獎啦!博雅雲課堂SPOC平台榮獲第五屆教博會最高獎SERVE獎!

配圖|杏子 責編|阿諾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