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援,文未已标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北部聯合2024演習,中國幾十艘艦艇雲集日本海,一場國與國之間的軍事合作開始。
此次聯合軍演,是中俄兩國為應對越來越緊張的周邊态勢,抵禦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事壓力,同時促進兩國海軍官兵之間交流與戰術進步,而所特地舉行了一次軍事演習。
同時,為了應對來自西方天空的軍事壓迫,中國39萬空軍,3000架作戰飛機嚴陣以待。在東海天空之中,與西方勢力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巅峰對決。
F35閃電出擊,殲20威龍劃破長空,兩個世界之間最先進的戰機,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巅峰較量。
似乎在宣告,究竟誰才是新的天空之王?
中國一方則顯得遊刃有餘,美國一方看似形勢逼人,實則外強中幹。
美國何故躊躇至此?原是美空軍四大短闆不如解放軍。
一、裝備規模
自從兩千年之後,美國裝備了f22戰鬥機,世界空戰領域就進入了新的競争賽道。
傳統機動性作為重點的戰鬥機,如今逐漸将隐身化視為技術名額的第一要務。
在世界先進戰鬥機中,誰的隐身性能好誰就有更大可能獲得戰争的勝利。
中國和美國的空中戰機曾在模拟對抗中打出過一比百的戰損比,要知道這是模拟戰争的極限,而不是真實戰争的極限。
換句話說在航空航彈都允許的情況下,這戰損比還将再度上升。
06年以後服役的f22戰鬥機,經過曆史的證明已經被證明是外強中幹不好用。
現存雖然依舊有187架戰鬥機,實際上無法和資料鍊整合,在以預警機為主導的現代空戰領域之下,這些戰機注定隻能是活靶子。
美空軍現在真正的看家戰機是f35,據稱現有裝備數量已經超過500架,環顧全球f35産量已超過1000架。
從數量上來講f35這一機型,已經是五代機中世界之最。
與之相對應的中國被披露現有戰鬥機兩千架左右,殲20裝備規模在300餘架。
那麼是不是說明中國在與美國對戰時無一戰之力?不盡然。
根據美西方後續媒體的披露,F35在設計上和後勤保障上存在更大的隐患。
今年3月美國五角大樓宣布,F35戰鬥機預計每年生産超過150架,這看似洶洶而來的生産數量,實際上在掩飾美空軍無機可用的窘迫。
試想如果美空軍真的如其宣傳的裝備規模,何故如此惺惺作态?
有資料表示現如今美空軍中依舊可以正常飛行戰鬥巡航的f35僅有55%,并且該機型累計還存在966處技術問題。
這些缺陷如果無法被彌補,那麼該飛機在作戰時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風險出現。
是以美國空軍宣傳了500架裝備規模,實際可作戰飛機數量卻遠不如大陸,由此難怪美國十分急迫的擴大生産規模。
二、性能差距
五代機以4s作為标準,超機動,超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态勢感覺。
從機動性來講,作為通用作戰平台的f35,其設計定位就嚴重限制了其機動性。
在設計這款戰機之初,美國要求通用性必須同時符合海軍和空軍的要求,由此一款戰機分出了三個型号。
通常來講在一個作戰平台上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切割修改,必然會造成大量的設計重量浪費,以及結構備援。
例如f35b有一款升力風扇,而其餘兩款沒有。
在同樣的機體,同樣的發動機之下,其餘兩款型号就不得不額外配置設定重量來平衡。
在航空業界設計時曆來有為減輕一克重量而不斷努力的習慣。
F35如此大規模的浪費機體重量,最終使得其不得不以輕型戰機的體量,扛起了中型戰機的重量。
而為了增加發動機的推力,美國破天荒的提高了f35的涵道比,這使得其擁有了大推力的同時失去了高速度。
現代空戰一套基礎的作戰理論在于,能量轉換理論。
相關專家認為近距空戰,實質上是發動機推力與作戰重力勢能之間的不斷轉換,如此就對高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方面美國戰鬥機是弱項,即便通過矢量推力技術可以迅速改變機頭方向,但也無法扭轉其不斷損失重力勢能的現狀。
而且在升力系數方面,中國殲20曾經全面對标f22并且超越,而f35被證明是f22機體設計的弱化版。
是以中國殲20轉換勢能的能力要高于f35。
而且F35這款發動機由于其較大的進氣口,嚴重增加了飛機的阻力,是以這款戰鬥機被證明不開加力的情況下無法進入超音速。
所謂超音速巡航是指飛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進入超音速,并且長時間巡航飛行。
這一點中國可以完成,而美國的f35其設計注定了隻能望其項背。
比數量美國落後,比品質中國殲20,尤其是新設計的殲20B已經被證明是世界第一款5.5代戰鬥機。
中國曆年來為人所诟病的發動機技術,如今随着新型渦扇15發動機進入服役,也被一概滿足。
直接令其成為超越f22制霸全球的存在,來自霸主的一拳,就問f35憑什麼抵擋?
三、可用裝備不足
軍隊與軍隊之間的對抗,從來不是武器之間紙面資料的對比。
如今美國雖然裝備了數量衆多的f35,但由于其航程較短,實際能夠覆寫到東亞的數量極其有限。
除了傳統盟友日本、南韓等國提供的先進戰機,美國所能依靠的主要還是其航母上搭載的七八十架f18。
此前美國空軍已經被證明即将複産f18,以此來彌補f35造成的戰力缺損。
這款戰鬥機是标準的四代機,其綜合作戰性能尚不如中國建設的第一代殲15。
如今美國雖然擁有11艘航母,但是按照1/3維修,1/3輪換,1/3執行任務來看。
美國最多一次性往東亞投送兩艘航母,否則其大西洋領域的霸權将被撼動。
憑借一百五六十架f18,就想全面壓制中國空軍簡直是癡心妄想。
更糟糕的現狀是美國與中國位置相對,美國想要遠端進攻隻能依靠所在基地以及運輸船進行後勤保障。
然而此等保障數量終究有限,而傳統日韓受限于美國尚不存在較大規模的工業建設。
由此即便中美雙方戰力旗鼓相當,随着戰争的持續美國在武器裝備補給上就會出現問題。
現代兵器一旦沒有了後勤保障,那就與一堆擺在地上的廢鐵基本無差别。
眼下中國已經有三艘航母,緊急狀況下可全部調集至東海參戰,根據傳聞,中國最新型号的隐身艦載機已經服役。
也就是說在現有體系之下,中國艦載機已經對美西方形成壓倒性優勢,1:100的可怕戰損比,或許有可能從演習轉為實戰。
四、體系化作戰落後
曾幾何時空軍之間的對抗僅僅是飛機與飛機之間。
當世界進入新世紀以來,預警機的廣泛服役使得空軍作戰越來越依靠體系。
戰鬥機雖然同樣擁有雷達,但俨然已經從主力轉變為了火力投送平台。通常在飛機進攻的時候,後面會跟着預警機進行空中預警。
在預警機領域,尤其是在雷達方面,中國已經領先美國至少一代。
這一點從中國近年來預警機多點開花便能看出。
相比較起中國的不斷下餃子,美國隻能在E2的基礎上不斷修修改改。
E2是海軍艦載預警機的王者,但是和從陸地起飛的預警機相比,宛如小弟見了大哥一般,綜合作戰性能根本沒法比。
而且中國還有地面雷達、地面保障部隊、防空部隊的火力支援。
中國空軍的航空駕駛員們并不是自己在戰鬥,憑借地面提供的後勤保障,中國空軍可以在空中盡可能早的先敵發現,先敵開火。
在現代防空飛彈的體系之下,一旦被敵軍防空飛彈鎖定幾乎沒有脫身的可能性。
早一秒發現敵人,保全己身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國最強的超遠端空空飛彈射程可達500km,不僅可以遠端擊殺敵人空軍戰機,又可以提前将敵人的預警機擊落。
如此一來敵人就變成了瞎子,隻能任我宰割。
憑借這強悍的一點,你美國空軍拿什麼赢?
結語
中美如果在太平洋上交手,中國或許隻能防守,但如果在中國家門口,那受欺負的一定不會是中國。
後勤保障、戰機性能、作戰體系、裝備規模全都與中國相距甚遠的情況下,美國敢來中國門口放肆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或許是執着于過去的榮光不肯放棄,也或許是心中存在僥幸想要賭上一賭,但無論如何美國的結果都隻有一個失敗的結局。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檔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衆勿對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争議、事件版權或圖檔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将予以删除。
參考資料:
世界三大隐身戰機三足鼎立!F35已裝備300架,蘇57和殲20有多少?
2020-02-19 米粉防務
39萬兵力,近3000架中國軍機嚴陣以待,美空軍四大短闆不如解放軍
2024-09-13 一隻優雅的羊
中美五代機大比拼:殲-20數量被曝破300,F-35全速拼年産156架
2024-03-16 海陸空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