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老的“風水”學說中,“龍脈”就像大地的血管,流淌着神秘的能量。龍脈上有三處陵墓,千百年來讓無數盜墓賊、考古學家都铩羽而歸。
挖秦始皇陵那是真有生命危險,武則天陵則是根本挖不動,黃帝陵更沒一個人敢碰!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01
秦始皇陵:不敢挖
《三輔故事》中記載了一則玄妙的故事:西楚霸王項羽率30萬大軍欲破秦陵,忽見一隻金雁自墓中振翅而出,繼而向南飛去。百餘年後,一位名叫張善的官吏收到一隻金雁,竟一眼認出它出自秦始皇陵!
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傳說,讓後世對那位千古一帝的長眠之地愈發神往。
盜墓界的傳奇人物姚玉忠曾說,天下隻有我能開啟秦始皇陵。若無我相助,考古專家再鑽研幾百年也是徒勞!
那麼這座舉世矚目的帝王陵寝到底神奇在哪?除了已發掘的兵馬俑外,其主墓室深藏于西安骊山腳下30米的地底,呈倒金字塔形構造。
幾十年來,關于是否開啟陵墓的争論從未停歇,卻始終無人敢最終拍闆。專家的勘探結果令人震撼,整個陵區面積相當于78個故宮,規模遠超埃及金字塔。
但更驚人的是《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記載居然是真實的,現代科技探測出,墓室中水銀含量至少百噸。
最神奇的是,汞分布呈現東北、西南濃度高,東南、西北濃度低的特征,恰似渤海與黃河的流域分布。這位千古一帝竟真的用水銀再造了華夏山河!
這些劇毒的水銀不僅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權,更形成了幾乎無敵的防腐屏障。
不知多少觊觎陪葬珍寶的盜墓者,都被這緻命的汞霧永遠留在了地宮外圍。
從已出土的兵馬俑便可想見,主墓室中必定珍藏着更多超乎想象的奇珍異寶。
史籍記載,地宮中還暗藏無數奪命機關。正因如此,即便現代考古技術如此發達,盜墓賊也虎視眈眈,但這座陵墓依然保持着它的神秘。
古人深信帝王陵寝關乎國運,而骊山作為秦嶺龍脈的"龍珠"所在,正是風水學中"聚天地靈氣"的絕佳寶地。
02
乾陵 :挖不動
陝西鹹陽的梁山之巅,沉睡着一座令無數盜墓者敗興而歸的帝王陵寝,乾陵。這座唐代規模最宏大的合葬墓,安息着唐高宗李治與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曆經1300餘年風雨,至今仍保持着"唐陵唯一未被盜掘"的神秘傳奇。
相傳,武則天為了選擇陵墓的最佳位置,找來當時最有名的兩位能人:袁天罡和李淳風。
這兩個人在全國各地尋找“風水寶地”,足足花了3年的時間。直到袁天罡在乾縣附近發現了梁山,非常激動的用一枚銅錢在山上做了标記。
巧的是李淳風也走了很久,終于找到了梁山,把一顆鐵釘釘在了山上做了記号。
等武則天派人去尋找記号時,既然驚奇的發現,鐵釘正好在銅錢的孔裡!
現在如果從天空俯瞰乾陵,更巧合的是,整體的形狀居然神似一隻展翅的鳳凰,這也和“唯一的女皇”呼應了。
乾陵營建正值盛唐巅峰,國力充沛。陵墓整體的占地面積居然達到230萬平方米,堪稱曆代皇陵之最。
唐高宗下葬是,武則天給他的陪葬,相當于全國1/3的财政收入,等武則天下葬時,兒子唐中宗為表孝心,更是将整個宮中1/3的珍寶都做了陪葬。
由此可以想象,這座陵墓放了多少令人垂涎三尺的寶貝,是以千百年來,想打它主意的人前赴後繼的都趕到梁山。
唐朝末年,黃巢帶着40萬大軍來挖陵,愣是把半座山都挖秃了也沒找到墓道口。現在如果用無人機航拍,還能看到那條“黃巢溝”。
後來的溫韬被稱為"盜墓皇帝",一生成功挖了17座唐陵,卻在乾陵這遇到了“滑鐵盧”。
民國時期挖墓不單單是鋤頭鐵鍬,更有炸藥,槍炮,按說應該更輕松。當時的陝西軍閥孫連仲借着演習的名義,帶着一個團去炸山,足足炸了半個多月,也沒找到陵墓入口。
直到1958年冬,當地村民在梁山采石時,卻無意間炸出了幾根像是人工制作的石條,上面刻着根本看不懂的文字。神秘的乾陵墓道,終于展現在大家面前。
如今,乾陵無字碑上斑駁的痕迹,和這座凝聚盛唐氣象的地下宮殿,仿佛都在訴說着那段未被驚擾的傳奇。
03
黃帝陵:不能挖
相比之下,黃帝陵雖然沒那麼多傳說,但它的"殺傷力"反而最大。
黃帝幾乎奠定了整個中華文明,在所有中國人心中的位置都舉足輕重。他的頭銜不僅有中華民族的祖先,還有中國古代第一位帝王,華夏第一位古帝。
中國曆代君王都會祭祀黃帝,而且以此為榮。關于黃帝陵的位置,除了陝西黃陵外,也有專家認為河南靈寶、甘肅慶陽、北京平谷、山西臨汾等等都有可能。
秦始皇陵有千軍萬馬俑陣,但沒有人自稱"始皇子孫"。乾陵有女皇傳奇,但無人會為它血脈沸騰。
唯獨黃帝陵,能讓全球華人不分地域、不分時代,共同喊出一句,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這才是真正的"殺傷力",它不是金銀财寶的誘惑,而是文明根脈的力量。隻要中華文明還在,黃帝陵就永遠是最神聖的所在。
是以至今沒有一個人對它進行大規模的考古和挖掘,黃帝陵不靠機關防盜,不靠“風水”護佑,而是靠着千百年來的文化認同,讓所有中國人自發守護。
04
龍脈到底是什麼?
在中國古老的風水學說中,"龍脈"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概念。它并非虛無缥缈的傳說,而是指那些蜿蜒起伏、氣勢磅礴的山脈。
這些山脈猶如巨龍盤踞大地,山脊是龍的脊梁,峰巒是龍的鱗甲,草木是龍的毛發。
古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将自然地貌人格化,認為昆侖山是萬山之祖,是中華龍脈的源頭。
曆代帝王對此深信不疑,他們派遣最精通風水的大師踏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那個能彙聚天地靈氣的核心位置。
他們堅信隻要安眠于龍脈要穴,就能保佑王朝千秋萬代,永世昌盛。
然而,龍脈之說終究隻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方式。那些沉睡在地下的文明瑰寶,或許正以它們的方式守護着中華文明的密碼。
當我們站在巍峨群山之間,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不禁會感歎,有些奧秘,還是讓它繼續沉睡吧,保持适當的距離與敬畏,也許才是對這些文化遺産最好的保護。
各位讀者,在您看來,哪座帝王陵寝最神秘?是武則天無字碑的乾陵?還是至今未被發掘的秦始皇地宮?
參考資料
秒懂百科-《乾陵為何被稱為“曆代諸皇陵之冠”?》
華商網-2018.11.2-《尋唐迹·探訪唐乾陵丨看大唐第一陵背後的秘密》
秒懂百科-《一分鐘帶你遊遍秦始皇陵地宮》
封面新聞-2020.2.28-《秦始皇陵如果被打開,裡面會有什麼?》
秒懂百科-《一分鐘了解黃帝陵》
秒懂百科-《乾陵為何被稱為“曆代諸皇陵之冠”?》
封面新聞-2020.2.28-《秦始皇陵如果被打開,裡面會有什麼?》
華商網-2018.11.2-《尋唐迹·探訪唐乾陵丨看大唐第一陵背後的秘密》
秒懂百科-《一分鐘帶你遊遍秦始皇陵地宮》
秒懂百科-《一分鐘了解黃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