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9 月 25 日,孟晚舟一襲紅裙,優雅地走下飛機,随後彎腰摸了摸地面,這一幕,深深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裡。
她被加拿大非法關押了 1028 天,如今終于回到祖國懷抱,上萬群衆自發趕來,激動不已。
因為這不僅僅是孟晚舟個人的勝利,也是中國力量的有力彰顯。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那個背後使壞的卑劣推手——彙豐銀行,此刻正大廈将傾,陷入可悲的境地,讓人直呼痛快!
1
2018年12月1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卻成為了華為高管孟晚舟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當時她正要從加拿大溫哥華轉機回國,誰也沒想到,這位優雅的職業女性剛走下飛機,就被加拿大警方以"應美國要求"為由當場逮捕。
這事兒說來特别蹊跷。孟晚舟明明隻是路過溫哥華轉機,既不是終點站,也沒打算入境加拿大。可加拿大警方就像提前埋伏好一樣,突然就冒出來把人給扣了。
更離譜的是美國那邊的指控理由——說孟晚舟"欺騙"彙豐銀行,隐瞞華為在伊朗的業務往來,涉嫌"銀行欺詐"。
消息傳回國内,全國人民都炸鍋了。任正非老爺子在接受采訪時,強忍着淚水說:"作為父親,我當然心疼女兒。但華為絕不會因為這件事就屈服。"
要知道,當時孟晚舟不僅被戴上手铐,還被關進了加拿大的監獄。華為連夜組建了一支堪稱"夢之隊"的律師團,從加拿大、美國、英國請來了最頂尖的律師。
後來有知情人透露,光是準備的法律材料就能裝滿好幾個大行李箱,堆起來比人還高。
中國政府的反應更是迅速。外交部連夜召見加拿大和美國駐華大使,發言人耿爽在記者會上拍着桌子說:"這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中方要求立即放人!"
那段時間,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的從業人員天天往監獄跑,確定孟晚舟在裡面沒受委屈。
經過中國政府近三年的不懈努力,2021年9月,孟晚舟終于重獲自由。
而随着案件細節的逐漸披露,彙豐銀行那張虛僞的面具也被徹底撕了下來。
2
時間要倒回2013年,當時彙豐因為涉嫌給墨西哥毒枭洗錢,被美國司法部罰了19億美元。這可不是小數目,彙豐高層急得團團轉。
就在這時,他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華為當"替罪羊"獻給美國人。
他們偷偷把華為的内部檔案打包送給了美國司法部,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孟晚舟2013年8月在香港一家餐廳向彙豐高管做彙報時用的PPT。
這份PPT本來是華為主動向彙豐說明其在伊朗的業務情況,結果被彙豐斷章取義,硬生生說成是"欺詐證據"。
更惡心的是,彙豐内部郵件顯示,他們高管早就開過會讨論過華為在伊朗的業務。有郵件明确寫着:"華為在伊朗有合規的業務往來,這點我們很清楚。"
但為了讨好美國爸爸,他們硬是裝傻充愣,在法庭上說自己"被蒙在鼓裡"。
英國《金融時報》後來曝光,彙豐當時和美國司法部達成了秘密協定:隻要配合搞華為,之前的洗錢案就從輕發落。這簡直就是現代版的"拿人錢财,替人消災"!
連一向親西方的《經濟學人》都看不下去了,發文說彙豐這是"商業道德的最低點"。
最諷刺的是,彙豐總部大樓裡還挂着"誠信為本"的牌匾,官網首頁至今還寫着"客戶信任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彙豐這波"賣友求榮"的操作,很快就遭到了市場的無情打臉。
3
2020年财報一出,整個金融圈都驚呆了——彙豐稅前利潤暴跌34%,創下建行150多年來最大跌幅!最慘的是亞洲市場,利潤占比直接從87.5%跌到65.3%,等于腰斬。
更緻命的是,中國客戶對彙豐的信任度直線下滑。第三方調查顯示,2021年彙豐在中國的客戶滿意度直接從行業前五跌出前十。
有位在彙豐存了20年的老客戶說:"我甯可把錢存枕頭底下,也不放這種背信棄義的銀行!"
更狠的是多家央企,中石油、中鐵建這些"大金主"紛紛撤資轉投中資銀行。
2021年初,彙豐不得不揮淚大裁員,一口氣裁掉3.5萬人,相當于每7個員工就有1個卷鋪蓋走人。
香港和内地分行成了重災區,有員工哭訴:"上午還在給客戶辦業務,下午就收到裁員通知。"更慘的是那些剛畢業的管培生,入職不到半年就被"優化"了。
資本市場更是毫不留情。彙豐股價從2018年的70港元一路跳水到40港元,連一向看好外資行的摩根士丹利都下調評級,直言"信譽破産比财務破産更可怕"。
更讓彙豐難堪的是,在其焦頭爛額之際,中國金融市場卻迎來了新一輪開放。
2020年以來,中國取消了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并進一步擴大了金融業對外開放。
然而,這些政策紅利與彙豐似乎已經漸行漸遠。
一位金融業内人士坦言:"在金融這個講究信譽的行業,一旦失去信任,想要重新赢得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
結語
如今,彙豐正在為其背叛行為付出沉重代價。除了業績下滑、裁員縮表外,這家老牌銀行還面臨着更深層次的危機:企業文化的崩塌和品牌價值的貶值。
最新釋出的全球銀行品牌價值榜上,彙豐被工行、建行這些中資銀行遠遠甩在身後。
要我說,這就是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做生意講究"誠信"二字,你把客戶當籌碼,市場就會把你當笑話!
對此,大家怎麼看?
免責聲明:該文章的内容和圖檔,均來源于機構官網、媒體網絡和第三方平台等公開資訊,如有侵權、資訊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系本人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