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雨霧亂雲飛,漢使旌旗繞翠微”,這句詩描寫的是素有“河西門戶”之稱的烏鞘嶺。烏鞘嶺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内,是河西走廊東端起點,最高峰海拔3500多米,地勢險要。
烏鞘嶺位于大陸地形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交界處,是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嶺,也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幹旱區和半幹旱區的分界線。這裡自古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張骞、玄奘經這裡輾轉西去,少年将軍霍去病從這裡遠擊匈奴,漢、明長城在這裡交彙,無數驚心動魄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曆史的硝煙遠去,今天的烏鞘嶺已成為著名旅遊地,蘭張高鐵蘭武段剛剛通車,時速可達250公裡的列車在新烏鞘嶺隧道中穿行,讓昔日偏遠之地不再遙遠。
7月8日,在蘭張高鐵蘭武段,列車駛出新烏鞘嶺隧道(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7月8日,列車行駛在烏鞘嶺下的蘭張高鐵蘭武段上(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8日,遊客在烏鞘嶺上的木棧道上遊覽賞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遊客在烏鞘嶺下的抓喜秀龍草原帳篷城遊覽。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1日拍攝的抓喜秀龍草原帳篷城,遠處為馬牙雪山(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拜占龍攝)
7月8日,羊群在烏鞘嶺下的草場上覓食。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抓喜秀龍草原帳篷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8日,雨後的烏鞘嶺上空雲霧缭繞(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抓喜秀龍草原帳篷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烽燧。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7月8日,烏鞘嶺上的312國道和明長城并列而行(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遊客在烏鞘嶺上的木棧道上遊覽賞景。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和遠處的村莊。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風光。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烽燧。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在烏鞘嶺上拍攝的“河西門戶烏鞘嶺”石碑。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7月8日拍攝的烏鞘嶺下的明長城。 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