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作者:魅力蜀山首創之區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在蜀山區三裡庵街道竹蔭裡社群黨群服務中心一層大廳的一個角落,放置着一張辦公桌和幾把椅子,牆上是“老孟面對面 服務零距離”。這一方角落是竹蔭裡社群黨委書記孟霞的工作陣地,也是她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服務陣地。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老孟面對面,服務零距離”。

為進一步做深做實基層治理工作,切實解決群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社群立足實際,将社群黨委書記的辦公室搬到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友善書記直接為群衆解決問題,通過上門聽意見、坐班解糾紛、線上悉情況,推行“書記面對面”制度。

把“民生問題”變“幸福清單”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竹蔭裡社群老舊小區多,居民中老人占比較大。60歲以上3200多人,80歲以上600餘人。孟霞在社群工作18年來,耐心解決社群事務、居民居家養老和家庭沖突調解等難題。“在一層大廳坐班的時候,我更多解決的是居民鄰裡糾紛等問題。”孟霞告訴記者。

有一次,居民陳女士哭着來找孟霞,仔細詢問後才得知她被家暴了。孟霞當即就找到胡先生,多次告訴他相關法律。在孟霞的見證下,胡先生寫下保證書,此後孟霞經常上門随訪,了解情況。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沖突雙方簽訂調解協定。

“家庭生活,多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孟霞說,工作以來,她調解大大小小家庭沖突、鄰裡糾紛、遺産糾紛不下百起。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準确了解居民訴求并解決,孟霞把自己的辦公地點搬到了大廳。同時,社群按照“一小區一支部,一小區一陣地”的原則,建立小區黨組織16個、黨群服務站3個,設立六裡紅亭、歇歇角、睦鄰中心等功能室,提升群衆幸福感。

“‘書記面對面’的内涵更加豐富。”孟霞告訴記者,除了坐班解糾紛,還包括書記上門聽意見、線上悉情況,通過走訪社群空巢老人家庭、每天到社群轉一轉,了解居民所思所想,把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變為“幸福清單”。

“我們喜歡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要是社群裡有一個供我們聊天、活動的地方就更好了”“我們小區好像還缺一個健身場所”……在走訪過程中,孟霞了解到居民對社群建設公共設施的需求。孟霞主動回應,關聯小區物業、業委會與街道社群建設部等協商共建,并積極協調場地和資源,推動設施裝置落實到位,為社群新增一處健身驿站,得到群衆贊揚。

多方協同形成良性互動竹蔭裡社群将小區治理區域劃定為8個網格,由社群從業人員擔任網格長,并整合紅色小管家、物業、業委會力量,實作網格治理方面的人員互補、資源共享、整體推進,共同助力社群治理全面提檔更新。

孟霞說,社群内老舊小區較多,有亂擺亂賣等市容環境問題,且存在執法力量不足、執法專業性不強等問題。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行走的議事廳”調解居民“煩心事”。

推動“書記面對面”工作機制後,孟霞多次調研聽取群衆意見,與街道城管部門充分溝通,确定以龍河路沿線為抓手,拆除沿街商戶違章違建40餘處,整治10餘家流動攤點,督促沿街商戶規範經營。

另外,社群黨委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針對小區基礎設施落後、道路狹窄,路面坑凹不平、窨井蓋老化損壞污水溢出、樓梯間亂堆亂放、樓前無序停車等問題,在居民網格群多次征集居民意見建議。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與社群民警共同為居民解憂。

孟霞對其中的老舊小區“飛線”充電進行多次協調溝通,但“飛線”充電現象還是屢禁不止。孟霞轉變思路,主動聯系充電企業,配合相關部門,規劃場地并落實充電防雨棚、充電電表等改造,“飛線”充電問題迎刃而解。

“在推行‘書記面對面’工作機制過程中,我們突出問題整改整治,緊盯民心所向,完善以黨組織為橋梁的溝通協調機制,以‘零距離’形式增強各層級各機關間關聯協作,促進形成‘面對面談’的良性互動。”孟霞說。

來源 | 杜蓉 陳正 孫雨靜

稽核 | 朱琛琛 責編 | 吳亞曉嶽 編輯 | 張靜 丁夢宇

平台建設及技術支援 | 安徽新媒體集團

社群書記的辦公桌搬進了黨群服務大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