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迷信書單、不迷信專家,作家梁鴻、李清源對談:閱讀寫作的意義是“完成個人”

作者:大河報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張晶晶

回到故鄉河南,梁鴻再次暢談故鄉于寫作的意義。

梁鴻說,人特别容易有漂泊感,但故鄉會讓人産生一種穩定感,這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渴望,會彌補當下缺失的情感。

“通過單個人的腳印,看他如何從鄉村來到城市,又或是怎樣從城市回到鄉村,某種程度上,就會對這個時代有一個感性的、總括的認識。”

《中國在梁莊》和《出梁莊記》相繼出版後,梁鴻的名字越來越為人熟知。她以家鄉梁莊為背景,描寫中國農村和農民的現狀,讓她成為非虛構領域的代表作家。

4月21日,梁鴻與作家李清源做客鄭州中原圖書大廈,與河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楊莉及諸多讀者,分享各自的閱讀心得。

不迷信書單、不迷信專家,作家梁鴻、李清源對談:閱讀寫作的意義是“完成個人”
不迷信書單,不迷信“大家”

作家李清源的文字曾被梁鴻評價為,“語峰機敏犀利,卻又有洞透世事的寬容,對社會變遷和曆史風雲中的人性有極為準确的把握”。

他觀察到當下讀者的“買書”和“讀書”現象:

“醫生給一個病人看完病,感覺判斷很準确,用藥也準确,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患者給你打電話說,醫生藥沒用。你問他,你怎麼吃的?他說我沒吃。很多人都是這樣,我把藥買回去了,就算吃了。讀書也是,我把書買回去放在家裡邊,就算看了”。

藥和書類似,藥當然不能亂吃,書也不能亂讀。

李清源認為,大家都說讀書使人明智。有句話還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很多書讀了之後不但不讓你明智,可能還會讓人變蠢。

“錢鐘書曾經說過,人不識字的時候上人的當,識字的時候上出版物的當。我們面對這麼多書,讀書就成了碰運氣。運氣好找到一個好榜單,你讀到了一批好書,讓你變得更豐富,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就會掉坑裡。”

在讀書上,李清源笑談自己是個“刻薄”的人,“我看書比較挑,這是個可壞的毛病,容易挑刺兒,尤其是常識性的錯誤。看着書,突然出現一個很低級的常識錯誤,我就受不了。”包括一些名家的書也有類似錯誤,這讓他難了解,也難接受。

“怎麼讀書、怎樣有效閱讀,是值得讨論的命題。”李清源說,不迷信大家,不迷信專家,不迷信榜單。讀書是通過思考建立一種思維方式,擁有辨識能力,才能啟迪自己。

不迷信書單、不迷信專家,作家梁鴻、李清源對談:閱讀寫作的意義是“完成個人”

李清源

“寫作的意義更多在于完成個人”

浩瀚書海,梁鴻偶爾也會感到職業寫作人的厭倦:

“古今中外那麼多的書,永遠讀不完,不差你這一本,但那你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除了掙稿費之外。”

“掙稿費當然非常重要,我們要生存,稿費是巨大的驅動力。”

但是另一方面,梁鴻認為,寫作的意義更多在于“完成個人”。沒有那麼多高大上的社會意義,她更多是在完成個人的精神需求,“是自己特别想寫,如果不寫梁莊,感覺那幾年我都過不去,我就去寫”。

而到了現在,總有出版社來催,她剛好也有題材能寫,“本來想偷懶不想寫,後來出版社覺得寫的好像也還挺好的,我還是挺滿足的。”

是以,能夠表達一點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也是寫下去的緣由。

“——但是不要制造垃圾。我們真的要少制造一點垃圾。”

怎麼辨明算不算垃圾?

“我隻能說,對自己來說,作為受過一點知識教育的成年人,首先沒有糊弄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是糊弄出來的,為了出書而出書,為了拿個獎而出書,為了掙點稿費而出書,去迎合某種東西而寫作,沒有一點精神内驅力的話,那肯定是垃圾。即使獲獎還是垃圾。”

李清源補充說,除了對得起自己,表達自我對世界認知、對人的了解之外,更應該對得起讀者。

“寫出來了,印出來了,放到市場上了,别人看到了,不要讓人覺得浪費錢浪費時間。”

梁鴻認為,“不制造垃圾”需要整個社會的合力,作者要寫好書,出版社要出好書,宣傳工作要對這本書負責,合力之下,給讀者的才能是相對準确的。

不迷信書單、不迷信專家,作家梁鴻、李清源對談:閱讀寫作的意義是“完成個人”

梁鴻

閱讀是種能力,需要長期培養

對談現場,有讀者希望梁鴻分享自己的書單。

她表示,現在好書非常多,她覺得自己的書單不好分享。“因為我的書單不見得是你的書單。但是不管怎麼樣,被曆史和時間篩選出來的經典著作總不會浪費時間的。”

“不能要求讀者買之前辨識書的好壞。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有時候買書實際上是一場冒險。”

她認為,如果時間有限,還是選擇經典書籍,不管是曆史還是社會學、人類學、文學,都可以去讀。

閱讀是一種能力,它需要長期的培養。“不是說别人推薦、喂給你就可以了,那永遠也讀不好。長期系統閱讀之後,你才知道,文學、曆史學、美學有什麼好書,最終才有基本的鑒别能力。”

“就像經常吃精細烹調出來的菜,再看到粗糙的菜,自然就覺得這個菜不好吃。”

梁鴻認為,閱讀日常化很棒,它的前提就是真正訓練閱讀,閱讀需要時間,是沒有捷徑的。“如果沒有長期閱讀,不可能對複雜語言有體會的能力和審美的能力,沒有能力接收複雜的資訊”。

對于電子書和紙質書之争,梁鴻認為,閱讀沒有高低。

“跟我這個年齡比,很多年輕人更喜歡電子閱讀,這很正常,因為他們在電子制品中長大,電子書和他們的關系更緊密。可能對于我這個老人而言,當我拿着書本的時候,我覺得跟作者的精神空間更貼近,更能讓我進入思考,因為我小時候的經驗是書本閱讀。各有其愛,沒有優劣之分。”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中原大地傳媒股份公司主辦,河南文藝出版社、河南省新華書店承辦。在“最美四月天”閱讀季中,新華書店廣泛開展系列活動,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閱讀,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來源:大河報·豫視訊 編輯:劉惠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