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作者:文學報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以想象創造世界》是厄休拉·勒古恩與作家大衛·奈門的訪談錄,也是勒古恩生前最後的訪談錄,在如棱鏡般折射出豐富思想光路的對談中,我們得以看見“文字巫師”“科幻教母”标簽背後真實可愛的厄休拉·勒古恩。

文丨大衛·奈門

厄休拉·勒古恩說過:“小朋友很清楚世界上并不存在獨角獸,但他們也知道優秀的獨角獸作品必定是真實的。”

讀着《地海傳奇》長大的我,閱讀中就有上述感受。地海世界中,魔法是司空見慣的,巫師在大地上漫步,群龍在天空中翺翔。厄休拉·勒古恩的文字令我離真實世界愈來愈遠,但我的感受卻愈加真實。她本質上是一位充滿想象力的作家,而非為創作而創作的小說寫手。在她看來,想象力并非是用來打發時光的調味劑,可有可無;相反,人之為人,關鍵就在于想象力,正是想象力塑造了我們。她對此深信不疑,并告誡人們:“那些否定龍的存在的家夥,常常會被龍從體内吞噬。”

我打小就坐在勒古恩的想象之翼上四處冒險,一想到要采訪真實的厄休拉·勒古恩,我就禁不住好奇,見到她本人會是一番怎樣的體驗?一邊是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家、巫師,她用文字召喚了諸多世界;另一邊則是居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有血有肉的真實女性,日常就和我生活在同一片街區。在我就小說創作要素對她進行專題采訪以前,我真的很好奇巫師與肉體凡胎會如何聯系到一起。

我們初次見面是在科布電台的工作室裡。該社群電台位于波特蘭市的東部,主要由志願者出資營運。采訪中,厄休拉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就事論事、腳踏實地,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同時也絕不會讓挑事的人胡來。漫漫人生旅途,她經曆了許多,但她擁有的可不單單是豐富的經驗,經曆在她體内早已蛻變成了一種内在的智慧,也正因如此,她似乎無法忍受虛僞做作、裝腔作勢的行徑。後續接觸中,我對她的第一印象一次次被印證,我對她的看法也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紀錄片《勒古恩的多重世界》劇照

生活中的厄休拉與想象力豐富、總是翺翔在其他世界的厄休拉是否存在沖突呢?很奇怪,這一沖突好像并不存在。現實與想象力密不可分,一位作家,唯有其根須深入大地時,想象的枝幹才有可能伸向高空。但我和小說之外的厄休拉接觸得越多,我的感觸就越深,我越發覺得這在她身上是倒過來的。對她而言,正是她作品中的精神世界,以及充滿想象力的内容,賦予了生活中的她無限活力。

厄休拉·勒古恩早已蜚聲海外,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曾授予她“科幻小說大師”稱号,美國國會圖書館則授予她“在世傳奇”獎。盡管如此,她依舊堅持和小的獨立出版社合作,發表作品,我們總可以看到她活躍的身影。她也經常做客科布電台,她和電台代表的社群有共同的理念與關切,即為社會的邊緣群體和被忽視的群體發聲。我忍不住大膽猜想,或許正是地海、冬星、阿納瑞斯等想象世界,這些存在于她腦海中的其他可能的存在方式,為現實生活中的厄休拉注入了動力。它們看不見摸不着,卻影響着她的一言一行。

和她接觸後,我很快就發現文法、句法、句子結構這些看似最為平淡無奇的成分,也會在某種隐形事物的魔力催發下變得靈動起來,這些事物,或是隐藏于其後,或是超越其本身。從語句的長度、節奏、聲音,再到時态、視角、代詞,每一進制素都有其特有的曆史、故事及文化内涵。我們說不準結果的好壞,但它們至少可以化作一磚一瓦,成為具體的資訊,引領我們走向想象中的未來世界。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紀錄片《勒古恩的多重世界》劇照

Q&A

大衛·奈門:對繪畫、舞蹈、音樂等大多數藝術形式而言,模仿稱得上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對藝術家磨煉技藝、尋找自己的聲音或風格而言,至關重要。即使是那些最具實驗性、創新精神的畫家,也往往會有一段時間在繪畫風格上和前人相近。你向來都是大大方方地向人們推薦模仿,以此作為一種學習寫作的技巧,但傳統上講,好像很多作家都會覺得模仿有些别扭。

厄休拉·勒古恩:或許還談不上傳統上就如此,事實上,人們覺得模仿别扭是近來才有的現象。不論是哪種藝術形式,學習者都應将模仿看作學習的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你模仿的目的是學習、成長,而非出版。你非要出版,當然也可以,但你要點明“這是一部模仿海明威風格的作品”。

現如今,由于網際網路的普及、大學競争的愈演愈烈,模仿與抄襲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很多教師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就告誡人們不要模仿,這很愚蠢。你要想寫好,就必須閱讀優秀的作品,模仿其風格。倘若一位鋼琴演奏者連其他人的演奏都沒聽過,他又如何知道怎麼彈奏呢?模仿可以讓我們受益,但我覺得我們并沒有發揮好它的功效。

大衛·奈門:你經常強調聲音的重要性,稱語言的聲音是一切的起點,并且語言歸根結底是一種物質存在。

厄休拉·勒古恩:我可以聽到自己文字的聲音。我很小就開始寫詩,我腦海中會自然回蕩起文字的聲音。後來,我意識到很多人寫作是聽不到自己文字的聲音的,他們也不試圖去聽,他們的認知方式有更多的理論或智識色彩。但如果你的身體對文字有反應,如果你能聽見自己文字的聲音,那麼你就可以借由傾聽,找到對的韻律,這能幫你雕琢出幹淨的語句。

年輕作家總在講“找到自己的聲音”,但如果你都不肯傾聽自己的文字,又何從找到自己的聲音呢?對創作而言,文字的聲音非常關鍵,但我們講授詩歌以外的體裁時,又常常會忽視這一點,這就導緻很多人寫作時行文不暢,文章總是“咚、咚、咚”地響。到頭來,我們還納悶是哪裡出了問題。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紀錄片《勒古恩的多重世界》劇照

大衛·奈門:2000年舉辦的波特蘭文學藝術講座上,你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發言:

從回憶到經曆,從想象力到創造力、文字,隐藏其下的,均是韻律。回憶、想象力、文字,均随韻律而動。作家的使命就是不斷向下探索、深挖,直至感受到節奏的跳動,進而讓它指引回憶和想象力找到對的文字。

厄休拉·勒古恩:這要感謝弗吉尼亞·伍爾夫,她在給好友維塔的信件中,對節奏進行了精彩論述。她提出風格即節奏,并将節奏比作“意識中的波浪”。節奏的波浪先于文字而存在,并引領文字為其服務。

大衛·奈門:你引用伍爾夫,或許是因為她在節奏運用方面已做到了極緻。

厄休拉·勒古恩:她在作品中運用的節奏韻律,綿延含蓄,堪稱典範。但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其他優秀代表。我曾撰寫過一篇文章,讨論托爾金《魔戒》的節奏運用。短小的節奏借由重複,變為了整部作品的節奏。許多人鐘愛《魔戒》,想必也離不開作品中循環往複的短小節奏。可以說,《魔戒》的節奏捕獲了我們的心,讓我們樂在其中。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寫作中的托爾金

大衛·奈門:有趣的是,你不僅強調了解文法及相關術語的重要性,以及質詢文法規則的重要性。你還揭露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文法雖是寫作行當必不可少的工具,卻依舊有許多作家有意地回避它。

厄休拉·勒古恩:我出生于1929年,我們那一代人,包括比我小一點的,都是從國小文法的,文法早已深深印入了我們的腦海。我們熟知句子成分的專有名詞,我們也了解英語作為語言是如何運轉的。如今呢,大多數學校的學生都學不到這些了,學校對閱讀量的要求大不如前,對文法也講得很少。對作家而言,這就像被扔進了工匠的商店,他是進去了,但他從來沒有學過裡面五花八門的工具的名稱,更别提如何去使用它們了。我們能用十字螺絲刀來做什麼?甚至,十字螺絲刀是什麼?我們沒有給人們提供寫作的工具,卻一再空喊:“你也可以寫作!”“任何人都具備寫作的能力,隻要你肯坐下來,拿起筆寫就成!”可真相是不論我們做什麼,都要事先準備好相應的工具。

大衛·奈門:你提到過圖解句子的好處,認為圖解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語句的骨架。

厄休拉·勒古恩:我上學時并沒有學過圖解句子,我的上一代人倒是學過。我媽媽和姑婆都會用圖解的方法拆分句子,她們曾向我展示過這一技巧。我很喜歡圖解句子的過程,對那些具備圖解句子的意識的人來說,這是很有啟發性的。這就像描繪一匹馬的骨架,你畫完後肯定會感歎:“骨頭原來是這樣連接配接到一 起的!”

内容選自

[美] 厄休拉·勒古恩、

[美] 大衛·奈門/著

邢玮/譯

後浪丨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新媒體編輯:袁歡

配圖:紀錄片、資料圖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網誌

@文藝速效丸

小紅書

@41樓編輯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學報開啟訂閱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厄休拉·勒古恩:寫作者應将模仿看作學習工具,否則,模仿就會淪為抄襲丨夜讀·傾聽

郵發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價:61.80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