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你可曾想過,在那個饑荒肆虐的年代,一位地方官員竟然鼓勵商人擡高米價?這不是在火上澆油嗎?然而,就是這一看似荒謬的做法,最終卻化解了危機,拯救了無數生命。這位官員,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範仲淹。他的做法雖然出人意料,但卻蘊含着深遠的智慧和對百姓的關懷。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災情籠罩

1050年的江南,本應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年的春耕剛剛結束,農民們正期待着一個豐收年。然而,就在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幹旱卻徹底打亂了一切。

連日的酷暑将大地烤得幹裂開來,綠意盡失。田間的莊稼被徹底毀于一旦,農民們的一年辛勞就這樣付之東流。更可怕的是,這場幹旱并未就此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幾乎籠罩了整個江南地區。

浙江一帶,更是災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這裡本是全國糧食的重要産區,如今卻成了一片荒蕪之地。到處可見幹涸的河道、裂開的田垅,以及那些被暴曬得焦黃的莊稼稭稈。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而在城中,一些投機商人則趁機哄擡米價,讓本就捉襟見肘的百姓雪上加霜。他們将米價狠狠地擡高到了180錢一石,遠遠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街頭巷尾,到處可見饑民的身影。他們赤着腳,蓬頭垢面,口中唯有乞讨的話語。有的甚至已經奄奄一息,随時都可能撒手人寰。

眼看着這些可憐的生靈就要漸次凋零,朝廷也終于意識到了事态的嚴重性。如果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必将釀成無法收拾的後果。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窮則思變

正當朝野上下一片迷惘之際,一位久負盛名的賢相被派往浙江一線。他,就是範仲淹。作為北宋最傑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之一,範仲淹自然也深知眼下的危機。

一旦災情無法得到控制,暴動就指日可待。屆時,朝廷的統治也将受到嚴重的沖擊。是以,他必須想辦法迅速扭轉局面,才是上策。可是,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單純依靠官府的赈濟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朝廷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如果隻是一味地發放救濟糧,很快就會捉襟見肘。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于是,範仲淹開始着手謀劃一場大戲。他深知,要解決眼前的危機,必須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傳統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隻有打破正常,才能最終化解這場危機。

正所謂窮則思變,危難之際往往也是智慧的催生之時。面對如此棘手的局面,範仲淹開始運籌帷幄,精心策劃着一場場行動。他深知,這将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但隻要能夠最終拯救百姓于危難之中,一切付出都将是值得的。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引蛇出洞

第一步,就是要引導商人們将米價擡高。這一做法,無疑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可是,範仲淹卻有自己的考量。

他清楚地知道,隻要米價足夠高,定能吸引周邊地區的米商前來。屆時,浙江一帶的米價雖高,但供應卻也将大大充足。這就為後續的行動創造了條件。

可是,要如何才能讓商人們主動将米價擡高呢?範仲淹深知,單憑官府的指令是行不通的。畢竟,商人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如果米價被限制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他們自然不會樂意。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于是,範仲淹決定采取一種更為巧妙的方式。他先是召集了城中的商人,對他們進行了動員和鼓勵。隻要将米價擡高到一個足夠高的水準,他們就能賺取到可觀的利潤。

果不其然,範仲淹的計策很快就奏效了。當米價被擡高到180錢一石時,來自四面八方的米商紛紛湧入浙江,趁機發一筆橫财。他們對于眼前的利潤無不垂涎欲滴,根本想不到這隻是範仲淹精心布局的一個開端。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就在商人們為眼前的利潤而興奮雀躍之際,範仲淹卻再次出手了。他下令開放官倉,免費向百姓發放救濟糧。一時間,商人們手中的米價高得離譜,而官倉中的米卻是白白送給百姓。可想而知,沒有人會花重金購買商人們的高價米了。

眼見米價一路下跌,最終隻能以100錢的價格将米賣給百姓,商人們無不垂頭喪氣。他們原本指望能在浙江撈一筆,卻不曾想到最後竟然隻是換了一個地方賣米而已。

然而,就在商人們悻悻而歸之時,浙江的災情卻已經徹底解決了。百姓們不僅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到米糧,而且還能憑借自己的雙手賺取收入,渡過難關。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以工代赈

在化解了米價危機之後,範仲淹并沒有就此止步。他深知,單單依靠官府的赈濟是遠遠不夠的。隻有讓百姓自食其力,才能真正走出陰霾。

于是,他開始在官府和寺廟中為災民們安排工作。雖然報酬微薄,但總比整日遊手好閑、靠乞讨為生要強得多。這不僅能讓災民們獲得基本的生活來源,更能讓他們重拾自我價值和尊嚴。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與此同時,範仲淹還巧妙地利用了浙江一帶禮佛風氣盛行的特點。他組織了各種慶典活動,吸引了大批香客前來。這不僅為當地增添了人氣,也為災民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範仲淹的安排下,一些災民開始在寺廟中擔任香火工,負責照看香火;另一些則在廟會上擔任小商小販,售賣一些小吃和紀念品。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雖然收入不多,但至少能夠溫飽。更重要的是,他們重拾了自食其力的尊嚴,不再是被動地等待救濟。

就這樣,在範仲淹的精心安排下,浙江的災情很快就得到了徹底的解決。百姓們不再是被動地等待救濟,而是憑借自己的雙手賺取了生計。而朝廷,也是以免于了一場可能會動搖統治的暴亂。

鬧饑荒時,範仲淹竟下令漲米價,而災民竟然還拍手稱好,為啥

結語:

然而,範仲淹的智慧并非一蹴而就。他之是以能夠做出如此英明的決策,源于他對時局的深刻洞見,以及對百姓疾苦的切身體會。作為一位地方官員,他深知災情的嚴重性,也清楚單靠官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是以,他必須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

正是憑借着這種對民生的高度重視,範仲淹才能夠打破正常,采取一些看似荒謬的做法。他深知,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非權宜之計。可以說,正是這種精神,才是北宋能夠在動蕩年代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縱觀曆史,像範仲淹這樣的賢相并不多見。他們不僅具有遠見卓識,更懂得如何真正造福于民。正是有了這樣的人物,北宋才能在那個動蕩年代裡留下如此燦爛的文化遺産,成為後世景仰的對象。而範仲淹本人,也是以被後人賜予了"文正"的谥号,以彰顯他的卓越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