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作者:奇聞野史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2024年3月28日,日本再次通報兩起因服用小林藥業含有紅曲産品緻死的案例。

截至目前,已經有4名受害者離世,尚有超過百餘名受害者入院治療。

根據媒體報道,住院患者的情況不容樂觀。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随着越來越多的負面消息爆出,表面上,小林制藥正面臨着嚴重的公關危機,作為一個擁有百餘年曆史的行業巨物,如今的局面很容易讓公司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然而從公司的回應來看,小林制藥似乎并沒有将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回顧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是3月25日,小林制藥的股價盤中瘋狂跳水16.51%,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同日,公司釋出公告,因為33人使用公司生産的某種含有紅曲成分的保健品,而導緻腎部病變,26人因病情嚴重入院治療,是以才使得公司的股價異動。

從這份回應可知,小林制藥紅曲保健品緻人傷殘的情況其實從很早就出現了。

早在1月上旬,公司就收到了合作醫院發來的報告,至少六名患者異常入院,根據化驗結果,可能和紅曲保健品有關系。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然而當時的小林制藥卻一邊回複醫院,稱無法確定此份報告的合理性,一邊暗中利用自身的能量讓各大醫院噤聲,足足将事件捂了2個月之久!

直到碰上了更大的資本力量,在股市上現了原形,才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過錯,這就是實打實的欺瞞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 小林制藥紅曲保健品雖然有海外銷售管道,但是絕大多數還是用于供應本國,可見其根本不屑于對客戶進行分級,而是一視同仁地輕視和傷害。

在這種心态下,其所生産的産品,出現各種異常,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作為一家成熟的公司,既然産品問題無法避免,公關也是其挽回形象的重要手段。

畢竟巨額的賠償問題無法避免,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态度、友善的話語、自責的情緒,都有助于重新樹立公司的形象,如果處理得當,甚至公司形象會比沒發生問題時還高大上。

遺憾的是,小林制藥的行為,充分證明了其社會責任感的欠缺!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在确定産品問題後,小林制藥隻能給出了牽強的解釋,聲稱有6.9噸的紅區原材料混入了異常物質。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這個說法非常值得推敲,小林集團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所謂的異常物質,可能是外部投入、菌種異變、競争對手陷害,反正具體原因不明。

而這些原因,歸根結底,都是不可控的!

換句話說,小林制藥可控的品控環節,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除此之外,小林制藥還表示,截至目前,這種未知成分與消費者患病之間是否相關還沒有定論,充分擺出了一副為未知原因背鍋的可憐嘴臉。

然而在市場上,小林制藥不僅瘋狂召回在流通産品,還大力呼籲消費者立即停止服用這些産品。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當然了,小林制藥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傳統技能——躬匠精神!

小林制藥社長小林章浩在釋出會上瘋狂鞠躬緻歉,并信誓旦旦承諾查明原因,阻止事态惡化,積極履行使命,保衛日本社會的醫藥環境健康。

瞧他那慷慨激昂大談企業責任感的模樣,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小林制藥是受害者呢。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雖然小林制藥保健品緻死傷亡事件出現得措手不及,但是并非完全無迹可循。

其實,近二十年來,日本企業,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大型企業,早已頻繁爆發了品質問題、資料造假、召回标注不統一等問題。

各種鞠躬門、道歉門、辭職門、召回門的醜聞接二連三次第出現,這也給“日本制造”的“光環”不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許多學者表示,從日本的鋼鐵、汽車、食品加工到這次的醫藥行業,醜聞頻出背後的表面原因,可能是企業在生産制造、管理體制方面出現了嚴重問題,然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日本制造已經逐漸失去了競争力。

衆所周知,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能在上世紀70年代快速崛起,完全是因為美國的支援。

通過殖民模式,擷取和更新了較為完整的生産線,并且成功打入了西方市場。

這種盛景幾乎讓人們忘記了日本的工業當年完全是靠着山寨起家,隻能靠勞動密集型産業,犧牲了一整代人的人生去換取國家的發展。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不可否認,日本借助這一波政治紅利,在制藥、汽車、軟體、半導體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領先,然而當中國開啟一輪又一輪工業更新後,我們已經呈現後發制人的态勢。

反觀日本,由于其在工業4.0的浪潮中,選擇了與世界主流相悖的方向,是以其工業更新異常困難,繼而導緻産品競争力下降,在市場競争中節節敗退。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在日本的工業體系中,最具備競争力的産品是半導體、碳素纖維、合成生物制劑、化工原料等中間産品,而非直接投向市場的最終産品。

即使降低生産要求,也不易被直接揭發,很難被消費者直接發覺。

這種外部限制的減弱,“鼓勵”了生産企業心中的“惡之花”萌生與發芽,讓一些人铤而走險。

而小林制藥的問題,再一次印證了這一說法,也完美解釋了為何近年來日本制造醜聞不斷,節節敗退。

與其說此次事件是小林集團的醜聞,不如說這是日本制造走向衰敗的常态化反映罷了。

小林制藥紅曲緻死事件:外物污染、生物變異,借口總比辦法多!

日本制造一方面聲名在外,另一方面,各種生産管理漏洞始終在暗地裡躲藏。

隻不過日本社會向來“羞于”自揭醜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媒體也不會過度渲染企業醜聞,給經濟熱潑冷水!

這就給外界造成一種錯覺,認為日本企業都很優秀。

如今,世界進入資訊無障礙互動的時代,随着日本社會的變化,曝光這些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人們也意識到日企和其他企業并無二緻,隻是被光環和名譽所掩蓋。

小林制藥的醜聞,其實是日本制造走向衰敗的常态化反映,雖然這些資本巨頭多年來和政府關系融洽,壟斷了市場和輿論,但是此類醜聞對集團的打擊力度卻是不容小觑的,量變引起質變,最終或許會擊潰日本工業和經濟體系。

參考資料

本文中關于日本制造醜聞的部分内容,參考自英國廣播公司網《《Most of Japan’s cmopetitors sold far more EVs in 2020》,釋出于2021年3月6日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或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友善後續第一時間接收文章推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