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積極培育與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作者:金融博覽财富雜志
積極培育與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編者按: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确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标,強調推動大陸金融高品質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舉旗定向、謀篇布局,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本刊特别組織專題,約請相關專業人士圍繞财富管理領域如何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進行探讨和交流。

作者|方培雷 董希淼「方培雷為溫州銀行監事長,董希淼為招聯首席研究員、複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提要:

  • 當下,黨中央提出“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求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适應全球經濟金融競争的需要,更是大陸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需要。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2024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上司幹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并将其概括為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

中國金融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當下,黨中央提出“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五次元”闡釋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不僅是适應全球經濟金融競争的需要,更是大陸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世界各國之間的競争,尤其是金融領域的競争不斷加劇。在應對全球金融競争中,大陸不僅要加強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等“硬實力”的建設,還要促進理念、價值觀、行為規範等金融“軟實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們對金融文化研究不夠深入,對金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重視不足,一定程度上導緻金融行業出現一些風險和問題,如金融亂象和金融腐敗等問題。可以說,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是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提升國際競争力的現實需要,更是推動大陸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

總體來看,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五個次元既有觀念理念方面的原則要求、也有實踐執行層面的具體要求。如誠實守信、以義取利側重在理念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形成正确的經營觀、價值觀;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則側重在執行層面指導金融機構如何落實。同時,這五個次元又是有機統一的,如義與利并不沖突,二者互相成就、有機統一,隻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隻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赢。

●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

回顧中西方的金融曆史可以發現,西方金融的邏輯是價值交換和資源配置;而大陸古代金融遵循的是誠信讓利。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調誠實守信,就是要求金融領域要積極踐行“契約精神”,通過法治和德治共同提升中國金融的“軟實力”。

●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

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在《荀子·榮辱篇》中便指出: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近年來,金融機構紛紛通過減費讓利等措施讓利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援。同時,金融機構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可得性持續提升。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調以義取利,就是要求金融機構要順應大陸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衆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務的覆寫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

中華傳統商業文化特别強調穩健經營,“将本求利”是古代錢莊票号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事準則,與目前金融行業重視風險防範、堅持穩健發展的做法一脈相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未雨綢缪,時刻把防控風險擺在突出位置,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調穩健審慎,就是要求金融領域要尊重規模,該穩的要穩,該進的要進,既要穩健發展、又要防範風險,把握好金融工作的節奏和力度。

●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針對金融領域存在的資金層層嵌套、各類“僞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持續深入的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調守正創新,一方面,要求金融領域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堅守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另一方面,要求金融領域要結合新質生産力的要求,不斷創新有針對性的金融産品,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

●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剛剛過去的2023年,金融反腐依然呈高壓态勢,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不完全統計,2023年金融領域至少有101名管理人員被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2024年度工作會議上進一步重申,要堅決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全面強化“五大監管”。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調依法合規,一方面要求監管部門嚴格執法、敢于亮劍、提高違法成本,維護好金融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要知敬畏、守底線,隻有依法合規才能行穩緻遠。

“三方面”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将為中國金融行業注入傳承傳統、積極向上的文化基因,能更好地提升大陸金融“軟實力”,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具體來說,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五個次元都将對金融機構産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以“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為例。一直以來,經營利潤是商業銀行重要的考核名額,今後,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應更加注重義利并舉,更加注重發揮功能性作用,在高品質服務實體經濟中創造價值和利潤,進而實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這也意味着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業務結構、考核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機制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

金融文化與金融監管,一個側重德治和自律,一個側重法治和他律,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監管層正積極引導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參與者主動投入到金融文化的培育和建設中來,通過自律來潛移默化地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營造良好的金融文化環境,紮實推進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下一步,金融業特别是金融機構可從三個方面培育與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并以此作為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内容和動力。

首先,在觀念理念上,金融機構要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樹立正确的經營觀,以義取利,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營利性放在第二位,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作自身價值,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獲得合理回報。

其次,在業務發展上,金融機構要緊跟實體經濟金融需求,積極布局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同時,要做好風險防控,妥處存量、嚴防增量,有力有序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最後,在考核機制上,金融機構要以服務人民群衆和實體經濟需求為績效指揮棒,不斷優化考核标準,有效引導從業者“急企業之所急、想投資者之所想”,提升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适配度,以優質服務實作互利共赢。

(責任編輯:呂晶晶)

積極培育與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