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作者:狐狸晨曦

#精品長文創作季#

起兵推翻明朝,最後卻功敗垂成的“闖王”李自成,在他身故後的幾百年裡,一直争議不斷。滿清王朝和文人大儒,在《明史》《清史稿》等史書,以及各類文人筆記,野史傳說中,對他大肆抹黑,說他是殺人如麻、生吃人肉的惡魔。

而很多因為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等通俗書,成為“明粉”的現代人,同樣對李自成大肆抨擊,認為他為奪江山,起兵造反,四處流竄,裹挾百姓,四處流竄,滅亡明朝後,卻打不過滿清,是讓大明亡國、神州陸沉的千古罪人。

同樣,也有很多人出于樸素情感,對這個出身平民的義軍首領,充滿同情,并為他的功敗垂成,在滿清和地主豪強的夾擊下失敗,而扼腕痛惜。比如南明史巨擘顧誠老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末農民戰争史》,就通過詳實史料,推翻了對李自成的許多傳統認知。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李自成起兵反抗明朝,本身是無需指責的。明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責任,不在他而在明朝官府。

崇祯皇帝朱由檢固然是衣宵食旰,星夜既起,每朝不綴,從主觀立場也想努力勤政愛民,但他根本無力革除明朝二百多年積蓄的種種體制弊病,偏偏又連年遭遇天災,最後隻能顧頭不顧尾,拆東牆補西牆,于是乎,裁撤驿站,停修水利,赈災不利,引發抛家棄舍的流民萬千。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升鬥小民們遭了災荒,官府不思救濟,反要加稅,當百姓們連賣兒賣女的救命糧也被搶走,焉能不反?難道當官的可以在秦淮河畔詩酒風流,為民的活該吃觀音土,活該換着死孩子吃,活該全家餓死不成?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當堂堂大明内閣輔臣楊嗣昌,可以對百姓們公然喊出【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的時候,一切努力抗争着,想為自己努力找一條活路的人,不論做出怎樣的惡行,其實都是情有可原。

開局一個碗的遊方和尚朱重八,可以趁元末大亂,為子孫奪下這如畫江山。原是驿丞的李自成卻被其子孫開除失業,又眼見天災人禍,人心動蕩,流民四起,官逼民反,當然同樣可以來争天下,理直氣壯,天經地義。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然而,不妨看到一個曆史事實:當滿清入關時,天下漢人百姓抛棄了明朝麼?分明最先被抛棄的,正是某些人一廂情願以為“吊民伐罪”的正義之師,“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

明末衆多英傑,從鄭成功到李定國到張煌言,包括李自成的嗣孫李來亨在内,甯可要打着很多人眼裡“昏庸無能誤國”的崇祯帝和南明諸帝的大旗當幌子,矢志抗清半個世紀,而絕不是去用所謂“代表群眾和正義一方”的李自成的“大順”大旗。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此後二百餘年滿清治下,從來隻有漢人英傑一次次前赴後繼去“反清複明”,幾曾聽過“反清複順”?這便是真正的【人心向背】了。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大明王朝建立的前提,是明太祖朱元璋驅逐鞑虜,令華夏重光,日月重開大宋天。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明朝豈止恢複了宋朝的全部疆域,更将丢失數百年的雲南、河西、幽雲、遼東地區盡數收複。立國之後更多次出兵北伐,藍玉捕魚兒海大捷,将蒙元皇室一網成擒;朱棣橫絕大漠,蒙古部族無不望風景從,二百餘年天下,合法性早已十分鞏固。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相比之下,甲申之變後,李自成攻陷北京,逼死崇祯帝,接着卻在一片石之戰,被滿清八旗軍會同吳三桂關甯軍打得大敗。

在兩倍于己的敵軍内外夾擊下,李自成軍隊損失慘重,頭号悍将劉宗敏重傷,中層将校折損無數,在京畿和河北地區再難立足,被迫倉促西撤。在北京隻待了短短46天,滅明之舉盡成為人作嫁。

此後,李自成更節節敗退,丢失大片疆土,令滿清政權僅用一年時間便成功定鼎中原,其政權合法性自然也就蕩然無存。

此時南方大部分地區仍尊奉南明旗号,卻絕不會對“禍亂中原、逼死君父”的李自成有任何認同。撤退到長江邊的幾十萬大順軍部衆,正是前有阻截,後有追兵,幾近走投無路。

是以,當李自成意外戰死于九宮山後,他的嗣子李過,妻室高氏,面對人心浮動,将作鳥獸散的現實,隻得紛紛扔掉了不再得人心的“大順”旗号,而甯可歸順于同樣是日薄西山的南明政權,接受了南明的公、侯、伯等各種封爵。

李自成的嗣孫李來亨,最後率大順軍餘部堅守于茅麓山,抗擊清軍壯烈殉國的一代英雄,也是以大明臨國公的身份堂堂殉國。

我軒轅血裔炎黃貴胄,君臨東亞大陸已四千餘年,王朝更疊更是尋常之事,如畫江山從來并非一家一姓之私産。如果李自成能打敗滿清,開創新朝,我們當然絕不吝惜對他的任何誇獎,甚至可以把他誇贊為足可與朱元璋比肩的偉大民族英雄,曆史前五級别的一代明君聖主,隻可惜……誰讓他輸了?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李自成的罪過,并非是因為他滅亡明朝,而就是因為他打不過滿清,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兵敗身死,讓億萬漢人百姓沉淪于奴隸二百餘年,進而讓中華民族在近代化時代嚴重落伍于歐美列強,面臨不但亡國甚至滅種之危機。——這就是他的【曆史原罪】!是他一切節儉寬容、善待降将、“愛民如子”等等美好私德都掩蓋不了的曆史原罪!

成王敗寇,何必怨天尤人!

而且,李自成從登基成為大順永昌皇帝那一刻,就和崇祯皇帝一樣,同樣已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一份子了,那個年代根本誕生不了真正的更先進階級。

或者說,如果曆史可以假設,多給永昌皇帝兩年從容經營大順朝的時間,無非還是從劉邦到朱元璋,延續了快兩千年的那套,退伍傷殘軍人,軍功授田,為裡長為鄉老,重新組織生産,真以為少幾個土豪劣紳大地主,國家和政權就不能運轉了?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新朝政權,成功打敗了滿清,依舊隻能是地主階級的下一個封建王朝,而絕無任何可能成為真正先進的代表時代發展方向的政權。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是以,不必強行到古代曆史來刻舟求劍,更别一廂情願去把永昌皇帝陛下想象成革命軍,他僅僅就是一個失敗的封建帝王而已。

更何況,我們現代社會的每個人,追溯到遠古,其實都是300年前、500年前、1000年前的那些高富帥的後人,就算并非王侯将相,至少也是一方豪紳。

真正和他們同時代的那些不高不帥不富的人的基因,早已經都淘汰了,滅絕了。很簡單,以古代社會那種低生産力,一個普通平民的性命卑微如塵埃,随手可以被各種天災人禍輕易抹殺,如果後人不時來運轉發迹,他的基因究竟能延續三代?還是五代?

所謂物競天擇、适者生存就是如此。是以,後人論史時,感情更傾向于帝王将相們,倒也是天經地義,因為他們當然就是我們的真正血親遠祖,是他們的努力奮鬥,繁衍基因,才會有我們這些或争氣或不争氣的後人的存在。

當然,在近代化時代來臨,隻要是個漢人王朝,肯定就能比滿清這種“小族淩大國”的胡族征服王朝強。也包括“假設李自成成功滅清”的大順王朝在内。

但即使是這樣的漢朝王朝,即使能和沙皇俄國那樣,實作了近代化改革和工業革命,不但抵禦列強成功,更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到20世紀初最遲到一戰結束後,難道就不該被推翻麼?難道就不該被消滅麼?【共和】才代表着真正不容置疑的曆史進步。

明末諸勢力中,最具有時代先進性的,反而是福建鄭家這個海商集團,然而很可惜,作為在明末剛剛出現在曆史舞台上的新興海商勢力,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這幾位家主,在政治上嚴重不成熟,既缺乏逐鹿天下的野心與政治目标,又缺乏如滿清皇太極那樣,切實有效整合自身勢力,使之化為強有力國家機器的能力。

李自成死後,其妻率幾十萬大軍歸降明朝,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軍事科技上,鄭家雖然和西歐有了接觸,但是隻停留在引進武器的層面,是以,鄭軍的陸戰水準固然不佳,就連對西歐的新式艦艇,都沒有嘗試去模仿和改善。

是以,鄭家的經濟實力固然強大,轉口貿易做得風生水起,巨額财富卻終究不能轉化為切實的占領區域,連閩南半省之地都難以鞏固占領,根據地始終局促幾個海島,人口和兵力太過匮乏,是以,雖然可以堅持了四十餘年,抵禦滿清到最後,還是無奈覆亡。

甲申殷鑒不遠,皆是漢人英雄人心不齊。自相殘殺,才教外寇趁虛而入,竊奪天下。李自成也好,崇祯皇帝也罷,當年是非曲直,再争又複何益?傷哉!痛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