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醫館到中醫康養

作者:醫館界
從中醫館到中醫康養

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 口述 | 單江 撰稿 | 薄荷

從中醫館到中醫康養

“我一直在做中醫館,是2015年立項做了中醫養老,當時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做法,但我就是想要做一個有特色的中醫養老院。”

2017年,我第一次參加醫館界年會,那也是我第一次和大家分享如何做中醫養老院。我當時勸大家不要做中醫館經營,因為它本身就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甚至可能一年裡隻有兩個月可以盈利,而且行業的核心是專家,我們作為管理者是不能掌控專家的,是以做起來會很艱難。

我被逼無奈必須要找一個其他的目标去做,同時我又想在大健康的行業再進一步,機緣巧合之下,就做了中醫養老。

後來我參加了一個養老産業大會,發現之前很多做養老行業的人都是西醫出身的,或者完全不是做醫療行業的,也沒有可以借鑒的中醫做養老的經驗。是以我當時就在想要怎麼把中醫館的經驗融入到養老行業。

我們中醫館有很多專家,治慢性病、疼痛或者一些其他的針對老年人的疾病;還有藥食同源的産品,中藥茶飲和藥膳也是很适合老年人的東西。

有了這些産品優勢之後,中醫館的從業者、經營者跨行來做來做養老行業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怎樣做出特色?

如果是像其他人一樣,租一個房子簡單裝修之後請一些退休的醫生,再找一些護士和護工,那還是千篇一律。

是以我們的養老院開在距離國醫館大概三百米的位置,從裝修、布局再到經營都融入了中醫中藥的元素,也利于我們更友善的為老年人做服務。很多從中醫藥大學畢業了但是不願意到基層去工作的人到我們醫館之後,我會讓他們去給老年人做服務,既能夠提升他們自身的技能,也能給老年人的身心帶來保障。同時,一些養老機構也是他們就業的出路之一。

從中醫館到中醫康養

一、傳統中醫館的營運

我在1999年開了第一家中醫館,對中醫館的經營算得上是輕車熟路。我認為中醫行業診治服務産業鍊由上遊、中遊、下遊三部分組成。

上遊包括中醫診治服務藥材、耗材及裝置,比如中藥飲片、針灸艾灸耗材、中成藥以及脈診儀器等等;中遊是做中醫診治服務機構,包括中醫類醫院、門診部、診是以及研究機構;下遊則是中醫診治服務客群,包括預防保健人群,慢病管理人群、康複人群等。我們主要做的就是中遊的中醫館經營。

二、2024:中醫館經營新方向

第一:資本會回到疫情前的狀态,繼續關注大健康行業。

第二:中醫館市場的經營狀态很可能會持續低迷,這其中原因衆多,包括國家形勢和政策的影響。

第三: 2024年的下半年,中醫館可能會迎來轉機,中醫館行業也會迎來一些突破點。

對于新入中醫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現在的無論是經營管理還是營銷推廣都有了一些可借鑒的經驗和優勢,比如可以借助新媒體、短視訊等等工具,相對來說會比之前好做很多。

我在今年五月把市場部升格成了一個公司,叫做健康文化傳媒,專門做醫館的專家打造。我們之前做醫館經營完全依賴老專家,但如果沒有老專家來坐診,我們就是沒有流量也沒有患者。2017年的時候我們也嘗試做了微信社群營運,但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突破點。

直到2019年我們開始做新媒體,尤其是短視訊,我們為13位醫生打造了賬号,最高的一個粉絲量達到了120萬+。

對于中醫館的經營管理,我認為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經營、管理、營銷,另一個是醫生、患者和員工。隻要能夠把營銷和内控做好,醫生、員工患者都經營管理好,最終大部分都會得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明年可能會有很多新入行的同仁們去做小而美,小而精的醫館,隻要能好好運用新媒體方面的資源和優勢,你的醫館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三、“一米寬,一千米深”

我認為做屬于小衆行業的中醫館,能做到“一米寬,一千米深”就可以了。我們要深挖中醫藥,前端做文化,中端做醫館,後端做生态。基于這個準則,我們也可以去做一些更适合個人的調整,比如前端也可以做教育,做産品,做康養,這些也是我自己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做醫館最核心的還是專家,如果沒有很好的專家團隊做保障,經營做不好,連鎖更是做不好。

但是做産品,做文化,包括做養老、康護、以及精神類方面的問題可能對于中醫館的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好的去向。如果你的中醫館已經有了一定的流量基礎,那在這個基礎上去擴大經營範圍或者是延伸經營目标和項目,做教育文化、産品和養老是比較好的選擇,也是門檻比較高的選擇,非專業人士很難進入這個領域。

從1999年做中醫館到現在,我更多還是靠這麼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東西。我想我們中醫行業還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我希望大家能夠沉澱下去不斷深挖,可能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一份滿意的答卷。

I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口述/單江 , 撰稿/薄荷,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從中醫館到中醫康養

編輯|薄荷 視覺|花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