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中医馆到中医康养

作者:医馆界
从中医馆到中医康养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单江 撰稿 | 薄荷

从中医馆到中医康养

“我一直在做中医馆,是2015年立项做了中医养老,当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但我就是想要做一个有特色的中医养老院。”

2017年,我第一次参加医馆界年会,那也是我第一次和大家分享如何做中医养老院。我当时劝大家不要做中医馆经营,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甚至可能一年里只有两个月可以盈利,而且行业的核心是专家,我们作为管理者是不能掌控专家的,所以做起来会很艰难。

我被逼无奈必须要找一个其他的目标去做,同时我又想在大健康的行业再进一步,机缘巧合之下,就做了中医养老。

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养老产业大会,发现之前很多做养老行业的人都是西医出身的,或者完全不是做医疗行业的,也没有可以借鉴的中医做养老的经验。所以我当时就在想要怎么把中医馆的经验融入到养老行业。

我们中医馆有很多专家,治慢性病、疼痛或者一些其他的针对老年人的疾病;还有药食同源的产品,中药茶饮和药膳也是很适合老年人的东西。

有了这些产品优势之后,中医馆的从业者、经营者跨行来做来做养老行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怎样做出特色?

如果是像其他人一样,租一个房子简单装修之后请一些退休的医生,再找一些护士和护工,那还是千篇一律。

所以我们的养老院开在距离国医馆大概三百米的位置,从装修、布局再到经营都融入了中医中药的元素,也利于我们更方便的为老年人做服务。很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了但是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的人到我们医馆之后,我会让他们去给老年人做服务,既能够提升他们自身的技能,也能给老年人的身心带来保障。同时,一些养老机构也是他们就业的出路之一。

从中医馆到中医康养

一、传统中医馆的运营

我在1999年开了第一家中医馆,对中医馆的经营算得上是轻车熟路。我认为中医行业诊治服务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组成。

上游包括中医诊治服务药材、耗材及设备,比如中药饮片、针灸艾灸耗材、中成药以及脉诊仪器等等;中游是做中医诊治服务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门诊部、诊所以及研究机构;下游则是中医诊治服务客群,包括预防保健人群,慢病管理人群、康复人群等。我们主要做的就是中游的中医馆经营。

二、2024:中医馆经营新方向

第一:资本会回到疫情前的状态,继续关注大健康行业。

第二:中医馆市场的经营状态很可能会持续低迷,这其中原因众多,包括国家形势和政策的影响。

第三: 2024年的下半年,中医馆可能会迎来转机,中医馆行业也会迎来一些突破点。

对于新入中医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现在的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营销推广都有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优势,比如可以借助新媒体、短视频等等工具,相对来说会比之前好做很多。

我在今年五月把市场部升格成了一个公司,叫做健康文化传媒,专门做医馆的专家打造。我们之前做医馆经营完全依赖老专家,但如果没有老专家来坐诊,我们就是没有流量也没有患者。2017年的时候我们也尝试做了微信社群运营,但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突破点。

直到2019年我们开始做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我们为13位医生打造了账号,最高的一个粉丝量达到了120万+。

对于中医馆的经营管理,我认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经营、管理、营销,另一个是医生、患者和员工。只要能够把营销和内控做好,医生、员工患者都经营管理好,最终大部分都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明年可能会有很多新入行的同仁们去做小而美,小而精的医馆,只要能好好运用新媒体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你的医馆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三、“一米宽,一千米深”

我认为做属于小众行业的中医馆,能做到“一米宽,一千米深”就可以了。我们要深挖中医药,前端做文化,中端做医馆,后端做生态。基于这个准则,我们也可以去做一些更适合个人的调整,比如前端也可以做教育,做产品,做康养,这些也是我自己这几年的一些心得。

做医馆最核心的还是专家,如果没有很好的专家团队做保障,经营做不好,连锁更是做不好。

但是做产品,做文化,包括做养老、康护、以及精神类方面的问题可能对于中医馆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好的去向。如果你的中医馆已经有了一定的流量基础,那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是延伸经营目标和项目,做教育文化、产品和养老是比较好的选择,也是门槛比较高的选择,非专业人士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从1999年做中医馆到现在,我更多还是靠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东西。我想我们中医行业还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我希望大家能够沉淀下去不断深挖,可能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卷。

I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口述/单江 , 撰稿/薄荷,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从中医馆到中医康养

编辑|薄荷 视觉|花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