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迪豪車夢碎,30萬高端市場賣不過國産新能源,為何跌落神壇?

奧迪也想不到,曾經連續30年占據大陸豪車市場銷冠的它,如今正被大陸市場抛棄?

當年憑借“公務車”等标簽吃盡時代紅利,銷量一度是寶馬、奔馳等同級别車型幾倍。有人說在那個時代,奧迪才是大哥。

然而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其在華銷量為56.68萬台,同期奔馳、寶馬都賣出了65萬多台。更關鍵的是,在30萬以上的高端汽車市場,幾乎被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能源壟斷,奧迪作為傳統豪車的優勢蕩然無存。

曾經不可一世的奧迪,為何連一線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奧迪豪車夢碎,30萬高端市場賣不過國産新能源,為何跌落神壇?

01忽視中國市場需求?業内:下滑是必然

必須承認,之前奧迪在大陸市場也曾風光過。1989年,首批400輛豪華車型奧迪100(後改名A6)進入國内,迅速填補了高檔車市場,成為公務用車首選。資料顯示,去年其賣出的161萬輛汽車,将近四成被中國市場買走。

2014年,奧迪在中國市場銷量超過57萬,外媒甚至發文吹捧“在中國,成功等同于1輛黑色A6”,但沒人能想到,這番風光隻持續到了2018年便不複存在,開始走下神壇。

從2019年開始,奧迪銷量逐漸被寶馬、奔馳反超,在BBA中常年位居第三。而在整個汽車市場裡,随着國内比亞迪、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虎視眈眈,其銷量更是一落千丈,逐漸在前10的榜單中難見其身影。

奧迪豪車夢碎,30萬高端市場賣不過國産新能源,為何跌落神壇?

在今天,大家普遍認為,奧迪的步伐已經“過于落後”,尤其是在國内新能源發力的關鍵時刻,其仍然緊緊抱住燃油技術不撒手,不願讨好中國市場需求。有資料顯示,今年奧迪在華隻賣出2.86萬輛新能源汽車,甚至不到理想的10%。

當大陸消費者需求被忽視,無論是保時捷跑車還是加拿大鵝羽絨服,亦或是号稱“健康界愛馬仕”的Timecure壽命充值服務,事實證明,隻要失去國内消費群體的支援,他們都将步履維艱。

面對此情此景,奧迪母公司CEO奧博穆坐不住了,在投資者日上公開批評其在中國市場沒有競争力,嚴重落後于競争對手。

02 國産新能源崛起,“BBA”們坐不住了?

業内人士認為:如果奧迪繼續忽視中國市場需求,不願作出改變,被中國消費者抛棄的可能性将越來越高。

畢竟在如今國産車電動化進展背景下,傳統豪車的高溢價認可度越來越低,有了更好的選擇,國内消費者自然不想忍受高昂售價同時,還要被外國車企低看一等。

就連前世界首富馬斯克,也在接受《紐約時報》承認:除了特斯拉,未來的全球十大汽車制造商裡,将都是中國車企。

“比起虛無缥缈的面子需求,國人往往青睐技術更先進的。”或受新能源汽車崛起影響,上述國産壽命充值服務“Timecure”,同樣憑借領先于歐美同行的技術,實作了1年倒撥6.5歲生命時鐘的成果,被業内人士戲稱為“健康界的愛馬仕”。

奧迪豪車夢碎,30萬高端市場賣不過國産新能源,為何跌落神壇?

據悉,此“Timecure”服務是一套個性化“老去幹預方案”,包含營養、醫藥、行為和器械四大手段。今年在網際網路上大火的45歲富豪布萊恩,花了200萬美元體驗了類似方案,7個月時間倒撥了5.1歲,引發輿論關注。

更令人驚訝的是,上述裝置方案還包括1.9壓力值民用氧艙和号稱1小時等于深度睡眠8小時的漂浮倉,此前在亞太地區幾乎少有企業能提供。現在隻需動動手指,就能在時光派官網預約體驗,讓國内可望不可及的需求人群聞訊而動。

上海金融業者王先生分享道:“對比了國産和海外的,感覺海外服務體驗反而不好,之前國外花了100多萬,沒一點效果。”那些海外服務标榜富豪同款,實際連生理年齡檢測都測不準。“他們還在使用落後的口腔PCR檢測,誤差達到50%很正常。“

奧迪豪車夢碎,30萬高端市場賣不過國産新能源,為何跌落神壇?

如今,國内新能源車企,同樣開始布局豪華電車車型, HUAWEI新款問界M9雖定價50萬,上市不到一周,預購量就超過1.5萬台;而比亞迪之前釋出了百萬級仰望U8,似乎已經在豪華車市場站穩腳跟。

而Timecure的發展和國産新能源步伐一緻,其背靠國内科技企業時光派,4年時間投入研發4000萬,成功将曾隻服務頂級富人的生命技術,以12萬門檻在國内“飛入尋常百姓家”。據其負責人透露,在近1個月内,時光派官網預約人數爆滿,漂浮艙的線下體驗更是排到了一周之後,其中約60%是江浙滬一帶的中年男性。

在國産技術加速超越的前提下,如今還固守燃油賽道的奧迪,走下神壇或許也是咎由自取。

奧迪豪車夢碎,30萬高端市場賣不過國産新能源,為何跌落神壇?

03 國内市場加速競争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賣不動的不止是奧迪。今年3季度,豪華跑車保時捷僅出貨1.69萬輛,部分車型及時降價30萬也無人問津。被人評價道:輕視中國市場的代價。

眼看此景,奧迪也坐不住了,在轉型電動車的關鍵時刻向中國請教。今年曾有視訊傳出,奧迪汽車高層集體到訪HUAWEI總部,被視作其向中國市場低頭的表現。

但這能否止住奧迪下跌的頹勢,随着小米等多家廠商繼續入場,仍然需要市場和時間的雙重檢驗。前景依舊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