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然而随之而來的卻是國産App無底線的廣告亂象和手機記憶體的瘋狂占據。
甚至更嚴重的是,多款App存在着嚴重的違規行為,不僅有着資訊視窗關不掉的問題,甚至還會出現亂跳轉、違規收集個人資訊以及過度索取權限等多種問題。

面對這樣的狀況,簡直讓人不禁感歎,再這麼搞下去,真的要解除安裝了!
廣告彈窗的頻繁出現
近年來,國産App廣告彈窗頻繁出現,尤其在開屏和彈窗廣告方面,給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不少熱門應用如閑魚、高德地圖、下廚房等都被通報存在“開屏彈窗亂轉”等問題。
打開一個App,迎面而來的不是期待中的界面,而是一張鋪天蓋地的開屏廣告。
而廣告商們為了吸引使用者點選,可謂是煞費苦心,“跳過”按鈕設計得小如蝼蟻,顔色與背景幾乎融為一體,甚至隐藏在螢幕角落,讓你防不勝防。
更過分的是,一些廣告僞裝成系統彈窗,誘導使用者誤點,一不小心就開始自動下載下傳。
還有“搖一搖”廣告,一些App開發商利用高靈敏度的技術參數設定,使得使用者在非主動意願的情況下發生誤觸,進而跳轉至廣告頁面或下載下傳其他應用。
這種技術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變相強迫使用者與廣告互動,增加了廣告的傳播效果,例如,有些App通過“搖一搖”功能,在使用者輕微晃動手機時即觸發廣告跳轉。
通過調整陀螺儀敏感度,使得使用者即使隻有輕微晃動也會觸發廣告,這種設計具有誤導性,容易讓使用者誤操作。
僅僅是手機一晃,廣告便鋪滿螢幕,這種侵入性設計讓人不勝其煩,監管部門雖嚴打,但廠商與廣告商卻玩起了“躲貓貓”,使用者成了廣告騷擾的第一受害者。
App功能臃腫
廣告問題已經讓人頭疼不已,App功能臃腫則更是雪上加霜。
曾經的微信隻是一個簡單的聊天工具,如今卻內建了短視訊、直播、小程式、電商等多種功能,仿佛一個“超級市場”,讓人眼花缭亂。
雖然每個功能都能找到相應的使用者群體,但過多的功能堆積使得App啟動速度變慢,消耗更多的記憶體和流量,甚至讓一些使用者感到無所适從。
每一個新增功能都可能吸引一部分使用者,但更多的是拖慢了啟動速度,影響了使用者體驗。
同樣QQ内置了遊戲引擎,淘寶則變成了資訊轟炸的現場,原本的簡單高效被複雜和分心取代,使用者體驗直線下滑。
QQ音樂則是另一個典型例子,作為一款音樂播放軟體,其最新推出的MusicZone功能試圖打造音樂版的元宇宙虛拟社群。
這一功能包括了人物形象自定義、虛拟房間布置、社互動動等,看似豐富有趣,但實際卻占用了大量的手機空間。
使用者隻是想聽個歌,卻被強制接受一堆複雜且并不需要的功能。這種為了追求“流量”而盲目堆砌功能的做法,不僅沒有提升使用者體驗,反而讓人感到厭煩。
App不斷加入新功能,如短視訊、直播、購物等,以滿足市場需求,但這些功能往往并非使用者必需,卻占用了大量資源。
随着UI、技術的疊代,App使用了更多的高品質動效互動、視覺元素等,這些資源檔案也顯著增加了App的體積。
使用者使用過程中産生的聊天記錄、視訊、照片等資料檔案,也是導緻App占用空間增大的重要原因。
使用者的苦惱
這些亂加廣告、狂占手機記憶體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手機卡頓、頻繁彈窗、資料丢失或應用程式崩潰等問題不斷困擾着使用者。
多位使用者在使用App的過程中遇到過頻繁推送廣告的情況,也遇到過捆綁或推廣其他軟體的情況。
使用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使用手機,每次不用軟體了就會徹底關閉,不随便點選軟體中的彈窗,謹慎選擇軟體的應用權限,定期檢視剩餘流量。
然而即便如此,還是難以避免受到廣告和預置軟體的幹擾,面對這些問題,使得使用者感到無奈和憤怒。
遇到不良App,多數的使用者會直接解除安裝,或者是選擇在應用商店中給軟體差評,也會有會聯系軟體開發平台讨說法,甚至是會向監管平台舉報或投訴的存在。
這些使用者的行為,就足以可見手機APP中廣告彈窗的出現,以及功能臃腫所對他們造成的嚴重影響。
約談與下架
面對這樣的現象和結果,就在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在一次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查過程中,發現多款App存在侵害使用者權益的行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此次共發現27款App存在違規問題,主要集中在資訊視窗關不掉、亂跳轉,違規收集個人資訊以及過度索取權限等方面。
更嚴重的是,違規收集個人資訊的行為直接威脅到使用者的隐私安全。
在大資料時代,個人資訊的保護尤為重要,過度或未經使用者同意的收集行為,不僅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也破壞了使用者對App的信任。
這一通報不僅揭示了目前App市場的亂象,也彰顯了監管部門保護使用者權益的決心。
工業和資訊化部在通報中指出,對于存在問題的App,已要求相關開發者限期進行整改,然而截至通報規定時限,仍有部分App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
對此,相關部門采取了嚴厲的措施,包括對企業進行約談、責令問題App下架,以及對情節嚴重的進行行政處罰等。
這一系列動作表明了政府對違規行為的零容忍态度,旨在維護應用市場的健康秩序。
結語
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标準研究所副總工臧磊表示,監管部門的舉措不僅是對違規App的懲處,更是對整個應用分發平台的警示。
應用商店作為App上架的重要管道,應當加強把關,做好上架稽核和在架管理。
同時,終端裝置制造商也應增強管控能力,加強App的運作監測和預警,確定使用者下載下傳使用的App符合安全标準。
面對這些問題,國産App開發者是時候進行反思了,使用者需要的不是功能大雜燴,而是簡潔、高效、滿足核心需求的應用。
如果繼續在臃腫和廣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隻會失去使用者的信任和耐心,被市場淘汰。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信源:
《約談!下架!官方通報!這些App,違規→》——黔微普法
《下載下傳小心 工信部通報27款App存在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天眼新聞
《工信部:大力推進APP開屏彈窗資訊騷擾使用者問題整治》——央廣網
《大快人心!這種坑人的國産App,徹底涼了》——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