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還記得馬斯克的“貓女機器人”嗎?
據傳,馬斯克要研發一款女性仿生機器人,能聊天、能幹家務,甚至還能生孩子。
消息一出,全球單身漢和宅男紛紛沸騰了,都開始幻想着要給自己的“賽博老婆”裝載初音未來還是瘋狂米塔。
不過沒想到,馬老闆這些年忙于政事,搞不好早把宅男們的夢想抛之腦後。
此時,有一家國産矽膠娃娃企業在這段時間突然異軍突起,通過給自家娃娃植入AI,實作了對馬斯克的彎道超車。
想象一下,原本冰冷的矽膠玩偶,現在變成了能對話、能調情,甚至還會安慰你“兩分鐘也很棒了”的賽博情人。
這家名為“金三玩美(WMdoll)”的情趣用品公司,在接入AI大模型後,今年的預計出貨量已經增長了30%。
由于市場和政策原因,金三玩美的産品隻能銷往大洋彼岸的美國和加拿大。
矽膠AI娃娃價格不菲,單個娃娃售價就在1500~2000美金左右,但就算頂着特靠譜三天一變的關稅,還是能把天價AI娃娃賣成爆款。
其實,金三玩美早就成了矽膠娃娃業界的頭部企業,每年出口的矽膠娃娃占中國出口總量的40%以上。
如今,這個在國内“羞于啟齒”的行業巨頭,似乎要通過AI實作一場單身漢卧室大變革。
之是以稱之為“大變革”,是因為AI+情趣娃娃可遠遠不止是個擦邊小生意。
“賽博情人”,
不續費就當機
能讓自己的“矽膠女朋友”說話,是不少宅男的終極夢想。
作為矽膠娃娃的龍頭企業,金三玩美也是這麼想的。
遊戲《米塔Miside》
其實,能夠進行互動的矽膠娃娃并不稀罕,早在很多年前,金三玩美就能生産根據固定動作進行回應的電子娃娃。
隻不過,固定的回答模式的娃娃總是生硬且無趣,讓矽膠娃娃真正能根據不同動作做出不同回應,一直都是金三玩美的目标。
2016年開始,金三玩美就在琢磨如何在娃娃裡植入更加智能的互動語音。
當時AI還沒發展到如今的程度,金三玩美先後嘗試了天貓精靈、科大訊飛等産品,但是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直到2023年,ChatGPT的出現引爆了科技圈,金三玩美立刻想到:如果我家娃娃裡裝着ChatGPT,那得是多大的突破啊!
于是乎,金三玩美開始全面“All in 大模型”,比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動手都要迅速。
金三玩美先後嘗試了開源的ChatGPT,還有紮克伯格家的Meta Llama。
甚至在去年下半年,金三玩美還研究過尚未揚名立萬的DeepSeek,但最後因為DeepSeek擅長的深度思考和金三玩美需要的及時回複需求不比對才作罷。
最終,考慮到使用者群體多半都集中在北美,金三玩美在最新款的MetaBox上搭載了Meta的Llama大模型,更對歐美使用者的胃口。
AI可能自己都沒想到,千算萬算,自己成了矽膠娃娃的“大腦”。
這裡肯定有人好奇,有了AI大腦的矽膠娃娃到底能實作什麼奇怪的功能。
先别想歪了,這個AI女友的第一大效果,就是可以長期儲備記憶,幾天前你哪兒不舒服了,或者吐槽兩句老闆,它都能記得一清二楚。
電影《銀翼殺手2049》
隻不過受限于伺服器容量,AI女友的記憶隻能儲存三個月。
基于記憶儲存功能,MetaBox還能針對你的實時情緒進行個性化回複。
被同僚打壓了,它會對你講安慰的話;被糟糕天氣弄得心情不好,它會講個笑話逗你開心。
當然,有特殊癖好的使用者,也可以選擇“謾罵”選項。
電影《M3GAN》
而這一切賣點,都是基于AI大模型的“性格預設”選項。
根據金三玩美的描述,MetaBox可以選擇8種預設人格,包括護士、秘書、女強人,甚至還能加載《甄嬛傳》模式,宅男YY什麼,它就能扮演什麼。
有一個隻用充電,且你讓她演啥她演啥的“女朋友”,想象不到歐美宅男們有多開心。
獨幕喜劇《機器人趣話》
隻不過,雖然不用給AI女友上交工資,但它的開銷可并不便宜。
金三玩美的Metabox AI娃娃采用的是付費訂閱模式。
如同付費版本的ChatGPT一樣,使用者不光要先花上2000多刀購買娃娃本體,還得每個月花100美元續費AI服務。
也就是說,如果宅男有個月忘了給AI女友續費,它就會變成一個失去靈魂的軀殼,隻會提醒你到時候該付費了。
好不容易花幾個月和AI建立的感情,最終隻剩下了“餘額不足”的提示。
《銀翼殺手2049》裡男主角K的痛,你也能體會到。
宅男卧室,藏着隐形“賽博大戰”
提到矽膠娃娃行業,大部分人都會嗤之以鼻。
這不就是一幫單身宅男“不能說的小秘密”,有那麼高深嗎?
不過,在金三玩美等企業眼裡,小小的矽膠娃娃,可不止“滿足宅男”那麼簡單。
金三玩美成立于2010年的廣東中山,最初隻是一家生産塑膠服裝模特的工廠。
在遍地都是同樣小廠的廣東,想要殺出重圍,就不得不在産品上下功夫。
于是,金三玩美開始研究如何使用柔性材料制作假人,力求假人更加逼真,展示效果更好。
結果,服裝模特做多了,金三玩美發現了一個更好卷的賽道:情趣娃娃。
同樣都是人體模型,情趣娃娃雖然市場不大,但前景卻不容小觑。
在當年,全世界的情趣娃娃行業基本由日本企業一方獨大,每台進階娃娃能賣到8萬-10萬元,雖然強勢,但給了金三玩美可乘之機。
一個經典的“中國制造颠覆傳統巨頭”的故事,在宅男卧室裡上演了第一回合。
國産制造能逆襲,背後供應鍊功不可沒。
比如,金三玩美背靠的TPE柔性材料,有着和矽膠類似的觸感,但是成本要比矽膠低上不少。
國内兩家TPE巨頭,道恩股份和浙江衆成,都是金三玩美的供應商,為了給金三玩美供貨,道恩股份的流水線甚至能做到24小時無休。
這樣一來,金三玩美的娃娃在材料成本方面就要比日本廠商低80%左右。
靠着成本優勢,金三玩美直接把價格打到了日産娃娃的十分之一,直接代替日本娃娃,成了歐美宅男新寵。
用低價打開市場後,金三玩美也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在科技浪潮裡面逮啥用啥,有什麼新鮮科技都要拿來嘗試一番。
傳統矽膠娃娃一般都采用人體3D模組化,費時費力不說,還得經常調整造型。
在AI大模型普及開來後,金三玩美率先采用了AI模組化,直接把良品率幹到了98%,傳遞周期也縮短至20%。
光便宜還不夠,為了讓娃娃更像人,金三玩美還整合了背後一大批各行各業的供應商。
比如和深圳的無芯科技合作,研發娃娃的仿生微表情動作,比如眨眼、臉紅、喘氣等等一共62套。
和歌爾股份合作的精密皮膚傳感器,配合TPE仿真皮膚,可以讓矽膠娃娃的最大程度提升互動靈敏度。
要知道,仿生機器人業内,仿真皮膚的靈敏度一直都是橫在業界面前的最大難題之一。
在把“矽膠女朋友變人”這方面,中國制造闖到了世界前列。
從柔性方針皮膚,到皮膚傳感器;從大模型人格模拟,到及時回報機制。
這些功能的實作,幾乎都得整合最尖端的科技和供應鍊,一場宅男卧室裡的“軍備競賽”這才剛剛開始。
這也難怪金三玩美作為一個不大的小廠,就能獲得來自紅杉資本、中東金主等大佬的青睐。
國外廠商自然不甘願躺平,為了在行業内拔得頭籌,他們也在絞盡腦汁做出新花樣。
比如西班牙的Synthea Amatus情趣機器人,特地開發出了“拒絕”選項,在倫理設計上技高一籌,售價直接擡高到了2500英鎊(2.5w人民币左右)。
而美國的Abyss Creations公司的Novax機器人則直接沖出卧室,開始研究陪伴機器人,主打醫療陪護,以及高齡陪伴等功能。
說是“情趣”娃娃,但實際上卻是“人性”娃娃更合适一些。
最賺錢AI玩法:不卷算力,隻卷情商
越來越多的人,在跟矽基生命“談戀愛”。
在AI和機器人都沒有大紅大紫的2020年,《紐約時報》就統計得出,全球共有1000萬人将虛拟戀人作為伴侶。
養老焦慮、獨身焦慮……種種焦慮的背後,催生出龐大的陪伴經濟。
就連今年在春晚上扔手絹的宇樹機器人,人們對它的第一想法都是“這玩意能幫我養老”而不是“這玩意能扛槍打仗”。
而AI和機器人技術的雙料開花,剛好能成為這些焦慮最大的解藥。
雖然機器人沒有普及開來,但AI卻先一步搶占了人們的情感需求。
在“超強算力”和“拟人情商”之間,科學選擇了前者,而市場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比如,兩位谷歌前員工開發出的大模型C.AI,就是因為主打陪伴、聊天等功能,成功在下載下傳榜上超過了ChatGPT。
而在國内,主打AI聊天軟體的Glow剛上架一個月,就獲得了超過百萬次下載下傳。
就連話題度滿分的DeepSeek也被衆多使用者完成了算命先生、罵人嘴替和知心閨蜜,什麼“用深度思考完成硬核工作”的甚至都成了小衆。
有些走在人類前列的藝術家,甚至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和AI“共度一生”了。
AI越來越通人性,那麼讓他們搭載上機器人,就成了排解“孤獨”的最優解。
金三玩美等情趣娃娃廠商,就是從另一條路徑完成同樣目的。
對于AI情趣娃娃廠商來說,摘掉“情趣”兩個字是遲早的事。
畢竟,與全國3億單身青年的陪伴需求相比,荷爾蒙上頭的生理需求隻是“小生意”。
于是,如今全世界的AI娃娃,都開始在“陪伴”方面下功夫,而并非隻在“情趣”方面滿足使用者。
金三玩美的負責人就表示過“人不可能一直隻有生理方面的需求,産品更多應該提供的是陪伴價值。”
而相較于成年人較為複雜的情感需求,滿足小朋友陪伴需求的AI寵物機器人也是另一條更好操作的路線。
金三玩美的供應商之一無芯科技,就曾經推出過搭載AI的寵物熊貓“安安”,在人均熊貓腦袋的海外市場引發過不小轟動。
不過,當AI和機器人解決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時候,風險卻如影随形。
去年2月,一位美國14歲青年在和Character.AI公司旗下的AI聊天機器人聊天一年後,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AI應用有教唆自殺的事實,但這件事仍然引發了公衆對陪伴型AI的恐慌。
如果這樣的AI搭載到了有實體的機器人身上,究竟會造成什麼後果,更細思極恐。
也有學者研究得出,與AI機器人接觸越多,其實越不利于人們擺脫“孤獨”。
東京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AI娃娃的使用者,平均社交頻率将會下降23%,且在長期使用後,前額葉的大腦皮層活躍度會下降17%。
而AI娃娃最優先要處理的坑,莫過于資訊安全和隐私洩露。
一旦消費者和AI娃娃的相處日漸深入,可能随口而出的私事,甚至工作機密、銀行卡密碼等等資料都會成為AI訓練自己的資料。
說白了,在處理“AI大暴走”之前,保護好使用者隐私,才是行業能發展下去的第一問題。
電影《銀翼殺手2049》
可以預見到的是。無論人們是通過AI伴侶填補了内心空缺,還是意識到了與人交流的難能可貴,AI伴侶市場都會在未來出現一波需求高峰。
畢竟,底層需求,永遠是第一生産力。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